“诱惑”孩子读书有时需要“阴谋”

12.04.2015  09:14

url:http://gzdaily.dayoo.com/html/2015-04/12/content_2902471.htm,id:0 “孩子小时候,我推荐的书他都不爱读,所以我就耍了一点小“阴谋”,我把我希望他读的书,东一本、西一本地随便丢在家里——所以我家里特别凌乱,因为到处都丢的是书——结果这些书就被小孩一本一本地拿去看了。我希望他看的这些书,最后都到了他的床底下——他看完就丢在那里——我就给他捡出来,在家里再各处丢上一些别的书。对我来说,推荐孩子读书,这是一个很成功的方法。”——王跃文

本版文字/

广州日报记者卜松竹

本专题摄影(a1、a2、a3版)/

广州日报记者骆昌威、邱伟荣、王燕、莫伟浓

读书要从娃娃抓起,但是让娃娃读什么样的书,如何让孩子们爱上读书?很多家长恐怕自己也说不出个所以然来。在昨天举行的“第六届中国图书势力榜”的现场论坛上,嘉宾们对此话题展开了讨论。

愿意读+能够读+应该读

广州市教育局副局长沈子鸣说,广州市教育局在这十几年来一直在推“书香校园”活动,去年在此基础上又推出了“广州市学生服务和阅读提升工程”,旨在借助国内知名的专家、作家的力量,帮广州的学生推荐一些有特色的图书。教育局居中协调和策划。那么好书怎么推荐给孩子?就是要做到孩子愿意读、能够读和应该读,三者要兼顾,不能偏废其一。

叶开在谈及他为什么编纂《这才是最好的语文书》时坦言,其中一个主要的原因就是他有一个小孩,“因为有小孩在教育中遇到的各种各样的问题,我就去研究教育的规律,然后才发现,语文教育,包括整个教育范畴,是非常广而深的行业。而国内的分类、分阶、分级阅读近几年才开始搞。据我所知,北京、广州都搞过书单,但还是比较粗糙,分级不明确”。很多家长、老师、作者会发现,学校、图书馆的藏书和“我们应该读什么书”之间,存在着一些矛盾,就是因为没有一种有效的分类。而《这才是最好的语文书》,实际是他个人阅读经验的一个整合,是在大量阅读的基础上,不断地精挑细选,考虑到趣味性、可读性、延伸性、丰富性的各个方面。

叶开认为,给小孩子看的书,如果不能让他们感觉到趣味性,是不会有效果的。现在很多人,包括很多大学毕业生的家里都没有书架,很多老师家里除了教材和教学资料之外,也没有延伸阅读的收藏,这并不正常。分级阅读是一个浩大的工程,现在最多只是刚刚开头。

教得枯燥让学生不愿读书

王跃文认为,现在的小孩们不喜欢读书,可能是教育本身有问题,“读书是一个很快乐的事情,但是老师让学生产生了阅读的逆反心理,所以才有了高考之后,学生集体烧书狂欢这种情况。特别是在语文教学里面,很多的文学类课文,老师教得很枯燥,非文学类就更枯燥了。所以孩子们不愿意读书。

语感”训练需要通过大量阅读强化

在论坛上,几位嘉宾一致强调阅读对于“语感”训练的重要性。

张嘉佳说,在他的阅读世界中有一个“反过来”的现象:小时候喜欢读金庸,但课本里教鲁迅,觉得没什么劲,上了大学以后才发现原来鲁迅最厉害。他说自己的阅读史是一种“在野”的状态,什么都读,金庸、日本漫画、好莱坞电影,一直到大学时代真正进入世界文学。当中很多书都是通过在自己成长的小城市的租书店中读到的,没有系统化,但阅读量非常大,“我觉得当你书读得特别多的时候,你自己可以判断一本书是否有价值。”语感需要大量的读书来逐渐形成。

我们常常开玩笑说,有两个东西摧毁了我们的语文教育,一个是段落大意,一个是中心思想。我们把鲁迅先生不断地分解,分解到最后,鲁迅可能自己都不觉得自己写文章是这个意思。那么孩子们读书,价值究竟在哪?”主持人就此延伸出的一个问题,引起了嘉宾们的共鸣。

叶开说,对于“语感”,需要长期的培养,什么“段落大意”、“中心思想”完全破坏了我们的语感,“说到‘语感’,大家可能不一定认同,但是我们拿‘球感’、‘水感’来类比一下,大家可能就好理解。打乒乓球并不是挡来挡去那么简单,球感是要长期练习才能有的;水感也一样,不会水的旱鸭子,下去就淹死了。如果一个人从小缺乏良好的阅读语感,他在需要表达的场合,就会遇到不熟的问题。现在大部分的教学并没有给我们培养良好的语感,这是非常大的缺陷”。

嘉宾推荐孩子阅读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