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来为百年米轨的未来买单

16.11.2015  13:38

               

 

今年10月,有国内媒体在网上发布了一组“昆明东华小区旁铁轨变散步场”的图片,一时间引来指责声一片,有人提出“别用生命为浪漫埋单”。近日,记者实地走访发现,途经该条铁轨的是从北站开往王家营的米轨列车,时速较慢,遇紧急情况可及时刹车。由于部分散步者无视警示,多次将小火车逼停。此外,居民散步后留下的垃圾也让铁道工作人员头痛。(11月12日 《新华网》) 于1910年通车的云南米轨是贯通越南和昆明的枢纽,它见证了昆明近一个世纪变化历程,对于云南人民来说,它不单单是铁轨,更是“家人”的一部分。而不知何时兴起的“铁轨变散步场”怪现象,使得百年米轨变得满目疮痍,急速走向历史的“结点”。谁来为百年米轨的未来买单? 首先,公众安全意识不够,未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且更多的是图自己的方便、舒适。虽然知道每天是来回四趟,但是经常因为各种原因赶不及,从而逼迫火车降速乃至逼停火车。每个月逼停火车十多次,这个概率之高,举世罕见。另外,耽误火车运行会产生一定的经济损失,火车来回的时候,米轨上的人们也要往两侧让行,势必产生交通拥挤,加大安全风险。再加上还有一些停放车辆,瞬间就会乱作一团。虽然低速的火车可以在紧急情况下停车,但拥挤和惊慌却很容易产生意外,给人身安全带来伤害。那些火车驶来时还骑车穿越米轨的行人,真的不担心吗?一旦车子出现意外,停留在铁轨上,不难想象,轻则逼停火车,重则车毁人伤。 其次,对于历史“文物”保护的重视度不够。说它是文物不算恰当,因为百年的陪伴使得它更像是昆明的“长着”、“亲人”。就拿来回在米轨上散步来说,会使得路基的石子松动,长此下去,作为火车依托的米轨将失去依托,悬空乃至塌陷,最终造成悲剧的发生。而那个时候,为了它而花费大代价来修复,对于当地政府来说也许不是个好的选择。一旦此种情况发生,百年米轨也就走上了历史的“结点”。 保住百年米轨,我们可以做的有很多。首先,铁路部门和当地政府合作,用铁路网围起来大部分米轨,只开放一部分米轨作为旅游、参观、拍照的区域,形成一个旅游点,可以选择性的收取2到5块的参观费,而收取的费用可以用于米轨的修复和铁路网的建设,一方面解决了铁路网建设、维护的费用,另一方面提高当地的知名度。其次,做好对群众的宣传工作,宣传对米轨的保护,不仅仅是政府和铁路部门的责任,更需要大家共同遵守和维护。 百年米轨不是个案,只是我国现存的铁轨的一个缩影。保护他们,让它们长久的存在下去,不仅需要政府和铁路部门履行好自己的职责,加大保护力度,更需要全社会参与进来,上好文明的一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