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谋篇布局 着力抢占新医药产业发展制高点

20.08.2014  14:02

  近三年,我省规模以上医药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长18.1%,医药产业是全省十大产业投资增速最快的行业。

  近三年,我省规模以上医药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长18.1%,医药产业是全省十大产业投资增速最快的行业。

  到2017年,全省新医药产业总产值将突破800亿元。

  围绕18个道地特色中药材大品种,全省38个重点县(市、区)将打造规范种植及良种繁育基地。

  围绕18个道地特色中药材大品种,全省38个重点县(市、区)将打造规范种植及良种繁育基地。

  为深入实施工业强省战略,加快推进产业转型升级,促进新医药产业跨越发展,近日,省政府印发《关于加快推进新医药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和《贵州省新医药产业发展规划(2014—2017年)》,吹响了贵州加快推进产业转型升级、抢占新医药产业发展制高点的冲锋号。

  新医药产业以新技术、新工艺、新剂型、新装备等的开发应用为特征,是蕴含巨大经济社会效益、最具广阔发展前景的新兴产业,主要包括生物技术药、中药、小分子药物和医疗器械、生物试剂、医用材料等。

  “加快推进新医药产业发展,既是我省守住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的现实需要,也是我省实现后发赶超的战略选择。”省经信委主任李保芳表示,只要我们坚持走特色化、差别化、精准化发展路子,完全有可能发挥后发优势,使传统医药产业装上新医药和大健康的“二级火箭”,加速发展,扩大规模,提高水平,走后发赶超型开放经济之路。

   家底”殷实发展滞后

  “黔地无闲草、夜郎多灵药”。作为全国四大中药产区之一的贵州,气候条件和自然环境得天独厚,中药资源极其丰富,素有“天然药物宝库”之称。经过多年发展,医药产业成为我省“五张名片”特色优势产业之一,具有较好的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

  药材资源好。我省现有中药材品种资源4802种,占全国中药材种类总数的40%,居全国第2位。中药材种植面积达到458万亩,居全国第3位。

  民族医药优。目前我省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民族药独家品种154个,占全省药品品种总数16%。2013年,全省苗药销售产值达到150亿元,超过全国藏药、维药、蒙药三大民族药之和,是全国销售额最大的民族药。

  医药品种多。我省已获得国家药品生产批准文号2317个,其中中药1205个,化学药1092个,生物制品20个。药品品种1327个,独家品种336个,进入国家基本药物目录的品规567个。单品种销售上亿药品36个,其中10亿元以上药品1个,5亿元以上药品7个。

  产业发展快。随着工业强省战略深入实施,我省医药产业稳步增长,形成中成药、中药饮片、化学原料药及制剂、生物制品、医疗器械、药用包装材料和卫生材料、中药种植养殖业等七大门类。全省医药工业企业已达254户,其中药品生产企业155户,医药高新技术企业36户,建立医药科研平台38个,涌现出益佰、百灵、信邦、汉方、神奇、同济堂等一批重点企业,全省14家企业进入全国制药500强。另外,全省已建成医药产业园区6个,在建医药产业园区13个。

  近三年,全省规模以上医药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长18.1%,2013年实现294.61亿元,同比增长28.5%,占全省工业比重3.7%;累计完成投资100亿元,年均增速55.8%,是全省十大产业投资增速最快的行业。

  然而,伴随我省医药产业持续快速发展的步伐,一些深层次问题和矛盾也逐渐凸显,我省医药产业与全国的差距拉大,位次靠后,规模仅为山东1/15、江苏1/13、广东1/6、四川1/4,排全国24位。

  有关人士一针见血地指出,贵州医药产业发展滞后,与优良的先天环境、资源禀赋不相匹配,突出表现在四个方面:

  大企业不强,小企业不活。缺乏龙头带动企业,产值上亿元的企业仅45户、过10亿元的企业仅5家,32%的医药企业资产不足500万元,20%企业亏损。

  产品结构单一,品种利用率低。中药、民族药占比超过90%,化学药、生物制品、医疗器械发展严重滞后。化学药品种批号资源与产值贡献背离,有超过一半的药品批号闲置,47.4%的批号产值贡献率仅为3.6%。

  核心技术缺乏,创新能力不足。新药研发、专利药首仿和关键共性技术自主创新能力水平较低,产品更新换代和技术升级慢,缺乏在全国有影响力的医药知名品牌和优势品种。

  经营理念滞后,缺乏整合动力。省内制药企业普遍存在“小富即安”的观念,市场意识、危机意识和互补合作意识不强,经营管理水平较低,缺乏做大做强的动力。

   转型升级正当其时

  与享誉“天然药物宝库”形成对比的却是贵州医药产业的相对弱势。如何突破这种大资源小产业的尴尬,变资源优势为产业优势?国内外医药技术和产业格局正在孕育的新一轮重大变革,为贵州发展新医药产业带来创新突破、加速发展的战略机遇。

  2009年以来,国际金融危机带来全球经济衰退,但全球医药产业却在逆境中强势增长,生物技术和新医药产业竞相成为发达国家应对金融危机、谋求未来长远发展的战略性高技术新兴产业。

  在生物基因技术、大数据信息技术和纳米材料技术等新技术革命的推动下,人类对超出治病之外的健康养身需求越来越强烈,新医药及健康养生跨越一二三产业,正在形成蓬勃的产业浪潮和新产业模式。

  2013年全球医药市场总销售额为1.1万亿美元,近三年来年均增长速度7%,高于世界经济3%的增长速度。全球医药市场面临重新布局,跨国医药巨头掀起并购重组热潮,未来的药品主战场将会向中国、印度、巴西等新兴市场转移。

  作为国际医药最重要的新兴市场,中国医药产业增速远远高于国际市场。2013年全国规模以上医药工业企业7150户,全行业主营收入达2.17万亿元,增长17.9%。

  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人均收入增加、健康意识增强和人口老龄化加速,国家连续出台加快培育和发展生物医药产业的利好政策,加快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步伐,医药市场发展空间巨大,中药衍生品领衔大健康产业快速发展。而新版GMP提高门槛、医保品种基药品种定价机制调整、原材料成本居高不下、部分医药行业结构性过剩等因素交织,医药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医药行业进入并购重组高峰期。

  当前,世界生物技术和新医药产业已进入跨越发展的战略机遇期。贵州医药产业发展虽然滞后,却拥有发展新医药产业的生态环境、气候条件、生物资源、民族医药、药品品种等多重优势。面临医药新需求、新技术激发新产业模式的重大机遇,贵州医药产业将走上一条崭新的发展路径,推进产业转型升级、抢占新医药产业发展制高点正当其时。

  “贵州要牢牢守住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因地制宜选择好发展产业。”习近平总书记的殷切嘱托,对我省发展新医药产业是莫大的鞭策和鼓舞。

  “积极推进中药现代化,大力发展中成药和民族药。”国发〔2012〕2号文件的政策支持,为我省发展新医药产业提供了强大动力。

  省委、省政府深刻把握新技术革命和产业革命的新形势,紧紧抓住生物技术和新医药产业发展带来的新机遇,以“抓新兴产业培育推进结构调整”的战略眼光,提出把新医药和健康养生业作为大数据产业的姊妹篇来抓,坚持走特色化、差别化、精准化发展路子,加快把新医药和健康养生业培育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新医药和健康养生业是环境友好型、生态友好型产业,技术含量高、经济效益好,既关系发展又关乎民生,完全符合守住两条底线的要求,是贵州产业转型升级的必然选择,也是拉动经济增长新的引擎。

  按照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为加快推进我省新医药产业发展,今年3月,省经信委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完成了《贵州新医药产业发展调研报告》;5月至6月,省政府组织省经信委、省科技厅、省食品药品监管局、省投资促进局率队赴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东北地区开展考察调研活动,学习借鉴发达地区医药产业发展的先进经验和做法,系统梳理我省在生态环境、气候条件、生物资源、药品品种、交通区位等方面的优势,起草了《贵州省新医药产业发展规划(2014—2017年)》、《关于进一步加快推进新医药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的征求意见稿,广泛征求省直有关部门、9个市(州)政府、行业专家和企业的修改意见,对征求意见稿进行了深入分析、细化和修改完善。

   登高望远绘制蓝图

  研读一万余字的《贵州省新医药产业发展规划(2014—2017年)》,对我省医药产业的发展现状、优势条件和存在问题进行了深刻分析,认真梳理国际、国内两个方面的发展环境和机遇,清晰地勾勒出今后四年我省新医药产业的发展路径。

  《规划》指出,我省发展新医药产业要以扩大总量、优化结构为主线,以打造大企业、培育大品种为目标,走特色化、差别化、精准化发展路子,聚焦龙头企业、知名品牌、高新品种和制造环节,推进中西医结合、医药服务与大数据结合、医药流通与物联网结合、食药结合、养生与休闲旅游结合,巩固壮大以中药民族药为主的传统优势产业,培育扩张生物制品、化学药和医疗器械产业规模,大力突破新医药衍生产业,努力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形成具有贵州特色的新医药产业体系,把我省建成全国重要的医药产业集聚区和增长极。

  同时,《规划》强调四项发展原则:

  坚持突出优势、特色发展。充分发挥我省生态环境、气候条件、生物资源、民族医药、药品品种等优势,大力发展民族药、药食两用等特色优势产业。

  坚持科技兴药、创新发展。建设公共技术平台,加强创新药、专利药、抢仿药研发,突出中西医结合,推动生物技术、化学工艺在民族制药中的应用,改造提升传统制药产业。

  坚持招商引智、借力发展。围绕优势资源和产业导向,开展专业招商,引进龙头企业、知名品牌、高端人才和重大项目,做大产业增量。

  坚持行业整合、聚集发展。推进企业兼并重组,实行“一企一策”,精准化扶持,促进品种、技术向优势企业集中,推动产业集群、集聚、集约发展。

  围绕做大规模、做强品种、做优结构,《规划》确定了我省新医药产业的发展目标:

  做大规模——到2017年,全省新医药产业总产值突破800亿元。形成100亿元级医药大集团1个以上,50亿元级医药集团1个以上,20亿元级医药企业10个以上,10亿元级医药企业10个以上,5亿元级医药企业20个以上。

  做强品种——到2017年,培育20亿元级医药大品种3个,10亿元级医药大品种10个,5亿元级医药大品种30个,1亿元级医药大品种40个。

  做优结构——到2017年,中药现代化和中西医结合特色更加突出,中药、民族药支柱地位进一步巩固,药食两用产品跨越发展,化学制药、生物药、医疗器械和新医药衍生品加快发展,新医药产业体系基本健全。

  综合考虑资源禀赋、区位条件和产业基础,结合“5个100工程”和重点医药企业,《规划》将我省新医药产业布局为:“一圈多点、集群发展”。

  打造“贵阳新医药产业圈”。以贵阳为核心,发展壮大益佰、乌当、修文、清镇、龙里、贵安等医药产业园,建设“贵阳新医药产业圈”。加强园区配套设施建设,完善医药公共服务体系,重点引进国内外知名医药企业,聚焦重点项目,形成全国一流的新医药产业示范区。

  发展壮大区域特色医药集群。鼓励西秀、红花岗、兴义、凯里、大方、施秉、六枝、丹寨等有条件的地区因地制宜地发展医药产业,引导形成一批具有区域辐射效应的医药产业集群。

  建设中药材规范化种植基地。围绕18个道地特色中药材大品种,在全省38个重点县(市、区)打造规范种植及良种繁育基地。

  针对我省新医药产业培育的产业重点、主要问题和突出矛盾,《规划》锁定了巩固壮大中药和民族药、培育发展生物制药、加快发展化学药、提升发展医疗器械及医用材料、拓展新医药衍生产业、聚焦培育龙头企业、精准扶持优势品种等七项重点任务。

  根据《规划》,我省将加快构建和完善完善以企业为主体、科研院所为支撑、市场为导向、产品为核心的新医药产业技术创新体系。发挥贵州大学、贵阳医学院、贵阳中医学院、遵义医学院、中科院天然产物重点实验室等省内外科研资源优势,建设省级公共技术和中试平台,支持综合性创新药物和单元技术研发,重点建设人体干细胞、中药、民族药、药用植物、动物、微生物及矿物等资源库。争取“国家苗药开发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落户贵州。到2017年,全省医药高新技术企业达到50个以上,新建医药科研平台10个以上。

   聚力借力奋发崛起

  为确保一张蓝图绘到底,实现贵州新医药产业的发展目标,《规划》从统筹协调、招商引资、财政扶持、帮扶服务、人才支撑、市场建设等方面制定了保障措施,特别突出积极引进国内外大型医药龙头企业扩大我省医药增量、建立财政投入与产业发展同步增长机制、实施“一企一策”与“一品一策”精准化分梯次培育重点企业重点品种等创新举措。

  与《规划》一同出台的《指导意见》,进一步对优化产业布局、做大做强中药与民族药、培育发展生物制药、加快发展化学药、提升发展医疗器械及医用材料、拓展新医药衍生产业、打造龙头企业、培育优势品种、狠抓招商引资、增强创新能力、完善市场体系等十一项重点任务作出了细化,每一项重点任务都明确了相关的政府牵头单位、责任单位和工作职责。

  《指导意见》中,加大财政支持、强化金融支撑、保障土地供应、落实税收政策、加强人才保障等政策措施,指向明确、含金量高、支持力度大。而强化组织领导、强化监测考评、强化协调服务等实实在在的组织保障措施,为确保目标任务落到实处保驾护航。

  加大财政支持。充分发挥政府资金的引导作用,加大对新医药产业的扶持力度,建立财政投入与产业发展同步增长机制。统筹发展改革、科技、经济和信息化、扶贫、商务等部门的相关专项资金,集中支持优势企业、高新品种、著名品牌和中药材基地建设。

  强化金融支撑。引导社会资本共同发起设立贵州省医药产业投资基金,与天使投资基金、风险投资基金、私募股权投资基金、产业投资基金等共同构建多层次投资体系。鼓励金融机构加大信贷支持力度,对新医药产业贷款利率不上浮,创新金融产品,延伸服务网络。鼓励开展医药产业知识产权质押贷款业务。

  保障土地供应。对投资额3000万美元或5亿元以上项目,由省级优先保障建设用地计划指标,实行“点供”。实施并购整合形成5亿元以上规模企业,涉及的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益,按规定计提各种专项资金后的土地出让收益市、县留存部分用于支持项目建设。对投资建设综合性现代医药物流园区、养生养老场所、大型医疗服务机构的,优先保障土地供应。

  落实税收政策。在我省新投资注册的医药企业,投资额在1000万元(含1000万元)以上的,从企业投产之日起3年内,企业所交纳的增值税地方分成部分,由企业所在地市、县政府全额补助给企业,用于支持企业发展。项目投产3年以上、5年以内的,以减半方式给予扶持。

  加强人才保障。大力实施“百千万人才引进计划”,积极引进新医药产业人才来黔创业。对引进的高层次人才,经认定符合条件的,参照《中共贵州省委关于进一步实施科教兴黔战略大力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的决定》和《中共贵州省委贵州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人才培养引进加快科技创新的指导意见》等文件规定,享受相关优惠政策。

  《指导意见》要求,健全完善由分管副省长任召集人,省直有关部门和市(州)政府、贵安新区管委会负责人为成员的全省新医药产业发展联席会议制度,统筹指导全省新医药产业发展工作。联席会议办公室设在省经信委,负责日常组织、协调、督查、调度和推进工作。各市(州)、贵安新区成立相应机构,加强组织领导,及时制定配套措施,抓好政策落实,形成政策叠加效应和强大合力。

  随着《规划》与《指导意见》出台实施,贵州新医药产业蓄势待发。按照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我省将加强资源整合,调动好、发挥好、运用好各方面力量,聚力借力形成合力,加快把新医药和健康养生业培育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使之真正成为大数据产业名符其实、旗鼓相当的“姊妹篇”。  干江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