责任举过头顶 群众放在心里

18.09.2014  10:15

               

 

责任举过头顶 群众放在心里 ——铜仁市万山区驻村干部为民服务工作侧记   遇到困难怎么办?对政策不了解问谁?这是许多群众都遇到过的问题。 “有什么事您可以打我电话,也可以到‘干群连心室’反映问题,我很乐意帮您解决困难。” 自开展“干群连心·同步小康”工作以来,万山区驻村干部自觉担起责任,当好为民服务“主力军”。如今,走进该区每个村组,群众大事小事都喜欢找驻村干部,好话、“难听话”都对干部讲,呈现出干群一家亲的温馨场景。 有了路灯  心里亮堂堂 “由于没有路灯,晚上看不清路,一不小心就会磕着、碰着,村民们要求安装路灯的愿望越来越强烈了。”村里的老者跟笔者聊了起来。 龙江村是通往该乡的主要通道,近年来,很多群众在马路两旁建了房子,安了新家,可是村里一直没有路灯是他们的“心头病”。每到夜晚,村民们基本上只能“摸黑”出行。 驻村干部知道这事后,主动帮助村民跑项目,到相关部门争取到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资金14.8万元,为村里安装了40盏太阳能照明灯。当夜幕降临时,太阳能灯把两旁照得雪亮,让过路的行人和车辆都得到实惠。 也许并不是每个人都知道倾力帮扶他们的干部叫什么名字,但是他们深切得感受梦想变成现实的喜悦,体味到困难有地方诉说、合理的意见建议有干部采纳所带来的实惠。村民刘洪古欣慰地说到:“之前不敢想的事情尽成了现实,看来驻村干部是真心来帮助我们的。” 有了产业  村里大变样 “我们村的人劳动致富激情极高,但是种养殖技术跟不上,要是有人帮助我们就好了。”大坪乡村民老龙高兴地说。 针对农村发展水平滞后这一问题,该乡驻村干部深入群众家中征求关于经济发展方面的意见建议,结合各村实际帮助拟定发展计划,并利用远程教育为群众播放先进种养殖技术相关视频,还请专家深入田间地头进行手把手指导,第一时间帮助解决群众在生产中所遇到的困难。 在驻村干部的帮扶下,翁岩村返乡民工办起了大鲵养殖场,大冲村发展核桃2000亩、脱毒马铃薯200亩,烂泥垄水库得到修补整治,地慢村村级活动室正在建设当中,瓮岩、大坪等5个村的小型农田水利项目和坡耕地整治项目正在实施中。群众看到了干部作风的转变,也看到了驻村干部真心帮扶带来的实实在在的效果。 截止目前,该乡共协调项目85个,争取到位项目资金140万元,开展技术讲座27场次,培训农民3200余人次,发放各类技术资料4000余份。 消除隔阂  感情更浓了 “有时候我们掏钱为村民办事,村民还以为我们公款吃喝了呢!村(党)务发言人制度的出台,还给我们一个公道。”高楼坪大树林村党支部书记陈天见说道。 陈天见一心为村民服务,但曾遭受过不少误解,常常觉得委屈。自从实行村(党)务发言人以来,驻村干部把过去村(党)务公开单一的“墙上贴”模式转变为“嘴上说”、“墙上贴”、“网上晒”、“群众评”等,每个季度都定期对村支“两委”干了什么,钱都花在哪里进行公开,并现场解答群众心中疑惑,消除干群之间的误解。 现在村干部不再是关起门做事,无论是拟定计划还是正在开展的工作,都要一一向群众汇报,不仅要公开花了多少,还要说明白怎么花的。大树林村村民黄开油对村(党)务发言人制度非常满意:“以前对村里事不了解,总以为村干部用公钱办私事,现在才知道村干部很用心地为我们办事,有时候甚至掏私钱办公室,我们心里都暖呼呼的。” 驻村干部当村(党)务发言人的制度全解决了监督渠道不畅,群众不能监督、不知怎样监督等问题,解开群众心里的“疙瘩”,干部与群众的感情也更加深厚了。(金婉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