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贫困的蜕变——记赤水市妇女小额担保贴息贷款创业带头人苟昌芬

17.06.2014  16:44

 

苟昌芬是我市600多名妇女利用小额贷款创业致富的缩影,她不善言谈却思路敏捷;2009年以来,通过组建无公害蔬菜专业合作社,带动贫困地区妇女自主创业,实现了从“软妹子”到“女汉子”的蜕变。 从农家妇女到创业精英 在赤水市旺隆镇最边远、最贫困的富顺村旧屋基组烂田湾,是一类贫困村最边远的高海拔山区,三十岁的农家妇女苟昌芬没有想到,刚投身蔬菜产业,因为市妇女小额贷款政策的实施,正在经历一场战胜贫困的蜕变;贫困山区孕育了苟昌芬顽强的性格,敢于挑战却不安于现状,对高海拔贫困地区反季节蔬菜市场的潜力眼光独特。 2009年领办赤水市云集无公害蔬菜专业合作社以前,苟昌芬和大多数农家妇女一样,一起和丈夫到沿海地区外出打工,做过幼教,丈夫跑过运输,生活还算勉强过得去,但她始终觉得平淡生活不是幸福生活,当她和丈夫一起来到贫困山区的深处,看见身边的父老乡亲生活条件依然落后时,投身无公害蔬菜基地建设,带动家乡现代农业发展成为她最迫切的愿望;她和丈夫一商议决定放弃在城里安乐的生活,一头扎根贫困山区发展高海拔地区无公害蔬菜。 在短短一年时间里,她带领当地群众种植辣椒、茄子、豇豆、西红柿等无公害蔬菜150亩,通过专业合作社带动60户贫困农户利用高海拔地区资源优势,组织合作社成员生产的无公害蔬菜进入市场。 创业初期,她们共同克服了资金的困难、运输的困难、组织的困难和技术的困难,但通过不懈的坚持,使专业合作社不断壮大,为贫困村的群众脱贫致富找到一条行之有效的路子。 从经历贫困到战胜贫困 苟昌芬见证了一类贫困村富顺村1700人在贫穷中煎熬的辛酸;2011年,丈夫明方刚任富顺村村委主任后,主要精力放带动全村全面发展上;她主动承担起无公害蔬菜专业合作社的重担,从“夫唱妇随”走向创业前台。 她们经营的蔬菜专业合作社在运行中,与其他企业一样,面对破解资金短缺的难题;2011年,在市、乡妇联的帮助下,很快获得了妇女小额贷款政策扶持,通过自身努力拼搏,加上妇联领导多方奔走、悉心呼吁,终于让她们成功挺过难关。 2013年,她把目标转向另外一个一类贫困村胜丰村,离集镇8公里的胜丰村,因常年的交通不便,使胜丰村2450人中,依然还有大多数人并不富裕。她们来到胜丰村郑家坎组流转土地150亩发展无公害蔬菜。今年,通过投资建设标准化大棚60亩,不断改善蔬菜基地的配套设施,带动45户农户参与种植韩国小米辣、紫色苕、四季豆和生姜等无公害蔬菜,成功进入市内各大蔬菜市场,为贫困山区现代农业的推进注入新气息。 马庭书是蔬菜基地附近的一名普通妇女,在采访中对我们说“自从蔬菜基地来了后,流转我们的土地每年有350斤谷子,在基地里面打工每天还有80元的收入,既能照顾老人孩子,又能在家门口挣点收入”;随着收入条件的不断改善,她的脸上洋溢着充满幸福的微笑。 从标准规范到引领示范 标准和规范是采访中她反复提到的话题,来到蔬菜基地,远远看见苟昌芬不停的忙碌,一会儿她指导工人为刚搭建好的大棚调试,一会儿要求微耕机作业工人注意耕作深度不低于30厘米;她说“蔬菜的质量和安全是基地发展的前提,我们要通过建立富顺村、胜丰村这样的蔬菜基地,不断为留守妇女提供就业岗位,带领群众共享现代农业的实惠”。 她与工人们一起用竹竿固定紫苕苗,尽管这几天连绵的细雨让我们的脚上沾满了泥巴,着实有些不便,可工人们还是笑呵呵地说“蔬菜离不开泥巴,人一辈子都离不开泥巴”。 其实,她们是想告诉我,就短短的几个月时间,他们已对蔬菜基地产生了独特的依赖。 采访很快结束了,苟昌芬谈到,她们已开始着手新春村柏杨湾组的土地流转了,可望年内通过高端蔬菜基地建设,又将带动一批妇女实现就地就业梦想的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