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困群众“点单” 政府配送“套餐”

11.01.2016  15:03

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吹响了脱贫攻坚战冲锋号,确保到2020年所有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一道迈入全面小康社会,既是一项艰巨任务,也是一个庄严承诺。当前攻坚拔寨的冲刺阶段,必须解决好“扶持谁”、“谁来扶”、“怎么扶”的问题,坚持精准扶贫,实现精准脱贫。

  带着问题,日前,记者深入乌蒙山连片特困地区的腹地贵州省毕节市,走进贫困村,深度体验贫困,通过解析贫困村的个案,探寻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新路径。

识真贫

  地处乌蒙腹地的贵州省毕节市主城区七星关区,拥有这样一组尴尬的数据:19个贫困乡镇,258个贫困村,23.05万贫困人口。

  面对庞大的贫困群体,如何做到让贫困群众“点单”、政府“配菜”,发挥财政资金、扶贫资金的最大效用,真正做到“问需式”精准扶贫?

  通过系统调研和数据分析,该区得出贫困群众的致贫原因主要有三:一是因病致贫,占28.08%;二是有劳动力但缺资金、缺技术、没有发展思路而致贫,占37.38%;三是其他综合因素致贫,占34.54%。

  为了确保识真贫,七星关区在精准扶贫“四看法”基础上,探索了“四看三公开,两议一公告”精准识别法。据介绍,“四看法”和“比差法”两种方式的结合,既有“四看法”的优越性,又有“比差法”的民主性,贫困户都是由群众自己通过“比穷”方式确定的,对贫困户给予政策扶持,群众心服口服,社会认可度高,解决了政策支持对象精准透明的问题。   

谋路径

  对症下药,才能斩断贫困的根源。一户一个脱贫计划、一套扶贫措施,脱贫的路径才能清晰起来。

  在毕节市委常委、七星关区委书记宫晓农的心中有一道等式:等号的一边,是区里的“一市五金多套餐”政策,另一边,则是全区贫困群众的脱贫攻坚。

  “我们通过先期开展试点工作总结提炼出的问需式精准扶贫新机制,由政府出资金、出政策、出思路,贫困群众自愿申请、自己选择、自主发展。”宫晓农说。

  “一市”,即七星关区针对大量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传统农业收益较低、部分耕地出现撂荒闲置的实际,按照政府出资建立的“苗木超市”,按照实施“问需式”造林绿化扶贫的思路,七星关区针对宜林地、具有一定劳动力、自愿种的农户,免费向农户提供苗木,让大家发展经果林或用材林。

  为了解决贫困群众在发展中的资金难题,七星关区专门拿出1.5亿元设立特困群众大病医疗抵垫周转资金、产业发展扶持资金、小额贷款贴息资金、风险兜底资金、产业发展担保资金,每项3000万元。

  “多套餐”,即根据贫困农户的现状、致富意愿、致富能力等个体差异,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问需式”原则,让贫困户自选扶贫项目,因户施策、精准扶持,设计了10项“扶贫套餐”,收录了能繁母牛、绿壳蛋鸡、脱毒马铃薯、莲藕等10个方面的种植养殖项目。

  截至目前,该区已有8000多户群众踊跃“点餐”。

  “‘一市五金多套餐问需式精准扶贫工作机制在整个运行过程中,切实以贫困群众脱贫致富为出发点,突出了群众的主体地位,转变了群众等、靠、要’的思想观念,调动了贫困户发展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毕节市委副书记李建说。

真脱贫

  两头苏门达尔能繁母牛是长春堡镇垭关村农民张祥印的全部希望。在他眼里,它们不仅能够解决他的生计问题,还能让他赶上小康生活的步伐。

  今年58岁的他是当地的贫困户,家里几亩山地一年只能收1200斤玉米和800斤土豆。年均纯收入只有1000多元,他长年为生计而苦恼。

  2015年9月,张祥印在政府提供的套餐中选择了养牛套餐,从农商行拿到了2.4万元政府贴息的买牛贷款。他给记者算了笔账:每头母牛3年可产2头仔牛,按每仔卖1万元计,能有4万元收入。

  通过企业、合作社、能人大户等经营主体带动产业扶持,带动贫困户获益,关键在于利益联结机制。能否实现利益联结,其重要前提就是市场,就是销售,就是效益。

  风生水起的撒拉溪镇兴隆村兴联蛋鸡养殖场也是其中的受益者。该公司采取“公司+合作社+农户”模式,通过合作社担保、贫困户贷款入股、支农资金支持,组织贫困户贷款入股发展,按股保底分红,负盈不负亏,入股的贫困户每户股金5万元,每年可分红3万元,同时还解决了部分村民的就业问题。

  养殖场老板张永健告诉记者,养殖场之所以能保证贫困户利益,其重要原因不仅是产品产得出,更重要的是产品销得快、卖得好、效益高。兴联养殖场依托“乌蒙山宝·毕节珍好”这一农产品公共品牌,将鸡蛋直销深圳市,产品销售快捷,供不应求,还比本地市场价格高。

  定制心仪的“致富套餐”,这让贫困群众谋发展脱贫致富的积极性高涨,动力十足,许多外出务工的群众也纷纷回乡发展。

撬资本

  去年8月以来,七星关区已发放小额贴息贷款1.32亿元,需贴息2640.2万元;精准扶贫产业发展资金已发放525万元,产业发展担保资金已担保贷款4100万元,扶持了26个养殖场,带动上千户贫困群众参与发展。

  七星关区的实践也证明,建立一套有效的政银合作机制,确保信贷资金的安全、用途和效益,就能解决银行“嫌贫爱富”的问题,也能激发银行放贷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实现政府、银行、贫困户三方满意。

  同时,七星关区为了“一市五金多套餐”能够顺利开展,特别注重在制度保障、技术服务、资金监管等配套服务问题上下功夫。

  对每一个扶贫套餐产业项目,从投入到产出效益,均进行了精心测算,所推荐套餐项目都是投入小、见效快、回报高且2-3年就能够实现脱贫目标的优质项目。

  精准扶贫多套餐,涉及种植业、养殖业等多方面,技术指导和疫病防控是精准扶贫多套餐发挥效益的关键所在。该区组织相关业务部门编印了《七星关区精准扶贫套餐技术指导手册》,并组建了区级种植业技术服务组和养殖业技术服务组,为多套餐的实施提供技术服务保障。

  “1.5亿元设置‘五金’,至少可以撬动2亿元以上的金融资金和2亿元以上的社会资金参与扶贫,项目跟上,资金跟上,服务跟上,我们有信心让全区23.05万贫困人口三年之后全部脱贫。”宫晓农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