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安加速度 新区新气象

24.06.2014  10:20

贵安加速度 新区新气象

——解读“贵安速度”科学发展模式

简易活动板房搭建的贵安新区临时行政中心。旷光彪 摄

    令人瞩目——当接到国务院正式批复晋升“国家级”的时候,贵安新区已经基本完成了体制机制、规划体系、基础设施、产业发展、生态环境、城乡统筹等“六个框架”的搭建,如此高难度动作的完成仅仅只用了一年多的时间。

    从一张白纸到城市主体框架有雏形,这个白手起家的新区以惊人的建设规模和效率实现了“一年有框架”的目标,创造了令人惊叹的“贵安速度”。

    速度背后,是新区人坚忍不拔、奋力拼搏的强大力量;

    速度背后,是新区人科学谋划、后发赶超的无穷智慧;

    速度背后,是新区人敢闯敢试、大胆创新的信念追求;

    贵安速度,让这个最年轻的国家级新区迸发出无限活力和动力。

    精锐之师:克难而进的勇气和激情

    “尽快把行政机构转移到新区办公,实现‘一线作战、靠前指挥’。

    2013年6月27日,赴新区调研的省委书记赵克志、省长陈敏尔话音未落,短短几天,贵安新区就拉开了新的行政中心建设大幕。

    而短短几个月,从选址、招标、开建,再到竣工验收入驻,贵安新区迅速完成了新的行政中心建成。

    不是高楼大厦,这是全省规模最大的活动板房区,34个政府部门(单位)、1000多人搬进了一个个夏热冬冷的“集装箱”。

    建设发展,最终要靠人。贵安速度背后,注定有一支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的“精锐之师”。

    在这里,不乏苦干实干的作风、不乏大局为先的气度、不乏后来居上的雄心。

    平均每天工作时间超过16个小时,把新区当家,是新区工作人员太过普通的写照。

    撰写各种文件200多份,形成正式文稿500多份,几百万的文字,这是管委会办公室普通工作人员一年的常规工作。

    3个月完成征地600多亩,这是新区基层干部的“踏破铁鞋”,不厌其烦登门宣传、做工作的结果。

    为了缓解堵车,为了不扰民,新区路网建设的很多工程施工时间选在了凌晨2点—6点。

    在活动板房区,记者看到最多的是很多办公室摆放的“沙发床”——平时当沙发用,但一放下就能当床睡的“沙发”让办公人员觉得更方便。

    “人少事多,不分白天黑夜,没有周末节假日是常事,大家都这样,习惯就好了。”财政局办公室罗贵清淡然地告诉记者,搬到新区活动板房行政中心,算是进入了新区的中心腹地,离得近了也更忙了,不要说回家,有的时候连就在旁边的宿舍都没法回去。

    “这个最年轻的国家级新区,既是重大的机遇,也是全新的挑战。在这里,一切皆有可能,我想通过自己的参与,见证美好奇迹的发生。”刚搬到新的行政中心的一个月时间里,新区新闻中心副主任朱麟只有2个晚上在家,其他时间不是在行政中心的办公室,就是在会议室。

    一个刚起步的新区,一年完成了300多亿元投资,但机构编制人员还不到100个。

    “我们中心只有10个人,需要对接数十个部门,负责150多个项目、70多亿元的资金。一人多岗、一岗多责,一专多能在新区不足为奇。”贵安新区土地收购储备中心副主任陈丽说。

    艰难的条件丝毫没有阻挡这批新区创业者的激情。凭着“以一抵十”,甚至“以一抵百”的工作状态,凭着“杀出一条血路”的豪气,苦干、实干、拼命干的精气神在这里提振,“贵安速度”背后的非常之力,正是因为“贵安精神”背后的非常之勇,推动着贵安新区的后发赶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