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定:“镇园合一”谋发展 农改试验出成效

28.08.2015  10:00

    新华网贵州频道8月28日电 贵定县是贵州省第五轮农村改革试点县,自2011年开展试验试点工作以来,围绕“调整产业结构,推进四化同步试验”主题,切实调整产业结构,构建山区特色现代农业产业体系,促进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推动“建设三次产业融合发展生态特色县”目标进程。

    该县大力实施园区引领战略,全面推行“镇园合一”发展模式,建起6个农业产业园区。其中,省级农业园区4个,分别为贵定县黔南云雾山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园区、贵定县岩下大鲵产业园区、贵定县沿山现代农林科技产业园区、贵定县盘江镇农业生态旅游产业园区,其中,后2个为2015年新建园区;县级农业园区2个,一个是贵定县新巴高效旱作农业产业示范园区,另一个是贵定县德新高寒农业产业示范园区。镇园一体、一县6园发展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在贵州并不常见。

     四措并举推进产业融合发展

    一是搭建服务平台推动土地流转。制定了《贵定县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园区招商引资优惠政策》《贵定县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建设资金管理办法》《贵定县农村改革试验试点土地流转方案》《贵定县县级农业龙头企业评选及奖励办法》《贵定县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园区土地流转实施办法》等一系列政策措施。成立了“贵定县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指导中心”“镇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服务站”“村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服务点”,按照“依法、自愿、有偿、平等协商”的原则,积极引导农民通过转包、出租、互换、转让、入股合作等形式进行土地流转。截至目前,全县园区共规模性流转土地5.12万亩,有效推动当地农村土地集约化、规模化、产业化发展。

    二是创新农村金融体制支持模式。建立政、银、企特色产业发展资源共享、信息互动机制,通过行长联席会、货币信贷工作会、季度金融运行分析会、经济调度会等形式,引导金融机构针对性地加大对地方特色产业的信贷投放力度。发放各项涉农贷款52亿元。完善确权、评估、登记、变更、注销等工作流程,搭建流转服务平台,积极推进“多权”抵押贷款工作,在全县推行宅基地、林权、产权抵押和民贸民品贴息贷款,建立金融扶贫项目库,提高辖内农产企业贷款获贷率,实施支农再贷款“双加”模式,发放支农双加贷款8327万元。

    三是创新龙头带动模式拓展产销渠道。发展多元化市场流通主体,引进和培育了绿春农业发展公司等龙头企业30余家,发展农村经纪人队伍600余人。以贵州股权金融资产交易中心为平台,将黔星茶业公司等6家农业产业企业纳入贵州省股权金融资产交易中心挂牌计划。采取多种合作模式,抓好贵定名优产品“上高铁、进车厢”的市场开发,搭建电商运营平台,委托县供销社成立贵定县农特产品销售公司,建立农特产品网络销售平台,推进电子商务下农村进社区工作,实施“1站+N网点”计划,通过线上线下结合,打通农产品进城和工业品下乡的双向流通渠道。

    四是推动“三产融合”打造特色农业。围绕同城化道路沿线加快推进三次产业融合。按照中南部县城宜居,昌明宜业,盘江、沿山宜游,云雾宜农,北部德新、新巴加快发展同步小康,高标准规划,高水平实施,高效率经营。合理利用山区特色发展城镇经济,在园区加快发展工贸业,平地加快发展现代农业,低丘缓坡加快发展工业,自然风景美的地方加快发展乡村休闲度假养生业,延伸产业链,打造升级版,强化以工带农、以旅促农,促进农产品精深加工,推进同城化快速干道沿线三次产业融合发展规划布局和现代物流体系建设。

     五大成效彰显农改红利

    园区增长“快速化”。全面推行“镇园合一”的建设模式。全县4个省级农业园区累计完成各类投资5.36亿元,建成高标准茶园2万余亩;建成高标准刺梨种植基地2.53万亩;建成高标准蔬菜种植基地4个,种植蔬菜1万亩;建成仿生态大鲵养殖基地6个,可繁殖幼苗5万尾以上。六个农业园区内共入驻企业84家,投产企业54家,达产企业23家。其中国家级、省级重点龙头企业4家,州级龙头企业2家。培育农民专业合作社42个,投产合作社35家,达产合作社17家,合作社人员4420人。园区主导产业达12.71万亩,投入资金12.5亿元。

    农民增收“常态化”。全县拥有农业龙头企业37家,固定资产总值37953万元,带动农户28047户。农业经纪人150人,授名农业技能人才3000人。全县农民专业合作社196家,销售收入7789.58万元,社员5058人,带动农户19613户。2014年全县农林牧渔产值达14.97亿元,同比增长8.42%,其中农业增加值达9.53亿元,同比增长8.7%;粮食总产量8.05万吨,非粮农业增加值占一产增加值比重达85.8%,粮经比达36:64。实现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7210元,同比2011年的5424.5元增长了32.92%。

    基地建设“品牌化”。以云雾山现代农业示范园区、盘江生态农业旅游示范园区、岩下大鲵产业示范园区、沿山现代农林科技产业园区、德新高寒农业产业示范园区和新巴高效旱作农业产业园为平台,围绕高标准茶园基地、高标准刺梨基地、高标准蔬菜基地、特色养殖基地、农业观光旅游休闲采摘体验园和农特产品加工基地建设,更加注重品牌创建、品种更新、品质提升,坚持凭规模要市场、以特色以精品要高端市场,实现园区业态多元化发展,努力创建云雾、盘江、沿山“接二连三”重点示范园区。全县农业园区完成基础设施建设投资5.36亿元。

    产权改革“制度化”。从加快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林权、小型水利工程产权、宅基地使用权和农村房屋所有权确权颁证等工作入手,创新发展机制,探索采取财政资金入股、集体土地流转入股、集体资产入股、集体资金入股等多种模式,完善了盘活农村集体资源、资产、资金的系列制度,同时探索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其农业水价综合改革试点工作和小型水利工程产权制度改革工作均在7月初通过省的验收。

    产业融合“一体化”。围绕“县城—盘江—沿山—昌明—云雾”这条主轴,打造“产业转移承接基地、现代农业特色基地、养生休闲度假基地、商贸物流集散基地。一是茶旅融合。今年上半年,云雾茶春茶销售达到1000吨以上,实现销售收入超过6亿元,是2014年全年销售额的1.62倍。接待游客30万人次,旅游收入1亿元以上。二是农旅融合。先后举办9届“金海雪山”旅游文化节等活动,将农业文化、布依族民俗及田园风光结合起来,形成独树一帜的金海雪山胜景。三是农健融合。整合田园风光、生态农业、自然风景,引进华龄向阳城养生大健康项目,实现园区总产值3.96亿元,带动1.72万农民发展种植产业。(李昌贵 袁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