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一个中国经济欠发达地区的绿色崛起之路

05.07.2016  00:36

绿树掩映、繁花似锦、天蓝水清、空气清新……这是每个人对于自己所生存世界的美好期许。生态文明是必需品,因为只要生而为人,就必然对洁净的水和空气有先天依赖。

然而,工业社会背景下的世界,似乎却让经济发展和自然生态成了对头,在中国,每年春季必到的沙尘暴,发达城市难以散去的雾霾,似乎在诉说来自环境的愤怒。

全世界都在探寻这个问题的答案,中国也不例外。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建设生态文明”的战略任务,十八大更是第一次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总体布局中。

地处中国西南腹地的贵州由于长期发展滞后,千山阻隔,鲜为人知。“欠发达、欠开发”曾一度是这块土地的代名词。然而,近年来,贵州牢牢守住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用“生态文明”理念引领“三农”向纵深推进,在实现科学发展、后发赶超的进程中,交出了一份又一份令人瞩目的“成绩单”。

生态文明建设的中国步伐

今天的中国因其“奇迹般”飞速的经济发展得到全球瞩目。然而曾几何时,生态矛盾曾以日益严重的态势成为了中国新时期的新矛盾。许多地方的天空受雾霾和沙尘污染,已到了“暗无天日”的地步。伴随着对空气中弥漫的PM2.5的不安,一连串关于癌症发病率的灰色数字令中国人对癌症的认知绷得更紧了。

为此,中国共产党在十七大明确提出“建设生态文明”的战略任务。2012年,十八大报告提出了“全面落实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促进现代化建设各方面相协调,促进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相协调,不断开拓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在某种意义上,这一举措表明:生态文明建设成为了当代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重要的改革议题之一。这一变化,不仅仅意味着它是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进程中表现出的严重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问题的真切回应,更意味着在我国今后的发展进程中,要把生态文明建设真正融入到发展建设的全部过程中。

2013年9月7日,习近平在哈萨克斯坦发表演说时的一番话,即可以看作是中国政府在生态文明建设问题上的坚定意志和坚强决心。他指出:“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而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生态文明”不仅是对中国国内日益严峻的环境挑战的积极应对,更是在国际舞台上实现“中国梦”的重要组成部分。

贵州的第一块试验田

与国家几乎同步,地处中国西南腹地的贵州也在探寻这个问题的答案。

摊开中国地形图,不难发现,这个群山环抱的西南省份属于既不沿边也不沿海的典型内陆城市。

特殊的地理位置,决定了传统的生产方式。由于改革开放的程度不深、力度不够,但也让贵州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保留了多彩的民族文化和真山真水。

2007年,党的十七大提出要建设生态文明。这是贵州遇到的第一个机遇。贵州省委、省政府意识到,后发省份的崛起,必须赢在“下一步”,要绿色崛起,而不能再走先发展、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

作为贵州省会所在地的贵阳市成为了贵州绿色崛起计划的第一块试验田。

2007年12月29日,贵阳市委八届四次全会通过关于建设生态文明城市的决定,围绕“生态环境良好、生态产业发达、文化特色鲜明、生态观念浓厚、市民和谐幸福、政府廉洁高效”的目标,谱写生态文明的“贵阳样本”。

2008年10月,贵阳市在全国率先发布“生态文明城市指标体系”,从六个方面分33项指标,分解落实任务到责任部门。

2009年,市委八届八次全会通过关于纵深推进生态文明城市建设的若干意见,制定了提升生态经济发展质量等措施。同一年,环境保护部正式批准贵阳为全国生态文明建设试点城市。

2012年12月,国家发改委批复实施《贵阳建设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城市规划(2012―2020年)》,要求贵阳在生态文明建设关键环节和重点领域先行先试,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到2020年建成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城市,为全国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发挥示范作用。

贵州绿色顶层设计:生态是底线

检验一个地方是否真正重视环境保护工作和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标准,就是看它是否将有关约束性指标纳入到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之中,并接受政府管理考核和评价。在这个层面上,作为试点的贵阳只是个开始。

从2009年前后开始,贵州从点上寻求突破,开始了生态文明顶层设计的步伐。

为切实加强全省重点流域环境保护工作,探索流域污染补偿制度,贵州省政府决定在乌江(含乌江上游三岔河、红枫湖和乌江干流)、沅水(含清水江、氵舞阳河、松桃河)、都柳江、牛栏江—横江(含草海)、南盘江、北盘江、红水河、赤水河等八大水系实施环境保护河长制。

此后,以贵阳市为试点,成立了贵阳市生态文明建设委员会,并探索成立了其下属的专职“生态文明建设局,将环境保护局、市林业绿化局、文明办、发改局、经信局、住建局、城管局、水利局等部门涉及生态文明的相关职责划转整合,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执法。

随后,贵州省出台了并大力实施了绿色贵州建设三年行动计划、林业产业三年倍增计划、环境污染治理设施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和大气、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还出台了全国首部省级生态文明建设地方性法规,在赤水河、乌江流域开展了12项生态文明体制改革试点等。

2014年以来,贵州省委、省政府对林业生态工作的重视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先后启动了贵州省森林保护“六个严禁”执法专项行动和贵州省县乡村造林绿化工作,划定了包括林地保有量、森林保有量和湿地保有量等在内的九条林业生态红线和9206万亩的红线管控区域。在全省范围内开展保护森林资源,“六个严禁”执法专项行动,十七个部门联合行动,排查出7900个案子,已查结的案子是7700多各,查结率达到了90%以上,在全省掀起了保护森林资源的重大的行动。

贵州省将划定禁止燃煤区和限制燃煤区,在禁止燃煤区内,将现有的燃煤设施须改为天然气等清洁能源。

近年来,贵州省生态建设取得了很大的成绩,森林面积达到1.295亿亩,森林覆盖率达到49%,为构筑“两江”上游生态安全屏障、创建全国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近15年来,贵州造林面积达3600万亩。

河长制生态补偿机制双管齐下,贵州水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全省主要河流水质良好,清澈见底;贵阳公交车以LNG清洁能源替代了传统的汽油,贵阳市公交车数十年的“黑尾气”历史就此终结;贵州省9个中心城市空气质量天天优良,88县66个空气质量得满分;全省国家湿地公园数量将从原有的30个增至36个……

是污染了再治理,还是从发展之初就严守生态底线,贵州借鉴了世界,选择了后者。正是这种超前理念和铁血制度的组合拳,生态保护在贵州被成功上升为一种发展战略,不断给世界呈现绿色发展的惊喜。

贵州正走在一条正确的道路上:努力寻找经济和生态之间的平衡,这是负责任的发展态度,并且也是具有可持续性发展的唯一的成功之道,能给子孙后代留下好的环境。”走在世界生态文明发展前列的瑞士联邦主席于利·毛雷尔这样评价。

因为生态保护举措有力,2014年6月,《贵州省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实施方案》获批,成为全国第二个以省为单位建设的全国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也是第一批全境列入国家级示范建设的4个省份之一。

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

已进入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城市建设关键期的贵州,经济发展方式粗放,产业发展处于产业链前端、价值链低端等问题依然突出,总体经济实力仍然不强,产业结构不合理、主导产业竞争力较弱、自主创新能力较弱等问题明显。

为了在生态和发展两者之间追求平衡,从2010年开始,贵州的产业发展路径设计都与“绿”字紧密联系在一起:工业化被界定为“新型工业化”,城镇化被界定为“新型城镇化”。

贵州新能源战略就是其中一个方向。2013年7月8日,来自省内外的9家风电开发企业中标了120万千瓦90个项目的分散式接入风电开发项目,标志着贵州分散式接入风电开发项目正式启动。与此同时,沿河沙沱电站一期建成。这是乌江流域上第九座水电站,千里乌江总装机达到866.5万千瓦,比规划提前12年完成干流水电梯级开发。

客观来说,风电、水电等清洁能源的强势开发,短期看其实质意义并不非常明显。但如果放置在贵州发展绿色产业的大背景下考量,其昭示意义让人侧目。在这一思路下,产业与环境的和谐、产业与产业的和谐、人与产业的和谐都找到了承载的空间。

在急需加快发展的扶贫开发中,却依旧承载了“绿色”的考量。武陵山片区扶贫攻坚的重点乡德江县沙溪乡,赖以脱贫的5大项目即烤烟、天麻、茶叶、核桃和山羊养殖,全部是绿色的。

贵州是低纬度、中海拔、寡日照的优质茶区。在这里没有污水四溢,没有“十面霾伏”,没有重金属污染。有的是青山绿水,有的是蓝天白云,有的是云遮雾绕。所以贵州茶是干净茶,是可以不用冲洗的茶。近十年来,贵州的茶园面积从原有的283万亩到如今突破700万亩,成为全国绿茶第一大省。贵州茶的发展路径从中国茶叶的贵州原料、贵州制造、贵州创造、到贵州品牌,真真实实地有了坚实的基础和长足的进步,成就了“贵州绿茶秀甲天下”,和“世界绿茶看中国,中国绿茶向黔看”等美誉。

此外,贵州大力开发沼气、太阳能、风能、小水电,发展推广天然气、液化石油气、页岩气,改善农村能源节后,推广农村节能技术,帮助农民寻求替代能源,让农民的生活也变得更加环保、生态。

与此同时,贵州省还与时俱进地提出了发展以大数据为代表的五大新兴产业。这一次,试点又选在了贵阳。

2013年9月8日中关村贵阳科技园挂牌成立、实施京筑创新驱动区域合作以来,贵阳就将大数据产业作为推动经济发展提质转型的主攻方向全力推进。至此,贵阳以大数据产业为引领实现经济“洼地”绿色崛起的探索实践就不断推进、从未停止。

目前,高通等一大批国内外大数据领军企业落户贵州,服务器蕊片、智能手机、电子商务和数据清洗、加工、分析、交易等一批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贵州已成为国家建设大数据综合实验区,将在数据资源管理与共享开放、数据中心整合、数据资源应用、数据要素流通、大数据产业集聚、大数据国际合作、大数据制度创新等方面开展系统性试验。

从把科技创新作为建设生态文明城市的主引擎,到紧紧依靠创新驱动、实现“双赢”;从举全市之力推进中关村贵阳科技园建设,到发展大数据、新医药为代表的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制造业……这些继承与创新有机结合、保护和发展有机结合、当前和长远有机结合的科学决策,穿行大街小巷、走进千家万户、凝聚全市共识,不仅为文明城市的发展守住生态底线,也为欠发达城市的明天插上腾飞的翅膀。

中国数据中心产业发展联盟认为:“贵阳是最适合投资数据中心的城市。

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马云说:“贵阳发展大数据将为中国大数据产业提供无限的机会。

省委书记赵克志点赞:“贵阳的大数据产业做活了、做实了、落地了。

……

种种赞誉与认可,见证着贵州对生态产业的选择、对绿色GDP的执着追求。截至目前,中关村贵阳科技园精彩亮相、引起国内外强烈反响,全市新增大数据及其关联企业227家,富士康、阿里巴巴、惠普等一大批业界“大佬”把贵阳作为大数据产业发展的重要主战场,新医药产业占全省比重的70%,互联网金融和科技金融实现重大突破、金融业在第三产业中的龙头作用逐步凸显。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着眼长远的可持续发展方式,不仅使贵州产业发展质量更好、层次更高、前景更明,也使得世界看到了一个更负责任的贵州。而贵州也一直致力于传递更明确的生态文明理念。

2009年,贵州发起“生态文明贵阳会议”,邀请政要、企业、专家学者多方参与,共建共享生态文明建设理论探索和经验交流重要平台,成为跨领域、跨国界合作的重要桥梁以及展示生态文明建设成果的重要窗口。

2013年1月,原“生态文明贵阳会议”经党中央国务院批准,升格为国内唯一以生态文明为主题的国家级国际论坛,定名“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

5年坚实走来,论坛主题不断深入,议题日益宽泛,形式越显丰富,合作更加广泛,成为反响强烈的非官方、非营利、专业性、战略性国际平台。贵州、中国最新的生态文明发展成就,在这里呈现,全球最前沿的绿色发展理念和经验,从这里吞吐。

正是因为在制度创新、路径探索和理念传递上的引领地位,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秘书长章新胜在谈到贵州生态文明实践和论坛本身的价值时,认为其“具有国际意义”:一是广泛传播了生态文明理念,二是有力推动了生态文明建设实践,三是搭建了全球交流合作的重要平台。

今年5月27日,中国环境保护部和环境署当天在第二届联合国环境大会上共同发布《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中国生态文明战略与行动》报告。这份报告的牵头人盛馥来表示:“生态文明听上去‘高大上’,其实质是一种以生态保护为核心的生活方式,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比如在中国一些偏远地区,通过实施生态文明建设,可以帮助当地老百姓改善生态环境,进而消除贫困,提高生活质量。

与报告的主题相适应的,贵州的青山确实已经转变成了金山。由国家统计局陆续发布的31省区市GDP数据显示,贵州连续多年GDP增速跑进全国三甲。

贵州的“绿色崛起”实验证明了,只要秉持绿色发展理念和路径,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就可“金山银山与绿水青山兼得”。作为中国西南欠发达省份绿色发展的案例,中国也以此给越来越重视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的世界传递出来的最美的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