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中法志愿者共同参与修缮民国建筑

24.08.2016  18:35

    新华社贵阳8月23日电(记者向定杰)记者从贵州省文化厅获悉,来自中国和法国的20位志愿者近期结束了对贵州一处民国时期建筑的保护性修缮工作。据了解,中国城乡遗产保护志愿者工作营发起这一活动。

    今年8月,2016中国城市遗产保护志愿者工作营先后在山西新绛、浙江宁波、贵州兴义等地开营。仅在贵州,从2014年夏天至今,工作营先后对安顺屯堡、贵安新区、贵阳香纸沟等地的五处传统建筑进行了修缮。

    而此次的修缮对象是地处滇桂黔石漠化集中连片特困区的兴义市郑屯镇冯氏庄园。这栋建筑始建于20世纪20年代,是民国时期贵州省教育厅厅长冯正仪的故居。房屋墙体为砖石结构,屋顶为中国传统木结构,具有较高的历史人文价值。但由于年久失修,目前岌岌可危。

    “开营前,我们对整个建筑进行大量的测绘,并详细设计修缮方案。”工作营负责人越剑说。他表示,来自中国各地及法国的志愿者,与村里的工匠一起,进行了为期半个月的修复工作。虽然很多营员并非专业人士,却在这个合作中收获颇丰。他们也希望,用行动唤醒人们对城乡遗产的保护意识,让更多人关注贵州古村落的历史文化。

    “修缮古建并非想象的光鲜有趣,十多天下来,同伴们的手上都留下了伤痕。”中方志愿者张丽芸说,面对“洋徒弟”,工匠师傅耐心地指导每一个细节——怎样锯木头又快又好,刨木头的手势怎样不容易受伤……

    她表示,这样的活动,能号召更多的人参与到文化遗产保护队伍中来。

    中法志愿者离开后,当地工匠还在继续修缮。工程完成后,庄园将建为一座中华仪式文化馆,面向公众开放。

[责任编辑: 邓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