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举全省之力攻坚克难 确保贫困群众小康路上“不掉队”

17.06.2015  20:15

    新华网贵州频道6月17日电(记者王念 杨洪涛 李惊亚)扶贫攻坚是贵州的“第一民生工程”。作为我国扶贫攻坚的主战场,贵州立足全面小康大局,坚定不移突出扶产业、强基础、提素质、优保障、抓改革、促开放,提出举全省之力向贫困发起“总攻”。通过不断强化考核落实各级党委政府扶贫责任,精准识别、分类施策帮扶到村到户等“组合拳”,确保每名贫困群众小康路上“不掉队”。

     “第一民生工程”托起百万贫困群众致富梦

    “没想到搬过来后日子会这么好。”毕节市百里杜鹃鹏程管理区格佐新村28岁的苗族姑娘、“索玛客栈”老板娘杨才飞,一边在店里忙碌着一边对记者说。她家一楼开早餐店、二楼开旅馆,“景区游客多的时候,两三个月就能挣五六万元”。

    多年来,杨才飞一家住在大山深处的土墙房里,靠种地勉强维持生活。得益于扶贫生态移民政策,在政府的补助下,2014年她筹资建起了四层小楼,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如今,在“八山一水一分田”的黔贵山区,越来越多的“杨才飞们”在政府的帮扶下,加快摆脱贫困。

    按照“搬得出、留得下、能就业、有保障”的要求,在2020年前,贵州将依托小城镇和产业园区,把居住在深山区、石山区、集中连片贫困地区的47.7万户204.3万农村人口搬出深山。

    “十二五”以来,贵州省委、省政府把扶贫开发列为“第一民生工程”来抓,按照创建全国扶贫开发攻坚示范区的战略定位,举全省之力向贫困发起“总攻”。

    一系列改革新举措和新机制“招招”瞄准和破解发展难题。如,改进贫困县考核机制,把50个贫困县党委、政府领导班子作为考核对象,推动贫困县考核由“主要考核地区生产总值”向“扶贫开发工作成效”转变;实行“减贫摘帽不摘政策”退出机制,目前已累计有25个县525个贫困乡(镇)实现“脱帽”,对减贫摘帽的17名党政正职提拔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