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乡村旅游扶贫以“特”取胜

28.11.2014  13:48

    打开百度网页,关于贵州乡村旅游的赞美之词不胜枚举。临近年末,以多彩民族风为特色的贵州乡村之旅持续升温,冬日的贵州大地民族节会齐聚,来自五湖四海的游客纷至沓来,“温泉之城”石阡县、“歌舞之州”黔东南、“原始生态”地西江千户苗寨等迎来继“十一”黄金周之后旅游的又一个“爆点”。
        自2010年以来,贵州乡村旅游快速发展,政府搭建平台开发乡村旅游引导农户依托自然资源发展特色农业产业,以体验特色民俗文化,品味原生态农产品为主打,走出了一条特色贵州乡村之旅发展道路。

节会引关注  主打民俗风
        今年11月3日,雷山苗年活动拉开帷幕,短短几天就引来了数十万游客。苗年类似汉族的春节,是苗族同胞一年一度最隆重的节日。贵州雷山苗年,从2000年至今,走过了14个年头,苗年变成了雷山一张“烫金”名片。走进雷山,可以领略到苗家寨寨踩鼓,人人能歌,女戴银花,男吹芦笙,旋律流畅的民族风情,还可欣赏到完好的魏晋歌舞,唐宋服饰,明清建筑。
        雷山县苗学会副会长唐生长介绍,今年雷山苗年,主打牌是原生态苗族文化。活动当天,雷山县16万人民身着节日盛装,载歌载舞,无比热闹与欢腾。精美的苗族服饰,巡游时似“银河”,表演时似“银海”,场面壮观。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巡游,百头名牛对抗赛暨斗猪、斗狗赛、斗鸟赛,千名苗族银饰刺绣大师赛,笙歌歌舞大赛等吸引了众多游客前往体验观光。
        除雷山苗年外,贵州水族春节“端节”也吸引了省内外游客的关注。水族端节又称“借端”或“借瓜”,是水族最盛大的传统节日,在水族历法年底、岁首的谷熟时节举行,以庆贺丰收、辞旧迎新。从农历的八月持续到十月,分七批过完,从头至尾长达四十九天,可以说是世界上延期最长的节日。每逢端节,到三都自治县境内的水族人家品味特色九千酒,吃上几个农家菜已成为越来越多周边甚至相邻省份市民周末度假游玩的首选之地。
        事实上,自贵州加大力度扶持乡村旅游产业发展以来,各地方政府依托自身资源优势,在保住绿水青山的同时着重开发民俗风情,随之而产生的乡村歌舞队、表演组等多种形态的民间风俗展示群体逐步形成,成为游客前往参观的“主力军”。布依族的“三月三”、“四月八”,水族的“卯节”、“过端”,苗族的“六月六”、“搂茶节”、“苗年”等特色民族节会成为贵州乡村旅游的特色“卖点”。据相关数据统计显示,今年仅雷山苗年节会的斗牛大赛,就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300多支斗牛队伍前往参赛,吸引了数十万游客。

农旅相融合  致富一方人
        除了传统民俗节日之外,特色原生态农家产品也是贵州乡村旅游的一大特色品牌。今年11月8日至9日,2014年中国荔波首届蜜柚暨东南亚美食节在荔波举行,玉屏镇、朝阳镇、瑶山乡等蜜柚主产区的柚农纷纷拿着自己的柚子前来参赛。
        荔波县副县长冯发新说:“荔波县蜜柚肉质鲜美、多汁香甜,深受消费者喜爱。目前,全县蜜柚的种植面积达5万多亩,已成为荔波观光农业的风景线,更是当地农民增收致富的支柱产业。荔波是贵州‘5个100工程’的旅游景区,举办这样的活动,就是为了促进农业和旅游相融合,助推乡村旅游大发展。
        眼下已入冬,大部分果树进入休眠期,贵定县音寨的千顷“雪山”地里,农户正忙着为李树修枝剪叶,期待着来年的丰收。
        据考证,盘江酥李现已有80年的栽培历史。有关专家认为,盘江酥李酥脆清香,大小适中,味甜汁多,为酥李中的上品。自2008年“金海雪山”景区开发以来,该县积极引导农户按照规划路线种植油茶、李子树,如今,贵定盘江镇音寨的“金海雪山”景区冰脆酥李种植已达2万亩,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又一渠道。
        除了荔波蜜柚和盘江酥李外,贵州颇具地域特色的农产品众多,思州水蜜桃、余庆苹果桃、福泉长寿梨等特色农业已经成为乡村旅游的风景线,同时也成为促进地方百姓增收致富的“黄金”产业。

点线面”结合  培旅游集群
        在颇负盛名的西江千户苗寨,现打现卖的糍粑是小吃街上最多的特产,在街道上摆摊的村民余怀珍家可谓是糍粑的老字号,她家的糍粑以柔软、细腻出名,颇受游客喜爱,5元一个的糍粑一天下来可以赚300多元。重庆游客周莹品尝完糍粑说:“这样原汁原味的特色小吃已经很少见了,西江给我的感觉就是最初始的农家味道!
        与她同行的团友、湖南游客向梅则夸起了西江的农家乐。“湖南的山水风光其实也很有特色,但我喜欢这里的原生态生活,乡民很淳朴,腌腊肉、韭菜根、厥粑,我从未听说过,南瓜、玉米挂了一整个屋子,住的还是木质的吊脚楼,这也是我选择贵州旅游的主要原因。
        近几年来,贵州涌现出了一批颇具地方特色的乡村旅游景点,主推农家原生态生活线路,这成了贵州旅游吸引众多省外游客前来的原因。
        自2010年以来,贵州省每年安排不低于1亿元财政扶贫资金,加快贫困地区脱贫致富步伐。5年内,在300个贫困村实施乡村旅游扶贫倍增计划,围绕红色旅游、民族风情游和生态休闲游等主题,加快形成种类丰富、特色鲜明、功能配套、服务规范的多元化乡村旅游扶贫产业体系。力争到2015年形成10个以上具有较大影响力的省级乡村旅游扶贫示范区、20个地级乡村旅游扶贫示范区和100个各具特色的县级乡村旅游扶贫示范点。
        “我们做旅游,不仅要保护一方山水、传承一方文化、促进一方发展,更重要的是致富一方百姓,让老百姓在家门口就业。”贵州省扶贫办主任叶韬说。
        目前,贵州省正以“”为中心建设精品旅游示范点,以“线”为重点建设精品旅游线路。首先选择在符合条件的贫困山村开展乡村旅游扶贫试点,再将“”通过精品旅游线路设计连成“线”,然后将“线”串成带,最终在全省形成“红色旅游+民族风情+生态休闲”三大主题功能区,一张乡村旅游扶贫开发蓝图正悄然绘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