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产业扶贫花开 脱贫致富有盼

07.04.2016  10:32

    扶贫是贵州省“三农”工作的重中之重,而产业扶贫又是扶贫工作的重中之重。

    “十二五”以来,贵州省累计投入产业化项目财政专项扶贫资金100亿元,实现总产值813亿元,实施到村项目4万多个,以优质菜、果、茶、药、薯和牛、羊为重点的特色生态产业得到大力发展。按照资源禀赋、市场导向和区域经济的理念,全省形成了“东油西薯、南药北茶、中部蔬菜、面上干果牛羊”的扶贫产业格局,全省农民收入增长高于经济增长。

    贵州属土地零碎的典型山区,发展传统种植业投入大、收成少。但“一日有四季、十里不同天”的小气候,也让立体农业特征明显,生物多样性优势突出,形成一乡一品、一村一特的山地特色农业。

    念好“山字经”,种出“摇钱树”。修文谷堡乡的猕猴桃、三都交梨乡的葡萄、纳雍厍东关乡的玛瑙红樱桃、沿河沙子镇的空心李、岑巩客楼镇的水蜜桃、荔波朝阳镇的蜜柚……昔日的穷乡僻壤,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实现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农村变靓。

    威宁、罗甸,一北一南、一冷一热,一个号称“天然凉棚”,一个号称“天然温室”,都是贵州省蔬菜大县。去年,两地的蔬菜种植面积分别达到80万亩和35万亩,产值分别超过33亿元和15亿元。

    “近期价钱好,农民等不及白菜长大,提早就采收了。”在罗甸县蔬菜现代化种植示范园,厢厢白菜,叶子茂盛。著名蔬菜专家李桂莲介绍,眼下正是蔬菜青黄不接的时候,罗甸低海拔河谷地带的春白菜很受欢迎,每市斤批发价在1至1.8元。农民种一季春白菜,周期40余天,产值8000元左右。

    此时,威宁草海镇卯关片区蔬菜基地,萝卜苗已有手掌长,再过个把月便能上市。卯关片区萝卜种植面积超过3000亩,年产值逾千万。据介绍,威宁萝卜年种三季,一季亩均纯收入4000元上下,今年全县计划种植萝卜10万亩以上。

    科技为引领,亩产论英雄。威宁的“黔白5号”,是抗寒、耐抽薹、产量高、品质好的夏收白菜,由省农科院专家带领威宁果蔬站技术人员共同培育而成,亩产商品菜可达1.6万斤。威宁果蔬站站长董恩省介绍,“遇上好行情,一季白菜的亩产值就可超万元”。

    从承包100亩田起家,安顺刘官乡水桥村的何少文是当地有名的“种田能手”,带头成立了农机专业合作社,实行机械化育苗、插秧、收割。去年,合作社耕种面积超过1000亩,收入120余万元。

    园区带动强,产业发展快。农业园区成为贵州省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发展的主要平台和载体,通过整合资源加快农业园区水、电、路、讯等基础设施建设,园区发展条件显著改善。目前,茶叶、中药材、苡仁米、果蔬等特色产业正走向布局区域化、生产规模化、产品商品化、经营集约化、产业一体化的发展新路。

    同时,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贵州省大力建设以重点企业为龙头、农户家庭经营为基础、专业合作社为纽带、社会化服务为支撑的立体式复合型现代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广东温氏集团入驻玉屏,通过“公司+农户”的形式,带动贫困农户规模养殖生猪,年均收益有望超过10万元。

    资金跟着穷人走,穷人跟着能人走,能人跟着产业走,产业跟着市场走,以产业发展带动群众脱贫。

    2015年,贵州省安排中央财政专项扶贫发展资金11.4亿元,新增核桃产业种植面积58.58万亩,中药材产业17.8万亩,蔬菜产业101.9万亩,精品水果产业13.28万亩,脱毒马铃薯产业示范种植和种薯扩繁14.18万亩,新造油茶林6.15万亩,投放畜禽17.9万只羊,扶持带动1.18万户贫困群众。(记者 罗石香)

    

[责任编辑: 吴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