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公众生态环境满意度居全国第二位

29.12.2017  12:59

  12月26日,国家统计局、国家发展改革委、环境保护部、中央组织部联合发布《2016年生态文明建设年度评价结果公报》。结果显示,贵州的公众生态环境满意程度排名全国第2位、绿色发展指数排名全国第17位。

  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统计局负责同志表示,开展生态文明建设年度评价工作,对于完善经济社会发展评价体系,引导各地方各部门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落实科学发展观、树立正确政绩观,加快推进绿色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年度评价结果作为督促和引导地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指示器”和“风向标”,对于推动实现党中央、国务院确定的生态文明建设目标和“十三五”规划纲要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满意度调查

  “背靠背”“第三方

  2016年生态文明建设年度评价,贵州的公众生态环境满意程度排名全国第2位,记者就此采访了省统计局、省发改委、省环保厅等部门。

  据了解,生态文明建设年度评价从资源利用、环境治理、环境质量、生态保护、增长质量、绿色生活、公众满意程度等7个方面评估各地区上一年度生态文明建设进展总体情况。其中,前6个方面55项评价指标计算各省(区、市)绿色发展指数,全面客观地反映各地区绿色发展成果;开展公众生态环境满意度调查,了解公众对生态环境的主观满意程度,突出反映公众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的获得感。

  公众满意程度为主观调查指标,由国家统计局中国经济景气监测中心组织开展“公众生态环境满意度”抽样调查,随机抽取各地区的公众,询问其对所在地区空气质量、饮用水质量、环境绿化、生活垃圾处理等14项生态环境指标的满意度,收集了近7万个有效数据样本。这项指标不参与总指数的计算,进行单独评价与分析,其分值纳入生态文明建设考核目标体系。

  为了科学组织开展公众生态环境满意度调查,国家统计局制定了《公众生态环境满意度调查方案》。调查采取分层二阶段随机抽样方法,分别以全国31个省(区、市)为总体进行抽样,充分考虑各地区人口规模和居民城乡结构,样本代表性强。

  调查采用计算机辅助电话调查方式,由各省(区、市)统计局负责执行。实行异地调查制度,即每个调查单位仅负责对外省进行调查,不执行本省的调查工作,并且任何两个省份之间不出现交互开展调查的情况,确保调查的独立性。

  此外,各省的访问过程全程录音,访问数据实时记录,调查过程全程可回溯。通过实地抽查、按比例审核调查录音等方式控制调查质量。中国人民大学统计学院出具的抽样技术报告指出,各省(区、市)公众生态环境满意度的方差和绝对误差均低于抽样设计方案要求,抽样方案设计科学,估计量精度较高,调查质量控制较好,调查结果真实可信。

  真真切切的感受

  实实在在的获得

  “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贵州,绿水青山正转化成金山银山,生态文明意识深深植入贵州广大群众心中。

  “十几年前冷洞村到处都是光秃秃的山,恶劣的生态环境让有的村民搬离了冷洞村。十多年来,种树种金银花种石斛,村里的生态好了,村民的日子也好过了。”治理石漠化,兴义市则戎乡冷洞村村支书朱昌国见证了荒山披绿的奇迹。

  每年盛夏季节,我国目前唯一以生态文明为主题的国家级国际性论坛——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吸引全球政商领袖和专家学者齐聚贵阳,探索全球携手共同走向生态文明新时代的路径。蓝天、白云、碧水、清风,是贵州展现给中外嘉宾最直观的绿色感受。

  在“生态贵州 美丽乌江”2017年贵州环保行活动上,省人大环资委委员黄金桦看到乌江南岸的二级支流洋水河通过治理后的变化后说,“连续三年,我亲眼见证了洋水河的转变,水质从‘牛奶’变成了‘淘米水’,再到现在能看见河底,水质不仅关系到沿岸群众的生产生活,也关乎贵州青山绿水的保护。

  “我们要保护好自己的家园,让绿水青山源源不断变为金山银山。”湄潭县兴隆镇田家沟村党员王龙祥开农家乐十来年,见证了村子的变化,垃圾分类、污水统一处理,村子越来越美。

  治山护水,守好绿色发展底线。“为了让贵州的山更绿、天更蓝、水更清、地更洁,贵州省大力实施青山工程,开展国土绿化行动,推进荒漠化、石漠化、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强化湿地保护和恢复等。用绿色化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用绿色化引领产业低碳循环发展、用绿色化加强环境治理和保护。”省林业厅法宣处处长熊静说。

  赶转并举,拓宽绿色经济天地。“贵州实施大生态战略行动催人奋进,为我们发展绿色产业指明了新的方向。”贵州长津农业生态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吴长津说,公司将大力发展绿色有机农产品和绿色生态蔬菜,逐步用有机营养土和有机肥料取代化肥,减少农业污染。

  绿色发展,共享美丽。从事生态文明志愿行动30多年的贵阳市民雷月琴说,“一座城市环境好、生态好,不仅是对政府的要求,也是对我们每一个市民的要求,只要大家‘多带一双眼、多带一双手、多带一张嘴’积极参与,贵州的生态环境将变得更好。

  为人民群众提供

  更多优质生态产品

  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贵州积极探索,先行先试,走在了全国前列:成为首批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在全国率先启动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改革试点;在全国率先建立两级环保法庭;在西部地区率先实行河长制;颁布实施全国首部省级生态文明建设地方性法规;出台《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实施方案》《贵州省推行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实施意见》和《执行最严格的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全面深化环评审批制度改革工作方案》……

  今年以来,贵州全力建设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狠抓中央环保督察组反馈意见整改,3478件群众环境投诉案件办结。全面实行省市县乡村五级河长制,举办“贵州生态日”系列活动,强力推进十大污染源治理和十大行业治污减排“双十”工程。

  2017年,贵州省9个中心城市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平均为97.1%,中心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保持100%,县级以上城市污水处理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分别达到90.8%和90.6%,森林覆盖率提高到55.3%,绿色经济“四型”产业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37%。

  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贵州省将进一步巩固提升生态环境优势,全力打好污染防治 攻坚战,深入实施《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贵州)实施方案》,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持续增强人民群众生态文明建设获得感、满意度。 (记者 杨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