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六盘水:“三变”改革助22万群众脱贫

29.01.2016  14:17

地处乌蒙山区的贵州六盘水市,近年来探索农村“资源变股权、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民”的发展模式,通过“三变”拓宽扶贫开发新路子,加快了农村贫困人口脱贫致富,推动了农村经济社会发展。

贵州农村经营体制长期面临“资源分散、资金分散、农民分散”的发展困境,农业形不成产业和规模,农村发展的内生动力不足,“空壳村”、“贫困村”顽疾难除。统计数据显示,2013年,六盘水市共有1017个行政村,其中“空壳村”有548个,占比达到53.8%。

2014年以来,贵州六盘水把破题放在了创新集体资产管理方式、财政资金投入方式上来,探索出农村“资源变股权、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民”的改革发展模式。

通过对农村资源核查清理、登记备案、评估认定,将村集体可经营性资产量化,推动农村资产股份化、土地股权化。然后,采取存量折股、土地入股等多种形式,将这些资源转换为企业、合作社或其他经济组织的股权。

“‘三变’让‘空壳村’赚取了‘第一桶金’,也拓宽了当地农民的致富路。”六盘水市扶贫局局长王成刚说。

在六盘水水城县猴场乡补那村,当地引进一家企业种植“红心”猕猴桃2000余亩,村委会负责组织劳力在公司务工,按每亩20元至30元收取协调服务费,每年收入4万至6万元充入村集体经济。此外,财政下拨的1643元/亩一次性猕猴桃种植补贴(专项资金),也全部“打捆”入股,由企业按亩均利润的10%分红。

村民王树昌给记者算了一笔账:务工收入每年9000元,两亩地的租金1000元,猕猴桃挂果后还有10%的分红,盛产后每年能有17000元左右的收入。

六盘水在实施“三变”改革过程中紧盯贫困人口,实行“优先产业覆盖、优先财政注资、优先提供贷款、优先企业带动、优先易地搬迁、优先确权颁证”等“八个优先”。

据悉,两年来,六盘水市共有4.2万贫困户14.2万贫困人口参与“三变”,通过“三变”改革带动22万贫困群众脱贫;壮大了农村集体经济,新增村集体经济收入8856.3万元,“空壳村”由2013年的53.8%下降到2014年15.3%,2015年已全部消除“空壳村”。

六盘水市委书记李再勇说,“三变”改革从根本上祛除了资源、资金、农民“三分散”这一阻碍脱贫的顽症,推动了农村经济规模化、组织化、市场化发展,促进了农户与经营主体“联产联业”“联股联心”,激活了农村发展内生动力,探索出了一条可行的脱贫之路。(卢志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