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关岭:山地农业“见缝插绿”绿了荒山富了百姓

10.09.2015  17:22

  新华网贵州频道9月10日电(记者李黔渝) 贵州安顺市关岭布依族苗族自治县是西南喀斯特地区石漠化现状最复杂、等级类型最齐全、分布面积和范围较大的喀斯特区域之一。记者近日在关岭县部分农村走访了解到,这里的群众因地制宜在石头缝里发展生产,绿了荒山,留住了过去常年出外打工的村民,为山区脱贫致富开辟出样本。

  关岭县普利乡东关村36岁的退伍军人叶江搞种植养殖已有5年时间,有闯劲,勤快、踏实。他告诉记者,他的农场原本几乎是一座荒山,如今山上果树成林,牧草茂盛,农场现有51头牛,几百只散养鸡。“东西不愁卖,就怕做不出来。

  普利乡月霞村村支书刘贵利是村里最早搞种植养殖的返乡农民工,她的牛棚里现有15头黄牛和3头牛犊。她说,喂牛的牧草是和果树一起套种的,1亩地能割3000多斤牧草,卖上1500多元,一年能割上六七次;一头牛能卖上2万多元;加上果树的收成,收益可观。

  “村民都是看着啥能赚钱就跟着学。”受她影响,如今的月霞村已有153户村民搞起牛、羊养殖,林药套种、果草套种等连片规模化种植,并成立专业合作社统一产销。

  普利乡是典型的喀斯特地区,山石多、易旱、土层薄保不住水分。普利乡党委书记王平说,全乡9个村有7个是国家级贫困村,过去种树种草反复种几次种不活,成活率低。通过多年摸索,大家逐渐总结出经验,土质好的地通过果树套种药材或经济作物,土层薄的地就种牧草或核桃树等耐旱作物,产业组装、科学布局,最大限度提高土地利用率和产值。

  据王平介绍,通过重点扶持有闯劲、发展有势头的农户示范带动效应,产业到哪里,基础设施就配到哪里;用好用活扶贫资金,产业化的村集体经济逐渐壮大,三年多时间,全乡已有近一半的农户参与种植养殖,土地石漠化现象也较过去下降了10%左右。

  “过去是我们到别的地方去学习种植养殖,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到我们这里学习山地农业发展经验。”王平说。

  越来越红火的产业不断吸引外出打工村民返乡,刘贵利告诉记者,几天前她还接到在天津打工的村民电话,想回家养鸡,询问村里相关的政策技术支持。“其实只要在家有事做,有钱赚,谁愿意背井离乡留下老人小孩在外打工?”她说,只要有产业能留住人,用发展凝聚群众的心,留守、扶贫等问题都会迎刃而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