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务川:西南深山里的对口帮扶

11.09.2016  11:38

    新华网贵阳9月11日电(记者李惊亚)贵州省务川自治县丰乐镇庙坝村曾经70%的村寨不通公路,全村连一个卫生室也没有。为了维持生活,楼房组村民王连红在广东东莞灯具厂打工多年,回乡后务农,还在工地上做搬砖工,生活依然捉襟见肘。

    现在,上海市奉贤区帮助庙坝村修路,修建了功能齐全的卫生室、文化广场,发展精品水果,还带动村民发展乡村旅游,让祖祖辈辈在土里刨食的庄稼人吃上了“旅游饭”。

    “工作轻松,收入比过去也高。”王连红说。她的杂货店开在景区旁,每天顾客不断,生意好的时候,一天利润有250多块钱。在上海的帮扶下,庙坝村去年人均可支配收入从4000余元提高到了8364元。

    遵义市务川仡佬族苗族自治县位于贵州最北部的武陵山片区,山高谷深,偏远闭塞,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2013年,国务院相关意见明确上海市对口帮扶贵州遵义,具体帮扶务川县的是上海市奉贤区。

    三年来,万里之遥的上海派出一批又一批的援黔干部来到这里,给这个县城带来了不小的变化。

    今年7月,来自上海的首批援黔干部三年期满,“80后”奉贤区机关干部张匀是土生土长的上海人,他主动请缨接棒,现在担任务川县扶贫办副主任。

    “我的父母都是知青,我在上海曾做过一年驻村干部,对农村算是比较熟悉。”张匀说。但到务川的第一次下乡便给了他一个“下马威”:他和县里同事们步行崎岖山路5小时去考察一处招商引资项目,过程十分艰辛,山上野生植物众多,他的身体多处被划伤。

    “我能感受到,贫困地区群众脱贫的愿望非常迫切,他们确实很需要外来的帮助。”张匀说。

    在援黔干部的辛勤努力下,目前,上海对口帮扶务川3900万元,援建项目22个,涉及中职教育、产业发展、健康医疗、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等,其中16个已全部完工投用。

    “扶贫必须先扶智,这也是上海对口帮扶的一个特色。”援黔干部、务川县委书记钟争光说。这位从湖南平江县山村走出去的高材生,同济大学博士毕业后留在上海工作,通过知识改变了命运。此次他也是主动申请来务川,并对新的工作环境感到很适应。

    一年半前,务川县中等职业学校校园里还只有教学楼和宿舍,现在,上海援建的实训大楼、多功能报告厅、新公寓楼拔地而起,一座现代化的图书馆也将于年内开放。这里的学生说,感觉学校变大变漂亮了很多,最期待的是图书馆能早一点开放。

    奉贤区还和这所学校开展合作办学,多名教师前往上海免费进修、培训。43岁的务川中职学校信息处主任刘宏就是其中之一,之前,他还从来没有去过上海。

    “奉贤区安排我们参观当地职业学校的实训设备,到工厂里学习观摩,并安排专家给我们授课,那里的国际氛围很浓厚。”刘宏说。奉贤区赠送给他们德育管理系统、远程视频会议系统,可与上海开展远程教研活动,今年,务川中职学校的实训活动已全面开展起来。

    “未来三年,我们将瞄准脱贫攻坚这个主要目标,多方位展开帮扶,并吸引更多上海企业来务川投资项目。”钟争光说。

[责任编辑: 刘昌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