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发出更强劲生态文明“中国声音”

20.06.2016  20:31

全力办好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2016年年会

发出更强劲生态文明“中国声音

——访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组委会负责人

    2015年6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贵州视察时指出:“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是以生态文明为主题的国家级国际性论坛。论坛连续举办两届,对生态文明建设一系列理论和实践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发出了生态文明建设的‘中国声音’。要继续办好这个论坛,深化同国际社会在生态环境保护、应对气候变化等领域的交流合作。”一年来,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组委会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精心谋划论坛长远发展和机制性建设,扎实推进论坛筹备工作。论坛2016年年会将于7月8日至10日举行。日前,本报记者就论坛相关情况采访了组委会负责人。

    问:能否简要介绍下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的发展历程。

    答: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的前身是生态文明贵阳会议。从2009年开始举办,之后连续举办了3届,给各方留下深刻印象,影响逐渐扩大。

    在党中央、国务院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的亲切关怀下,2013年生态文明贵阳会议升格为国家级国际性论坛,成为我国唯一以生态文明为主题的国际论坛。从2013年开始,已连续成功举办3届年会,主题分别为:“建设生态文明:绿色变革与转型——绿色产业、绿色城镇和绿色消费引领可持续发展”“改革驱动,全球携手,走向生态文明新时代——政府、企业、公众:绿色发展的制度架构和路径选择”“走向生态文明新时代——新议程、新常态、新行动”。习近平总书记向论坛2013年年会致贺信,指出“走向生态文明新时代,建设美丽中国,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内容”,为论坛举办指明了方向,确定了主题。李克强总理向论坛2014年年会致贺信,强调“论坛是共享可持续发展经验的国际平台”。张高丽、李源潮、杜青林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先后亲临论坛并发表主旨演讲。国际政要和名流也积极参与论坛。2014年,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向论坛年会特别发来贺信,盛赞“论坛为我们提供了一个重要的平台,帮助中国主要决策者们协调合作、付诸实践”。瑞士联邦主席毛雷尔、德国前总理施罗德、意大利前总理及欧盟前主席普罗迪、澳大利亚前总理陆克文等多位现任外国政要、前政要出席论坛。数千名政府官员、诺贝尔奖获得者、著名学者、商业领军者、民间组织负责人等各界人士参与论坛,共商应对人类面临挑战的解决方案,形成了丰硕的思想成果和实践成果。

    论坛“扎根贵州、着眼全国、面向国际”,已成为全球各界精英人士探讨生态文明战略性、前瞻性问题,分享知识与经验,汇集最佳案例,共商解决方案,促进政策落实的重要平台。

    问:论坛举办以来,您认为取得了哪些重要成果?

    答:这个论坛一直非常务实,产生了诸多成果。每年论坛均形成了《贵阳共识》,凝聚了各方关于生态文明的最新见解和思想精华,达成了走向生态文明新时代的国际性共识,富有很强的启迪作用。这个论坛最重要的成果,就是习近平总书记所说的,发出了生态文明建设的“中国声音”。具体来讲:

    一是发出了首倡生态文明的“中国声音”。中国有重视生态文明的传统,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等观念深入人心。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扎根中国文化,引领时代潮流,首倡建设生态文明。各方通过参与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广泛认同生态文明理念,极大地推动了生态文明成为全球话题。很多国际人士认为:“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为我们打开一扇窗户,让我们思考如何解决全球问题的方案”。

    二是发出了积极参与生态文明国际交流合作、共同应对气候变化的“中国声音”。举办这个论坛,表明了中国要与国际社会一起,凝聚各方共识和力量,共同保护生态环境,共同应对气候变化,共同维护能源资源安全。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在给论坛的贺信中明确表示,中国“将继续承担应尽的国际义务”、“携手共建生态良好的地球美好家园”,这是向国际社会发出了鲜明信号,表明了坚定决心,提升了我国的国际形象,营造了良好的国际环境。

    三是发出了务实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中国声音”。与会嘉宾通过论坛,探讨了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问题,形成了诸多共识,提出了加快生态文明建设的具体措施,这些成果被广泛应用到实践之中,有力地推动了生态文明建设进程。与会嘉宾通过论坛,交流了生态文明建设经验和做法,参观了相关展览、展示,实地考察了生态文明建设示范点,感受到中国建设生态文明是认真的、务实的、有成效的,中国政府“言必行、行必果”,中国这样一个13亿人口的大国是实实在在地为世界做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