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各地干部群众热议党代会 梦在前方事在人为

22.04.2017  20:02

首钢水城钢铁集团: 加快转型升级 我们有底气

  水钢炼钢厂炼钢车间职工学习贵州日报刊发的党代会内容。  

4月19日,首钢水钢党委要求公司各级党委(总支)认真组织广大干部职工学习贯彻落实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结合实际,对标找差,真抓实干,全面完成各项经营目标任务,加速水钢扭亏脱困、转型升级步伐。

水钢党委副书记、总经理张新建说:“党代会报告总结客观,鼓舞人心,谋划长远,催人奋进。贵州未来五年的发展蓝图已经绘就,水钢将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坚定不移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坚定‘加速发展、加快转型、推动新跨越’的主基调,坚决守住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带领广大干部职工,以‘忠诚、担当、务实、创新’的水钢新时期精神为引领,做精钢铁、做强非钢,深入推进‘花园式工厂’建设,实现钢铁提质增效。

面对整个产业的“严寒”和转型的重重困难,“求生存”一度是水钢上下的共同话题。

2016年初,我省出台《关于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的意见》,开出“减负药方”——瞄准电力这一“开不开工”的要素,通过国家审定降低输配电价,我省推动电力用户与发电企业直接交易;基于物流这一“上不上路”的考虑,降低物流成本的14条“干货”,让企业“轻装上路”……

在转型升级过程中,水钢人认定了一条道路——增加产品供给,拓展产业空间。博宏公司钢材深加工项目打入六盘水市城市地下管廊工程;赛德公司首座智能立体停车库交付使用,创造同行业最快建造速度……“潜力板块”多点发力,2016年4月,水钢非钢产业实现产值2亿元,利润323万元,成为扭亏为盈的“四梁八柱”。

水钢人认准了一个关键——逐步将电价、运费、信贷支持、政策补贴等降成本的红利握在手里。直购电在年初降价0.0354元/度基础上,过网电价每度再降0.0021元;运进来的铁矿石,南宁铁路局将运费优惠从15%提高到20%,运出去的钢材,成都铁路局优惠力度扩大到30%……一点一滴抠,一分一厘省,目标就一个字,“”!

水钢人认清了一种趋势——在钢铁主业的生产流程中,最大限度激发科技创新、技术攻关、流程优化等因子的乘数效应。设备耽误大幅降低,配煤配矿优化,降铁成本攻关,钢轧品规创效,自发电率提升……其中,自发电率从62.4%提高到69.2%,多发电1096万kWh,仅此一项,就增效548万元。

水钢赛德建设有限公司经理、董事长高昭宗说,报告中指出要坚持“加速发展、加快转型、推动新跨越”主基调,为企业发展指明了方向、厚植了底气、增强了信心。今后,公司将紧跟国家建筑业发展导向,积极投身城市综合建设,全力打造钢结构核心竞争力,把智能立体停车库和钢结构装配式房屋打造成贵州省内独具核心竞争力的拳头产品。(记者 黄瑶)

六盘水舍烹村:原生态的娘娘山“苏醒了

 

位于六盘水舍烹村的娘娘山国家湿地公园十里画廊。 姚祥林 摄

记者采访时,恰逢盘县普古乡舍烹村党支部组织党员观看省第十二次党代会开幕式。

村民陶正能说:“党代会报告,对农业、旅游的地位再次作出了肯定,这对于我们舍烹这样走农旅一体化道路的村子而言,无疑是最大的鼓舞,我们也有信心,做到思脱贫、谋发展、调产业,做好结对帮扶,做到贫困有人帮、人人能脱贫。

2012年,村民在普古银湖种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陶正学的带领下,用他们的“大智慧”建设盘县娘娘山高原湿地生态农业示范园区,打造吃、住、养、体、旅、购、娱生活功能齐全的大健康生态城,在美丽的娘娘山脚下建成了一个“养生、养眼、养心”的“休憩地”。

矿产资源越挖越少,生态蛋糕越做越大,我要把生态做成银行,让家乡父老世代在这里享受财富。”陶正学说。

曾在商海打拼的陶正学,成功不忘根本,致富不忘乡亲,为家乡修路、建学校、资助培养大学生。

2012年,陶正学回乡,在娘娘山片区8个村组建起联村党工委,并带领群众成立了银湖合作社,坚持“以农业带动旅游,以旅游促进农业”的发展战略,把娘娘山片区的8个村及周边乡镇的部分土地进行整合,流转土地10余万亩,种植猕猴桃11000亩、刺梨30000亩、蓝莓13000亩,蔬菜、红豆杉、核桃及其它特色水果46000亩,让荒山披上了美丽的外衣,让娘娘山成为美丽的“桃源”。

天生的桥,落水的洞,奇特的水爬坡,天山上的飞瀑,天堑般的大峡谷,2000多米海拔的高山湖海,半山腰的猴群部落,这就是大自然修饰的娘娘山。

娘娘山旅游开发公司、银湖合作社投入资金开通了舍烹村到半山的“山路十八弯”,从半山腰到山顶建起“入天索道”,还有在建的湿地公园栈道、观景台……原生态的娘娘山“苏醒了”。

在娘娘山,你能听到看到“彝族酒令”歌舞、布依族盘歌,能亲身感受苗族的风俗习惯,体验苗家人的风土人情。各族群众正用一曲曲山歌、一套套舞蹈欢颂这来自生态开发的美好生活。

2014年,联村党工委积极进行文化体制改革,从文化形式、内容上,以挖掘、传承、保护为主体,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上不断创新,延续民族文化的生命力和活力。

经过4年多的发展建设,如今的娘娘山农业园区,规划总面积达275平方公里,已跻身我省“5个100”工程项目中的5个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区之一,同时也是我省20个乡村旅游扶贫示范点之一。

质朴的陶正学时常这样说:“虽然现在舍烹村的脱贫攻坚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离百姓的期望、自己的承诺还有一定差距,我会继续努力,带领大家过上好日子。”(记者 黄瑶)

亿象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对未来有了更多的信心和把握

这几天,亿象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在做好日常运营工作的同时,积极组织员工学习省第十二次党代会报告。

亿象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位于贵安新区电子信息产业园,公司董事长陈相安表示,党代会报告中的一段话让他印象深刻,倍感振奋,那就是:“要深学笃用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要深入推进大扶贫、大数据、大生态三大战略行动,把三大战略行动统筹起来、贯彻下去,确保取得更多实效,奋力开创百姓富、生态美的多彩贵州新未来。

陈相安说,贵州深入推进大数据战略行动,让亿象网络公司对未来有了更多的信心和把握。

亿象网络公司是一家大数据企业,主要依托自行研发的“象网汽配”电子商务服务平台,通过互联网及独特的商业模式,对行业内外及社会化碎片资源进行整合,以轻资产的方式完成汽配平台的搭建及运营。

从2014年7月落户贵安新区至今,亿象网络公司通过整合中小户上下游传统供销商,已实现“象网汽配”平台中心库的搭建和运营。

截至目前,大车及乘用车中心库整合商家近500家、供应商近300家,全省采购客户达千余户。公司通过线上订单、线下配送配套服务,已基本全面实现了供应商与下游采购商的无缝对接。

2015年8月,亿象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党支部正式成立,这是贵安新区第一个非公企业党支部。

党支部的成立,为亿象网络公司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证。

一年半以来,企业党支部结合企业实际,开展了一系列加强企业文化建设的工作,党组织活力进一步得到增强,为贵安新区非公党建工作树立了鲜活的典型,开创了新区非公党建工作的新局面。

展望未来,陈相安表示,他们有着坚定的信念和明确的方向,公司的项目也有着很好的发展趋势,下一步他们将继续撸起袖子加油干,为贵州大数据战略行动的推进,为贵安新区的大开发、大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记者 李薛霏)

台江县老屯乡:

山好水好前景好

台江县老屯乡榕山村致富带头人张雯带领绣娘发展刺绣产业。

连日来,台江县老屯乡干部群众纷纷通过电视、广播、报纸、网络等渠道关注省第十二次党代会,对报告中描绘的今后五年发展蓝图充满了期望。

石俊是老屯乡长滩村的党支部书记,他经历了长滩村从脏、乱、差到现在的美丽乡村。短短几年时间,长滩村以“十户一体”发展模式,从一个无产业、无旅游、无集体经济收入的“三无”村寨变成了如今老屯乡乃至台江县发展最快、最好的村寨之一。

党代会从一开始我就很关注,报告里说的‘更加自觉地守住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让我想到了我们长滩村,这里山好水好,大有发展前景。”石俊说。

走进老屯乡政府驻地榕山村,一群绣娘正在个体户张雯的带领下绣着花。

谈到党代会,张雯表示,报告中说的“持之以恒实施民生工程、办好民生实事,促进就业创业增收”这句话让她很有感触,她将以此为机遇,继续扩大规模,把刺绣做成产业,帮助村里的妇女增收致富。

这次党代会我是‘全程追踪’。”望虎屯村的青年致富带头人、42岁的田井才说,从开幕式直播,到后续的新闻报道,他“一道菜”都没有落下。他说,如今村里各方面条件那么好,有球场、有踩鼓场、还建起了美丽的百合基地,这一切都得益于党和国家的好政策。(见习生 马丹 通讯员 姬忠生)

    晴隆县菜籽社区:

    引来游客赏景采蘑 村民生活“好花红

晴隆县菜籽村村支书李枝凯在查看食用菌菌包。

    4月18日,沿着高速公路,一头扎进晴隆县绿波奔涌的群山,行至二十四道拐后山腰便到了菜籽村,现今叫做菜籽社区。

    “歇口气,吃个包子!

    循声望去,通村公路旁搭建的竹棚边,几个村民手上正忙着活路,一人在旁边喊着话。

    喊话的是村支书李枝凯,几个村民正跟着技术员培土,竹棚里种植的是巴西菇。

二十四道拐观景台边,2015年种下了的1000亩金刺梨正陆续开花,2016年补植的7万株金刺梨长势良好,还有套种的700亩向日葵、羊肚菌……当地借助二十四道拐景区正大力发展观光农业,村里76户贫困户去年户均增收了2000元。

李枝凯算了算,春节到现在,村民出力栽种、田间管理,两个多月时间已收到社区3万余元劳务费,“越看越振奋人心,有党、有政府支持,靠技术、双手,鼓足劲、争口气,我们脱贫致富有信心!

走进村里好花红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院里堆满着鼓鼓的麻袋。

这是20吨平菇菌包培养料,食用菌菌包用的是我们晴隆土、晴隆草、晴隆薏仁加工厂废弃的米壳!”李枝凯笑着指着一旁的蓝色装备,继续介绍:“这是帮扶企业出10万元为合作社采购的食用菌生产设备,实在是太好了,设备一动,下周万余个平菇菌包将送到20户群众手中,一包两个月内可摘9次,能采平菇6到8斤,每斤售价5元。

菜籽社区属省级一类贫困村,辖13个村民组,是典型的空壳村,贫困户175户,贫困人口541人。之前,村里一心想发展却苦于无思路。

2016年8月29日,技术员进村培训食用菌种植,村干部心头一亮。隔日,4名村干部拿出2400元试种2000包平菇。自制土锅炉,24小时轮班添柴加火,异常艰辛。

当年10月26日出菇后,村干部请大家来看、来吃。随后,县财政专项扶贫资金24万元、驻村企业帮扶10万元发展平菇种植。由于品质好供不应求,群众尝到甜头后,大家跟着来做。周期短、见效快、易管理的食用菌成了村里兴农富民、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壮大集体经济的新希望。

菜籽社区顺势在生态农业上做文章,成立合作社,将整个社区的生态农业统一纳入合作社管理,村集体、村民、合作社占股按1:3:6比例分红。

平菇成功了,可产业发展不能单一,黑皮鸡枞、长裙竹荪、羊肚菌、巴西菇都是好选择!”返乡创业致富带头人邱祖昌补充道,他投资5万元加入合作社,发展食用菌干劲十足。

社区给我们策划了路子,山上种草养殖晴隆羊,山坳里、大棚中、刺梨树下发展食用菌。我们有具体计划,2017年种植巴西菇1600平方米,长裙竹荪30亩,每亩投入成本约8000元,亩纯收益可达2万元。目前已有21户贫困户通过共商加入合作社参与竹荪种植项目。我们的目标是借助食用菌产业链打造蘑菇小镇带动乡村旅游发展!”合作社里,李枝凯手拿菌包向记者介绍,同时憧憬着未来。

要解决菜籽社区目前生产食用菌所需的原材料问题,要建设100亩的巨菌草育苗基地……筹建有机肥加工厂环保利用废弃食用菌菌包,预估还能解决就业20人,带动20户贫困户脱贫。筹建食用菌深加工厂,解决就业30人,可以带动60户贫困户脱贫。”李枝凯描绘着发展蓝图。

党代会报告中说,要让贵州山水‘颜值’更高,让贵州大地‘气质’更佳。”李枝凯说道:“我们将力争让食用菌种植成为菜籽社区主导产业,覆盖全村贫困户。同时还要发展体验式乡村旅游业,让晴隆、菜籽的颜值、气质像鱼饵,引来游客赏景采蘑。

认准了路干、铆足了劲拼,菜籽村的村干部期待着未来的日子“好花红”。(记者 钱星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