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多民族抗战电影有望明年实现零突破

12.08.2016  19:20

  8月7日,由贵州民族报社、贵州省布依学会、贵州省水家学会、贵阳市科普作家协会牵头的电影项目——叶辛中篇小说《深河桥头》电影改编座谈会在贵州民族报社召开。《深河桥头》如将投拍,将是中国第一部反映贵州多民族抗战的电影。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深河桥头》作者叶辛,省委宣传部原副部长、贵州日报报业集团原党委书记、董事长、省记协主席姚远,黔南州委常委、副州长刘建民等领导及专家学者出席座谈会。座谈会由《贵州民族报》社长、总编辑农文成主持。

  据悉,《深河桥头》以“黔南事变”为背景,讲述了少数民族青年罗智勇(布依族)、韦发菊(水族)帮助中国军队炸毁深河桥,阻止侵华日寇打通纵贯南北的大陆交通线进犯贵阳的故事。是著名作家叶辛应贵州民族报社、贵州省布依族学会、贵州省水家学会、贵阳市科普作家协会邀请到黔南自治州采风后创作的中篇小说。小说发表后引发贵州各界关注,省委书记陈敏尔、省政协原常务副主席王思明在会见叶辛时表示,希望能将小说改编成影视剧,并在抗日战争爆发80周年纪念到来之际和观众见面。

  座谈会上,叶辛介绍了小说的创作背景及经过,并对电影改编提出了自己的意见和期望。刘建民认为《深河桥头》的电影改编对宣传黔南历史和民族文化具有重大意义。在谈到电影如何改编宣传运作影片时,姚远说,要利用黔南这些年来与北京部分文化公司合作的这个平台,充分借鉴以往影片的成功经验,推动影片市场化,既要达到预期的拍摄目的,也要争取拓宽影片的盈利空间。农文成说电影改编要精准把握历史史实、精准把握民族性、精准把握区域地理历史文化特色、精准把握典型人物的民族个性塑造、精准运用电影镜头“讲好贵州故事”。

  省作协秘书长孔海蓉,贵阳市科普作家协会秘书长罗万雄,清镇市副市长刘玉铭等与会30余名专家学者提出了富有创见的改编意见。叶辛在座谈会上接受了记者的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