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大方:搭建产业桥,“竹”造振兴梦

03.03.2021  18:22

  新华网贵阳3月3日电 暖阳无限,万物复苏,方竹的根系,深深地插入芬芳的泥土里,等待丰收季节的到来。讲到大方县星宿乡松树社区过去和现在的变化,党支部书记曾琴笑着说:“我们松树社区的改变就像这些方竹,熬过了寒冬,迎来了春天,乡村振兴的路子走得越来越好。

  以前,松树社区产业发展滞后,人才资源紧缺,交通条件落后……村民苦苦挣扎在温饱线上。如今,在松树社区党支部的带领下,领办了村集体合作社,发展方竹产业,目前方竹笋已销售到重庆、安徽、广东等地。

大方县星宿乡成熟的鲜竹笋。新华网发(李灵 摄)

  抓住机遇成就商机

  要办好村集体合作社,因地制宜选择产业是基础,不仅要充分考虑消费群体、市场需求、经济效益等因素,还要重点考虑产业的环境适应性。

  “我们村属于中高海拔地区,之前考虑过多种产业,但很多产业根本无法生存,盲目着手做砸锅了,我们如何面对村民?充分考虑到这一点,迟迟不敢着手。”谈到种植方竹的初衷,曾琴的脸上似乎又浮起了以往的担忧。

  “这是哪里的竹笋,多少钱一斤,重庆人爱吃火锅泡菜,这东西肯定能卖得好。”三年前,家里来了位重庆客人,鲜嫩可口的竹笋,给这位客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饭后,迫不及待到松树社区的山间竹笋地走了个遍。

  第一次销售到重庆的竹笋,量不大,但食客反响很好。发展方竹带领群众致富,曾琴心中的愿望越来越强烈。

大方县星宿乡竹笋加工厂加工后的干竹笋。新华网发(李灵 摄)

  组织群众带富乡亲

  “没想到小小的竹笋效益会这么好,我们一直寻找的财富就在我们身边,今年不打算出去打工了,现在在合作社务工,还持有合作社的股份,一年的收入5万多元,又能照看孩子上学。”松树社区外出打工多年的顾鹏说。

  “产业选择好了,关键是如何组织群众参与进来?开始没有人愿意加入,他们怕亏本。针对这种情况,我们主要分三步走:先做给群众看,到领着群众干,最后带着群众赚。”站在一旁的松树社区主任张勇谈到。

  松树社区引进公司合作经营,到2020年种植方竹已达3500亩,当年生产销售方竹笋200余吨,净利润50万元余,带动群众务工1万人次,务工收入达100万元,村集体经济积累达到25万余元。

航拍的大方县星宿乡方竹种植基地。新华网发(李灵 摄)

  有效治理振兴乡村

  明确方竹为主导产业后,松树社区村支“两委”以强化基层党组织为核心,以“两带三治”为抓手,积极探索“乡村治理督导员”机制,推动群众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组织开展“道德超市”,激发村民形成爱护环境卫生的好习惯;开展“六个好”评选活动,弘扬村民尊老爱幼、和睦相处、见义勇为的美德;建立留守儿童关爱之家、空巢老人之家,开设村级法律援助服务窗口等。

  从徘徊在温饱线上,到腰包鼓了、村强民富了、环境优美了。“原本土地贫瘠的松树社区,前些年由于村民不断地垦荒,生态一度遭到破坏,土地变得更加贫瘠,水土流失严重。通过这些年种植方竹及退耕还林工程的不断推进,既守住了青山,又拥有了金山,还有效帮助我们开展乡村治理。”星宿乡党委副书记杨孝炼说。(严聪)  

[责任编辑: 邓娴 刘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