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大资金“贷”动实体经济大发展

10.11.2014  13:19

前三季度贵州省贷款增量创历史新高

大资金“”动实体经济大发展

制图:王姝

    今年前三季度,贵州省银行业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增幅延续上半年创下的佳绩,继续保持“全国第三”和“全国第四”。特别是贷款的增量,创历史新高,有效改善贵州省融资渴求,推动贵州省实体经济“调结构、促发展”。

     增速——

     贷款增幅高于全国8.1个百分点

    今年以来,人民银行贵阳中心支行认真按照贵州省委、省政府“促增长、保总量”的总体要求,督促金融机构积极组织存款来源、不断加大信贷投放力度。截至9月末,贵州省人民币存、贷款同比增速继续保持全国第三和第四的佳绩。人民币各项贷款超额完成《2014年省政府重点工作细化目标考核方案》中三季度“贷款余额累计达到11620亿元左右”的目标。

    人民币各项贷款继续保持快速增长。9月末,贵州省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11935.5亿元,同比增速为21.3%,高于全国平均水平8.1个百分点,位列全国第四。9月末,各项贷款比年初增加1811.3亿元,同比多增255.9亿元,创历史新高。其中9月份新增贷款184.6亿元。

    人民币各项存款波动明显。9月末,贵州省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14884.6亿元,较年初增加1619.6亿元,同比少增683.8亿元;同比增速为15.9%,低于去年同期9.5个百分点。15.9%的增速虽然低于贵州省去年同期,但仍位列全国第三。受去年基数较大、企业存款增长乏力、理财产品分流居民储蓄存款等因素影响,各月度存款同比增速与去年同期的增速之间差距由1月份的1.7个百分点扩大至5月份的7.4个百分点,虽然6月份存款增速反弹至20.9%,但进入三季度以来,存款增速持续下滑。存款增长乏力的局面在短期内难以扭转。

     投向——

     重点项目和“5个100工程”贷款增幅高于全省

    贵州省金融机构积极响应“调结构、促发展”的相关要求,加大对贵州省实体经济尤其是重大工程和重点项目等投资拉动效应大、作用强的重点领域信贷支持力度,促进项目早日落地和发挥效益。

    截至三季度末,贵州省重大工程和重点项目贷款余额1335.0亿元,较年初增加499.6亿元,增长59.8%,较同期贵州省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增幅高41.9个百分点,共有348个重大工程和重点项目获得信贷支持。

    从具体项目来看,贵广高铁、贵阳市轨道交通1号线工程、遵义中桥水库等133个交通运输、农林水利、城市建设等基础设施类项目贷款余额802.6亿元,比年初增加468.2亿元,余额比年初增长140%;贵阳综合保税区建设项目等106个产业发展、高新技术和能源项目贷款余额344.3亿元,比年初增加133.0亿元,余额比年初增长60.9%;贵阳京东电商产业园、云岩区中国普天现代物流创业园等22个项目,经贸流动类贷款余额32.3亿元,比年初增加12.2亿元,余额比年初增长60.7%。

    “5个100工程”建设同样得到大力支持。截至9月末,贵州省379个“5个100工程”项目获得贷款支持,贷款余额918.4亿元,比年初增加184.9亿元,余额比年初增长25.2%,高于全省各项贷款比年初增长的7.3个百分点。与此同时,贵州省108个“5个100工程”项目通过银行承兑汇票、委托贷款、发行债券等方式获得 486.1亿元融资支持。

    另外,科、教、文、卫等公共民生领域信贷支持力度也不断加大。9月末,文化体育、公共管理、科研、农业、卫生、水利环境、教育等领域,这些行业的贷款余额同比增速均在38%以上,高于同期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同比增速15.9个百分点以上。

    在大力支持重点项目、重点产业等领域资金需求的同时,人民银行贵阳中心支行积极鼓励和引导金融机构更多地将信贷资源配置到“三农”和小微企业等薄弱领域。

    在监管部门和金融机构的共同努力下,贵州省逾四成新增贷款投向“三农”领域。截至9月末,贵州省金融机构涉农贷款余额4675.23亿元,同比增长27.09%,高于同期各项贷款增速5.79个百分点;较年初新增804.98亿元,占全部新增贷款的44.7%。贷款主要用于支持各类农业经营主体,推进农业产业化。

    小微企业贷款同样增长快且质量向好。截至9月末,贵州省小微企业贷款余额1994.2亿元,同比增长23.8%,高于全省平均贷款增速2.6个百分点;较年初增加271.5亿元。

    从行业分布来看,“批发零售业”为信贷投放重点,贷款余额达412.2亿元,同比增长27.7%;“制造业”和“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信贷投入力度大幅增加,较年初分别增加41.3亿元和48.6亿元,占全部新增小微企业贷款的33%,较去年同期提高13.9个百分点。

    从贷款质量来看,9月末,贵州省小微企业不良贷款率为2.5%,同比下降0.2个百分点,小微企业贷款质量向好。

     举措——

     上引内聚 优化融资结构

    今年以来,人民银行贵阳中心支行积极“上引”,争取总行政策倾斜,推动地方法人金融机构信贷投放保持快速增长。

    在贵州省的积极争取下,人民银行总行给予贵州省地方法人金融机构下调稳健性参数、提高容忍度的政策倾斜,今年核定给贵州省地方法人金融机构的合意贷款增量达到610亿元,比去年多143.7亿元;18家农村合作金融机构获得下调存款准备金率1个百分点政策支持,9家县域农村商业银行获得下调存款准备金率2个百分点的政策优惠;9家金融机构获得定向下调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的政策支持;调增贵州省支农再贷款限额20亿元,对贵州省到期的40亿元支农再贷款限额给予展期。

    在人民银行总行的政策倾斜下,贵州省地方法人金融机构贷款保持快速增长。截至9月末,贵州省地方法人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3483.3亿元,较年初增加597.8亿元,同比增长26.3%,高于同期全省各项贷款余额增速5个百分点。

    不断强化“内聚”,人民银行贵阳中心支行采取多种措施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贵州省的金融支持。该行充分运用货币政策工具,为金融机构提供及时的流动性支持,贵州省近100家地方法人金融机构目前执行比同类金融机构标准低1个百分点的优惠存款准备金率政策,这为金融机构释放贷款增量提供了更大空间。1至8月,全省地方法人金融机构累计发放支农再贷款67.6亿元、支小再贷款5亿元;累计办理再贴现35.3亿元。

    “”的提升,伴随着“”的优化。在人民银行贵阳中心支行大力推动下,贵州省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继续保持快速增长,企业融资结构持续优化。1至9月,贵州省共有14家企业通过银行间市场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融入资金204.6亿元(其中短期融资券31.6亿元、中期票据46亿元、定向工具127亿元),超过去年全年数75亿元,同比增长141.8%。其中,贵阳市公共住宅建设投资有限公司成功发行20亿元5年期定向工具,专项用于贵阳市保障性住房项目建设,填补了贵州省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专项用于保障性住房建设的空白。

    大力发展人民币跨境融资业务,帮助企业从境外融入人民币资金。自贵州省开展跨境人民币业务至今年9月末,通过跨境人民币融资业务为全省24家企业融入境外资金约190亿元,为企业节约利息支出超过2亿元。

     展望——

     推动信贷投放合理增长

    在贵州省经济内生增长动力仍待增强、结构调整和改革的任务依然艰巨的大背景下,特别是进入三季度以来贵州省存款增速持续下滑、存款增长乏力的局面在短期内难以扭转的情况下,今年四季度贵州省将如何加大资金投放、更好地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提供金融服务?

    据人民银行贵阳中心支行相关负责人介绍,该行下一步将继续落实稳健的货币政策,推动信贷投放保持合理增长。要不断督促金融机构盘活存量、用好增量,把握好信贷投放的力度和节奏,为贵州省经济社会发展营造良好的货币金融环境。加强与相关部门的合作,进一步优化存款增长的外部条件。配合相关部门,加快实施城乡收入倍增计划,大力改善企业营商环境,降低企业运营成本,增强企业盈利空间,稳定扩大银行居民储蓄和企业存款的来源。

    提升信贷资源配置效率,满足重点环节和薄弱领域的融资需求,仍然是四季度信贷工作的重点。一方面,要引导金融机构加强信贷政策与产业政策的协调配合,持续完善金融服务小微企业发展机制,同时不断提升对节能环保、循环经济的金融服务水平。拓宽优化实体经济融资来源与结构,着力化解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一方面,充分发挥跨境人民币工作在促进贸易投资便利化,特别是降低涉外企业汇兑成本与风险方面的重要作用。

    在存款增长较为乏力的情况,加大对实体经济支持的另一项重要的工作,就是继续加大推动企业直接融资工作,进一步帮助企业拓宽融资渠道。近年来,在监管部门的大力推动下,贵州省企业通过银行间市场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融入资金的数量大幅增长,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认识、熟悉并乐于采用债务融资工具为企业发展增添资金动力。(田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