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天主教抗日救亡活动实录

14.09.2015  16:02

贵阳天主教修女护理前线护送来的伤员

  抗战时期,贵州天主教界积极参加抗日救亡运动,通过多种方式支援抗战,为争取抗战胜利做出了积极贡献。

 

开展抗日救亡宣传活动

  抗日战争时期,为适应战时孺要,教友刘益在贵阳教区主教、神长、教友支持下,于民国30年(1941年)创办《世光杂志》,由刘益、朱稼陆、钟鸣谷、邓汲谦、陈道南、戴溯希等组成编辑委员会,刘益负责主编。两三年后,刘益离开,范介萍继任主编。时值抗战,《世光杂志》积极提倡仁爱和平,反对侵略压迫。围绕抗战,发表过不少激励同胞打击日本侵略者的文章和揭露日寇暴行的通讯报道,如于斌《告全国教胞书》、罗缉熙《新从军行》、蔡维晋《敌寇在毁灭宗教》、杨堤《火洗——血的教训》等,揭露敌人暴行,激励同胞同仇敌忾,恢复失地,英勇抗敌。

  民国30年(1941年)12月,中国对德、意协约国宣战,务川中学爱国学生上街游行,高喊打倒德国法西斯,部分学生包围务川天主堂,扔石子砸破门窗玻璃,要求驱逐德国神甫。次年春,重庆国民政府令将德国传教士集中石阡审查。

 

成立“中国天主教妇女战时服务会贵阳分会”,开展抗日救亡工作

  民国27年(1938)1月26日,中国天主教妇女战时服务会,在重庆成立,设会址于若瑟堂,拥有会员1000余人。该会以孙中山倡导的“人生以服务为目的”为宗旨,主要从事伤兵慰劳、文化教育、抗战宣传、生产建设等活动。民国30年(1941年),总会派张玉麟来筑筹组贵阳分会。7月31日,贵州分会正式成立,会址设在贵阳南门天主堂,有会员上百余人。分会实行会长负责制,尉迟霞任会长。旨在“为抗战尽本身之责任,从事生产、文化、宣传三项工作”。下设慰劳、宣传、文化、生产4组。分会成立后,租贵阳灵光路原慈幼院院址作基地,组织工作学生11人从事缝纫、纺织和刺绣,聘有技师进行指导;开办短期补习班,班别(科目)有手工、文课、英语等,培训学生129人;利用“三八”妇女节、母亲节、“八一三”、“九一八”、“双十”等节期进行抗战宣传、慰劳军人及其家属等活动30余次。仅当年8月,就募得捐洋2000多元,用于制作慰问品,寄出手巾200条,面包200个以及信封、信纸等物,并到医院慰问抗战受伤的中国官兵。连一些不问政治的修女,也积极参加制作慰问品。翌年,因经费来源断绝,会务无法进行,总会向社会部自请解散。该分会亦由贵州省政府社会处明令撤销,并于11月30日正式结束。

 

救助难民,为士兵、学生服务,慰问抗日将士

  1939年的2月4日,日机滥炸贵阳,伤亡颇多,过硬天主教若瑟病院住满伤残军民,中外修女日夜守护抢救,两个诊所应接不暇,医护人员倾全力为伤残军民服务。抗战时期,大批难民沛落贵阳,饥寒交迫,不少难民身患疾病,更可怜的是,那些重病儿童,气息奄奄,无钱就医。若瑟病院收治不少生病儿童,给他们精心护理。1943年夏秋,国民党抓来不少壮丁新兵,驻扎北堂。他们长途跋涉,溽暑熏蒸,有的还遭虐待毒打,受尽折磨,重病缠身,呻吟不绝。修女们不惮烦劳,不怕传染,为他们治疗。华洋义赈会在富水北路慈善巷设有义诊所,在永乐路设有难民收容所,修女们都常去为病人服务。

  1944年12月,以梁寒操为团长、李德全为副团长的“陪都天主教基督教联合慰问黔桂将士慰问团”,携带食品和现金,在贵阳、黔南慰问抗日将士,其劳军活动历时一月,行程达1500公里,以师为单位,先后慰问了前线各部队官兵以及驻贵州的美军官兵。慰劳活动既鼓舞了前方官兵的士气,也激发了后方的民气,增强了前方和后方争取抗战胜利的信心和决心。《国民公报》1944年12月25日载(中央社贵阳23日电):陪都天主教基督教联合慰问黔桂将士,慰问团携食品九吨,定24日离筑南下,该团并携有冯副委员长玉祥致前方将士亲笔函,冯玉祥将军充满激情地写道:“忠勇的将士们,你们为了国家的独立,受尽了人类的困苦,为了民族的复兴,你们前赴后继,为了三民主义的实现,你们英勇的献上你们的血,你们的肉,你们整个的身体。我们后方的人,真觉太对不住你们了,现在买了一点菲薄的东西送来,希望你们哂收,若是情形许可的话,我们继续一批一批的再给你们送来,聊表我们对你们挂念,即此敬颂健康”。

  抗日战争期间,中国大半河山沦于敌手,贵州地处大后方,较为安全。因此,贵阳大修院,接纳安置了湖南、广东、广西、云南、四川五个省六个教区撤退入黔的修生,计有广东北海教区,广西南宁教区,湖南长沙教区,云南昆明教区,四川重庆教区。贵阳大修院一时成为抗战大后方天主教的重点修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