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头号环保工程取得阶段性成果

05.07.2014  23:11

赤水河流域生态文明制度改革初见成效

贵州头号环保工程取得阶段性成果

    7月4日,记者从贵州省政府召开的赤水河流域生态文明制度改革新闻发布会上获悉,贵州省赤水河流域生态文明制度改革工作已取得阶段性成果。通过大力整治,赤水河流域水质恶化趋势得到有效遏制,局部地区逐步改善。

    赤水河在贵州境内全长268千米,滋润着贵州近8%的土地,哺育了全省约9%的人口。赤水河不仅是国酒茅台和贵州白酒的重要生产基地,也是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范围,还有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的丹霞地貌。作为一条生态河、美景河、美酒河、英雄河,赤水河对贵州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承载着自然的、人文的、红色的、绿色的等多重价值和意义。

    随着流域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赤水河流域受污染加剧和水量骤减双重因素影响,水质呈恶化趋势。赤水河干流茅台镇以下部分断面已不能稳定达到Ⅱ类水质。2012年,茅台断面氨氮浓度从2009年的每升0.17毫克,上升到每升0.46毫克,年均升高57%。仁怀市境内的支流盐津河化学需氧量、氨氮、总磷指标浓度分别超过Ⅲ类水质标准0.7倍、0.8倍、2.5倍,水体富营养化严重。

    为促使赤水河流域污染治理出成效,今年4月贵州省发布12项制度改革,重点包含坚定不移地推进流域生态补偿、生态红线保护、资源使用管理、自然资源资产审计、环境司法保障、污染第三方治理、农业农村污染整治等内容,使赤水河治理成为贵州头号环保工程。

    目前,污染企业集中连片治理取得新进展。仁怀市“8个连片治理”项目有1个进水调试,工业园区规划配套的9个废水集中处理项目有3个已建成投运,茅台酒厂、习酒厂等7家重点整治企业有6家已建成投用污水处理设施。茅台集团公司13台锅炉已全部实行煤改气,包装车间洗瓶水回用工程已完成,每天减少外排废水1500吨。

    流域内已建成乡镇污水处理厂9座,赤水市日处理150吨的垃圾集中无害化处理厂基本建成,仁怀市日处理700吨垃圾焚烧发电项目已完成可研和项目选址,习水县日处理200吨水泥窑协同处置生活垃圾项目已纳入省第一批试点。毕节市大力实施生态修复工程,投入263万元实施退耕还草还林工程及石漠化治理,投入1639万元完成了900平方公里的废弃地治理。

    省和遵义市环保、监察部门分别对17家省级、88家市级排污企业实施了挂牌督办,目前已有9家省级、74家市级企业完成督办治理任务。赤水河环保法庭自2013年4月成立以来,审判破坏生态环境刑事案件15件、环境污染行政案件5个,下达《环保诉前禁止令》4个,强制执行环境保护行政处罚案件8起。

    今年1至4月,茅台、两河口断面水质达到II类水质标准,其中化学需氧量浓度已达I类水质标准,氨氮浓度分别比2012年同期下降17%和88.9%;赤水河鲢鱼溪出境断面已稳定达到II类水质标准,水体中COD浓度为每升10.77毫,已达I类水质标准,与2012年同期相比,COD浓度下降了近36个百分点。(王璐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