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山区“土家歌王”的新年愿望

30.01.2017  11:03

    新华社贵阳1月29日电(记者吴嘉林 汪军)贵州与重庆交界的武陵山区深处,有一座沿乌江而建的小城名叫沿河,这里是土家人世代繁衍生息的地方。春播秋收,男耕女织之余,他们常在山野间放歌,用歌声诉说生活、传情达意。

    时至今日,贵州沿河土家族自治县的居民大都仍能哼唱几句土家山歌,但能像祖辈们那样张口即天籁,一首接一首的人已屈指可数。

    家住沿河县板场镇的王波今年50岁,他是当地远近闻名的“土家歌王”,他同时也是土家族高腔山歌省级代表性传承人。

    王波天生有副好嗓子,声音洪亮通透,八九岁起就跟着父母学唱山歌。他深爱着自己民族的歌曲,一直唱到了现在,曾在各类比赛中获奖。

    “山歌唱得好的土家人在慢慢变老,而喜欢的年轻人越来越少。”王波说他在10年前就开始投入到传承这门技艺的事业中。

    2005年,身为泥水匠的王波放下手中的活,花了整整一年时间走遍板场镇及周边多个乡镇的村寨,寻找会唱山歌的人,用录音机把他们所掌握的歌录下来,一年间收录了80多首山歌。

    近几年,王波利用业余时间收了8名徒弟,还到镇上的几所学校无偿教山歌并广受欢迎。板场中学九年级的曾小艳、冉脉丹等几位学生都曾上过王波的课,当时学的山歌《奴幺妹》,她们现在仍会时不时拿来表演。

    “很可惜王老师只教了一个学期,希望他能再来。”冉脉丹说。她们的班主任符开大说,王老师的课给学生带来快乐,同时也让土家文化走进年轻一代的心灵。

    受到鼓舞的王波从去年9月开始全身心投入山歌教学事业。每周一到周五,他都骑着摩托去县里的几所学校上课,每天路上花一个多小时,在学校一唱就是一整个下午,晚上回家后要喝一点盐水,给疼痛的嗓子消炎。

    农历新年来临,学校放假了,王波不用再去上课,便开始四处接零活讨生计。“2005年后就没人找我做包工了,大家都知道我老跑来跑去上课、带徒弟,我只能自己找零工。”他说。

    王波坦言自己有一定的经济压力。“如果能够成为国家级的传承人,传承经费比目前的一年5000元要增长不少,我就可以放下一切来传承土家山歌,花更多精力去收集山歌,把这个少数民族文化遗产保护好。

    白天辛苦了一天,晚上他也不闲着,对着手机唱起了山歌——有不少学生会给他打电话或发微信,询问某一句歌的唱法,或是让他听一下自己唱得好不好。

    当被问到新的一年有什么愿望时,王波说:“希望能从学校得到一本聘书,成为一名正式老师,心无旁骛地把山歌唱下去、教下去。

[责任编辑: 周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