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岑巩:精准扶贫补“短板” 群众喜晒获得感

25.02.2017  11:03

    新华网贵阳2月22日电(吴寿静)“特惠贷入股合作社,每年底分红就有2500元,在基地务工每天还有100元左右的收入,再这样干上几年,我家就能过上小康日子了。”近日,在贵州省岑巩县水尾镇蔬菜基地务工的贫困户黄贵学细数着2016年的收获,对未来的生活充满希望。

    46岁的黄贵学是岑巩县水尾镇新场村的贫困户,一家5口人,长期以来靠传统农业维持生计,常年入不敷出。

    为切实带动贫困群众脱贫致富,岑巩县因地制宜、精准施策,用好用实“特惠贷”政策,动员贫困户入股合作社抱团发展产业,合作社则按期承担借款本金、利息的偿还,并将三年借款20%(其中第一年为5%、第二年为7%、第三年为8%)的红利分给贫困户。

    在岑巩县羊桥土家族乡,郑福村的贫困户戴元和则在政府的因户施策中,建起了香菇大棚。

    “种冻菌是个好营生,往年的收入跟种植冻菌的收入真是没法比啊!”戴元和说,发展冻菌除了可以挣钱外,还不耽误照顾年迈的父亲。

    “目前5元一斤,卖得很好,一茬采摘就能卖上千元。”去年,村上的驻村干部鼓励他发展冻菌。于是,戴元和大胆尝试冻菌种植,谋得了一个新的增收渠道。

    如今,像黄贵学、戴元和家一样,岑巩县广大农村群众尤其是贫困群众在当地实施精准扶贫补“短板”中得到了实惠。

    近年来,岑巩县紧紧围绕“六个精准”“ 五个一批”和“1+19”项扶贫行动方案工作要求,加强社会优势资源与精准扶贫的有效衔接。并结合本地实际,通过大胆创新,积极探索,逐步形成了“4583”脱贫攻坚作战体系,即“构建四大纵队、主攻八个阵地、加强五个调度、强化三项措施”,为攻坚拔寨、决战贫困理清了发展思路。

    围绕“六大支柱产业”,岑巩县着力推进南部6个乡镇、北部5个乡镇、两区特色农业、龙江河及车坝河农文旅融合发展的特色产业带,为贫困户打造了“短期能增收、长期能致富”的持续脱贫致富阵地。

    据了解,岑巩县建成安置房1606套,完成搬迁492户2508人,让搬迁群众一步住上新房子、快步过上好日子;安排3916万元用于产业扶贫,落实“特惠贷”1.46亿元支持3112户贫困户发展生产。

    截至2016年底,全县8个贫困乡镇实现“减贫摘帽”,出列2个贫困村,贫困发生率从2014年的28.5%下降到2016年的13.7%,减少贫困人口3.14万人。

[责任编辑: 邓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