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德江:农民增收添“三金”

12.11.2015  12:06

    新华网贵州频道11月12日电(记者卢志佳)贵州德江县高家湾现代高效农业园区里,“”字型菜地绿茵绒绒,一排排温室大棚掀起白色巨浪,蓝瓦白墙的农家小楼错落有致,放眼环顾,一幅现代新农村的优美画卷徐徐展开。

    近年来,德江县在堰塘乡高家湾村创建全省首家“三金农民”(土地流转收租金、入企打工挣薪金、入股企业分红金)专业合作社,打破农户田地的四至边界,将第四轮承包耕地因分户形成的“土地碎片化”进行优化整合,引进公司企业、培育种养殖大户,推行“井田制”无公害规模化、专业化种植,农民身份向“土地经营者”、“职业工人”、“产业股东”转变,实现土地“二次回春”,农民收入从千年汗水式积淀向多元化增收跨越,2015年,全村人均纯收入近万元。

    土地流转加快产业结构调整

    “这种桔子是从日本进口的新品种,果子最贵时卖到76元每公斤……”园区旺江公司的管理员雷德强指着温室大棚里的水果高兴地说,脸上充满丰收喜悦之情。

    雷德强介绍,旺江公司4年前入住高家湾农业园区,从农民手中按每年每亩田600元、坡土400元、荒坡200元,共流转500余亩土地,建成300余个温室大棚,种植美国金红蜜桔、台湾红心柚以及麒麟瓜等20多种精品水果。好山好水出好果,四年来,公司每年的产品都卖俏市。

    2012年,园区又大手笔引进“贵州丰采大地”公司,该企业在园区一次性按30年预期流转了2500亩土地,投入5亿元资金,以“园区景区化、景区产业化、农旅一体化、农村城镇化、农民市民化”发展理念,建成风雨桥、科普展览馆、星级农庄、儿童乐园、风情水寨等标识性建筑,配套建设医院、学校、图书室、休闲广场等公共设施,大力发展农耕体验、瓜果田间采摘、度假垂钓、观光摄影等旅游产业。

    一花引来百花开,龙头企业的入住吸引了10余家农业企业落户高家湾,助推发展10余个农业专业合作社,带动农户发展蔬菜、水果、花卉种植和鱼、大闸蟹等水产养殖,开办农家乐、乡村风情酒店等服务业。一个千年的传统农业村寨迈入了现代农业发展轨道,高效经济农作物取代了曾经的粮食种植,加快了产业结构调整,开启了山地农业发展的新河。

    入企务工改变靠天吃饭命运

    “我家园区里有2.5亩田,每亩按600元每年全部流转了,现在我是旺江公司的一名长期工人,每月工资2500元,基本不用担心天旱无收了……”该村时年38岁的覃凤一边从大棚采摘西瓜帮客商装车,一边与记者交谈。

    覃凤说,她嫁到高家湾村快20年了,高家湾缺水,没有大的水源,农田灌溉全靠邻村水库,前几年水库被定为饮用水源后,能用来灌溉的水就更有限了。“我们下游的这些田地基本依靠天下雨,遇风调雨顺之年,辛苦一年还有些收成,如遇大旱大灾,一年的气力就白费了。”覃凤说。

    与覃凤一起劳作的还有12人,她们都是该公司长期固定工人,每天工作8小时,负责大棚里瓜果蔬菜的除草、施肥、采摘等工作。工人们觉得,这些工作对她们来水本就是拿手活,只要用心都能干好,公司用工高峰期还会请些临时工协助,最多时一天有70余人。

    与旺江公司相距不到1公里处有一个厂房,那是黑木耳加工场地,8名农民工有的在包装干木耳、有的在点货装车,相连的另一个车间机声轰鸣,20多名农民工有的在加工木屑、有的在装箘棒、有的在给箘棒打捆……

    46岁的浙江老板田善其忙着在一边指挥生产,他从事黑木耳生产加工20多年了,有着成熟的销售市场和渠道。目前,木耳厂长期聘用22名工人,全是当地村民,工资每月3000元。木耳采摘高峰期,厂里还要请很多临时工,最多时一天需上100人。田善其说,木耳采摘不需要太大体力,从初中生到70岁老人都能干,工资按件计算,平均每人每天可达80元。

    如今,在高家湾村,很难找到吃闲饭的人。有经济基础和经商头脑的村民用自家的房屋办起了农家乐,懂开车的忙着跑运输,老人和妇女多数能找一份力所能及的工作,打工收入成了家庭经济来源的重要组成部分。

    入股分红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入股发展黑木耳产业,现在我们村有30多万元积蓄,今年硬化丁家山通组公路花去2万多元,补贴方野头农户发展烤烟产业2万多元,有钱了我们还将完善更多的公共设施。”41岁的高家湾村村支书高涯军对未来发展充满信心和希望。

    高涯军从部队退役后,曾到广东务工,从事过酒店管理、工程监督等工作,年薪最高时拿到12万元。2011年村里换届急需能带领村民致富的“领头雁”,在村民们的期盼下,他毅然决然辞去高薪工作,回家当起月薪900元的“村官”。

    为了搞活集体经济,高涯军在多方征求村民意愿后,用池塘、沟渠、荒坡等集体土地流转费用12万元,入股黑木耳公司发展黑木耳产业,第一年分红获得8万元、第二年分红获得11万元,村里用这些资金加快完善村里公共基础设施、支助家庭贫困大学生上学、帮助困难户发展产业等,收入和支出由村民委员会共同监管,村务公开透明。

    黑木耳产业发展实行“公司+合作社+农户”的运作模式,总投资202万元,其中公司占51%,农户占49%,村集体入股的12万元算在农户占比中。为保障更多农户的利益,农户入股按1000元为一股,最高不超过2万元。第一年共有86户入股,当年产值400万元,分红比例高达70%,如农户入股1000元,当年可分红700元。“今年共分了两次红,预计加上年底这次,分红比例可达150%,现在入股农户越来越多了。”高涯军说。

    随着杭瑞高速、德沿高速建成通车,高家湾交通条件渐优,丰富土地资源、良好的生态环境引来商贾云集、资金聚集。一个按照“年年有节、季节有果、月月有花、蓝天白云、鸟语花香”的4A级农旅融合发展园区,正朝着国家级农业公园建设目标阔步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