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成为人才净流入地

18.07.2017  21:42

近日,贵州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发布消息,我省将举办“海内外百名博士后贵州行”活动,这是我省打造“永不落幕的人才博览会”,为各类人才持续提供全面优质服务的又一“力作”。

近年来,贵州把人才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第一资源,不断改革机制体制,不断完善人才政策,不断创新引才载体,人才工作成绩喜人。数据显示,目前全省人才总量达到400万人,人才占人口的比重上升至11%。人才效能得到新提升,单位人才创造生产总值由2012年的17.33万元提高到2016年的28.62万元,人才贡献率由18%上升到20%以上。全省发明专利申请10953件,同比增长45.3%,增幅居全国第三,发明专利授权2036件,同比增长35.6%,增幅居全国第二。

在人才工作中,我省坚持“不求所有、但为所用,不求所在、但求有为”的灵活思路,不断释放人才政策红利,实现人才引进百舸争流、人才活力竞相迸发的良好局面。

我省先后出台《贵州省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共贵州省委关于进一步实施科教兴黔战略大力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的决定》《中共贵州省委贵州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人才培养引进加快科技创新的指导意见》,形成了一个规划、两个指导性文件(“1+2”)的人才顶层政策。

同时,省人才工作领导小组组织相关部门,重点从人才培养引进、评价激励、引导专家服务基层、服务保障等方面制定出台一系列(“N”)配套政策措施及方案。省委组织部、省人社厅、各市州县和各部门也积极行动,自觉加大人才工作领域改革创新力度,因地制宜细化人才政策。

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1+2+N”的人才政策体系,为全省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绘制了一张发展蓝图,明确了人才工作的发展方向。

与此同时,我省对“百千万人才引进计划”的“百人领军人才”、“千人创新创业人才”,分别给予个人每年100万元、50万元的奖励。为鼓励科研人员创新创业,我省还出台了8条激励措施,在全国首家建立基层人才工作津贴,开展“科学技术奖”、“人才工作表彰”等评选活动,优化职称评聘体系。

各地为开辟绿色通道,落实人才“绿卡”服务制度,为高层次人才提供“1+10”服务项目,帮助解决职称评定、子女入学、配偶安置、医疗保障、科研服务、出入境和居留服务等方面的困难和问题。

人才优先发展理念的落实,让贵州逐步形成了育才、引才、聚才、用才的良好环境,成为人才的净流入地。  

对贵州来说,不仅是把人才引进来,更重要的是给人才创造良好的发展平台,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为此,我省积极搭建各种平台,为充分发挥人才效用创造有利条件。先后成立了省大数据产业研究院、贵州省创新驱动发展研究院等新平台30余个,设立院士专家工作站59个,建成国家级重点实验室2个、省级重点实验室49个、博士后科研流动(工作)站43个、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57个、技能大师工作室62个、2个国家级和11个省级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基地、省级人才基地91个、创客空间25家等一大批创新创业平台载体,

为确保“好钢用在刀刃上”,引导人才在真正的事业中去获得成就感,我省组织实施“万名专家下基层”等系列活动,通过技术咨询、合作攻关、专题培训、科技推广、项目洽谈、巡回义诊等多种形式,有力助推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目前,累计下基层专家3万余名,邀请300余位院士、专家赴黔实施智力帮扶,服务近千个项目,帮助基层解决1000多个技术难题,培训人员近10万人次,受益群众近百万人次。

贵阳大数据人才 总量超14万人
  8月10日,记者从贵阳市委组织部获悉,今年以来,贵阳市以建设国家大数据综合试验区核心区为契机,在培养引进、用好用活、优化环境上下功夫,为加快打造创新型中心城市聚集了一批创新发展紧缺人才。截至目前,贵阳市高层次人才总量已达7万人,大数据人才总量达14.贵州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