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打凼村:布依村寨的“旅游经”

24.08.2015  16:51

贵州打凼村:布依村寨的“旅游经

新华社记者 赵丹平 李惊亚

    “知道喽,多放辣椒,不要香菜。”33岁的打凼村媳妇汤永香一边热情招徕着客人,一边忙活着:酸菜、豆芽、葱花、西红柿、韭菜、折耳根,淋上辣椒油,再用一片薄薄的米皮包裹起来……两分钟不到,美味的布依族小吃裹卷粉便递到了客人手上。

    汤永香是河南人,嫁到打凼村十几年了,婚后和丈夫一直在广东打工。看到家乡的乡村旅游越来越火,不久前夫妻俩回到打凼村,投资一千多元做起了小吃生意。汤永香的小吃摊位位于打凼村村委会院前的树荫下,虽然不是周末,但来打凼村游玩的人络绎不绝,生意很是红火。

    位于贵州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安龙县钱相办事处的打凼村,全村246户、1113口人,绝大多数都是布依族。这里邻近云南和广西,依山傍水,自然环境十分优美。但十多年前,打凼村村民还只能靠务农为生,年人均纯收入仅一千多元。

    1999年,听说邻近的云南旅游有声有色,打凼村的村民的心也活泛起来:村子背靠有山,打凼河流经这里,村里有56株古重阳树,还有独特的布依族风情,乡村旅游肯定大有前景。

    “那时候,村里卫生不好,牛粪马粪到处都是,基础设施也不行,通村的路一下雨就一脚水一脚泥,是真正的‘水泥路’,外面的人根本进不来。”从1998年就开始担任打凼村支书的韦殿文说:“发展乡村旅游,对我们来说就像是一个梦一样。

    资金的短缺成为制约乡村旅游发展的最大障碍。现任黔西南州委统战部长的罗春红当时正担任钱相乡的党委书记,她说:“通过县、乡的多方争取,州政府和省里对打凼村持续帮扶,把路修通了,房屋外貌统一修缮,乡村游才慢慢发展了起来。

    八月,正是来打凼村旅游最好的季节。进村的小桥上,不停地有游客拍照留影,村里的布依族服装家庭作坊里,有游客和老板讨价还价,在“指定烧烤区”,随处可见有滋有味吃着自助烧烤的人们。今年,打凼村在打凼河畔还搞起了水上游乐项目,组织了民族风情表演队,游客就更多了。

    29岁的安龙县城居民杨胜萍带着5岁的儿子,和一帮朋友正准备上游艇玩。“从县城开车过来半个小时,可以烧烤,还可以玩水,花费也不贵,我已经来过这里多次了。”杨胜萍说。

    “打工时一个月工资3000多元,要交房租、水电费,还照顾不了家里,两个小孩只能把老二带在身边。现在一天利润100多元,家人孩子都在身边。”汤永香说:“家里的农家饭庄正在装修,我们的生意还要做大。

    今年以来,打凼村平均每个月都要接待来自本地、广西和云南等地的游客上万人,村民的致富渠道越来越宽。目前,全村光是农家乐、乡村旅馆就已建成11家,农民年人均纯收入达到6500元。

    “打凼村今天的面貌,农民今天的好生活,对于我来说就像是实现了一个梦。”韦殿文说:“‘旅游经’我们是念对了,但我们还不满足,下一步还要加强民族文化特色,把服务搞上去,吸引更多的游客过来,带动更多的村民共同致富”。

    新华网贵州频道8月24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