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抓好“五个体系”建设 写好“后半篇文章”

03.03.2019  17:21

抓好“五个体系”建设 写好“后半篇文章

——省生态移民局负责人解读《中共贵州省委贵州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和完善易地扶贫搬迁后续工作的意见

  威宁自治县易地扶贫搬迁户就近在五里岗工业园区的食品公司就业。通讯员 刘军林 摄

  编者按

  近日,《中共贵州省委 贵州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和完善易地扶贫搬迁后续工作的意见》出台实施,对我省易地扶贫搬迁发展方向、重心转移、目标路径等提出明确要求。这是指导我省今后一个时期易地扶贫搬迁工作“后半篇文章”的制度性纲领性文件,为全面提升我省易地扶贫搬迁质量和成效、全面夺取脱贫攻坚根本性胜利奠定了重要基础。《意见》的出台,标志着我省“十三五”易地扶贫搬迁工作全面进入后续发展和社会综合治理新阶段。

  本报邀请省生态移民局负责人对《意见》进行详细解读。

  问:请介绍《意见》出台的时代背景和重大意义?

  答:易地扶贫搬迁,是中央确定的“五个一批”精准扶贫脱贫工程之一,是解决生存环境恶劣地区极度贫困问题的“知本”“治本”之策。贵州相当一部分贫困群众还居住在生存条件恶劣、生态环境脆弱、“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的深山区、石山区。按照中央新一轮易地扶贫搬迁的决策部署,2015年12月,贵州省率先在全国打响易地扶贫搬迁“第一炮”,启动贵州历史上规模空前的易地扶贫搬迁工作,规划搬迁贫困人口占全省贫困人口三分之一、占全国搬迁贫困人口六分之一,是全国搬迁规模最大、人数最多的省份。

  贵州实施易地扶贫搬迁是一项复杂浩大的系统工程,不仅关系近200万人口的动迁,也会带来生产资料和社会关系深层次的重组变革,政策执行面临多元诉求和各种挑战,是脱贫攻坚投入最大、难度最大、风险最大的一场战役。如何统筹考虑人往哪里搬、地在哪里划、房屋如何建、收入如何增、生态如何护、新社区如何管等问题,对于实现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两不愁、三保障”脱贫目标、防范化解脱贫攻坚领域重大风险、打赢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都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着眼于时代发展的历史维度,贵州省委、省政府立足于贵州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以系统思维和辩证思维方法,在实践中探索创新、总结提炼出易地扶贫搬迁“六个坚持”和“五个三”的实施路径和政策体系,探索出一条在经济发展相对落后、耕地资源匮乏、生态环境脆弱、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地区的易地扶贫搬迁有效途径,保证了易地扶贫搬迁各项工作规范化、高标准、高质量推进。

  截至2018年底,全省共建成安置点811个,累计搬迁入住121万人,今年6月底188万人将全部搬迁入住,搬迁群众“挪穷窝、换穷业”,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根本改善,形成了易地扶贫搬迁贵州样板。

  做好易地扶贫搬迁后续工作意义重大,是实现搬迁群众脱贫的必然要求,是实现搬迁群众市民化的必然选择,也是实现打赢脱贫攻坚战目标的关键环节。

  《意见》的出台,标志着贵州省“十三五”易地扶贫搬迁全面进入后续发展和社会综合治理新阶段,是指导全省今后一个时期易地扶贫搬迁“后半篇文章”的制度性纲领性文件,为全面提升全省易地扶贫搬迁质量和成效、全面夺取脱贫攻坚根本性胜利奠定了重要基础。

  问:请问《意见》出台前的探索过程是怎样的?

  答:2018年以来,上百万搬迁人口的城镇化集中安置,给我省城乡格局、城镇格局和产业格局的调整带来了重大机遇,给搬迁群众的生产生活方式、思想观念、生活习惯带来重大改变,也给地方政府的搬迁安置工作带来巨大挑战。

  省委、省政府敏锐地察觉到,易地扶贫搬迁不仅是一项社区再造和重建工程,更是一项人口分布、资源环境、经济社会重新调整和完善的系统工程,不仅涉及安置住房、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配套设施建设,更涉及搬迁群众就业创业、社区管理、文化传承、基层党建等诸多方面。贵州面临如何带领搬迁群众逐步走向富裕,如何建好管好安置社区,实现自治管理的良性互动和可持续发展的重大政治课题。

  省委、省政府审时度势,作出了全省易地扶贫搬迁工作重心逐步从以搬迁为主向后续扶持工作转变、从解决好“怎么搬”向“搬后怎么办”转变、从“搬得出”向“稳得住、能致富”转变的形势判断,从省级政策层面作出了长远性、制度性、科学性的安排,以妥善解决搬迁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实现安置区可持续发展和社会长治久安。

  易地扶贫搬迁“五个体系”是继“六个坚持”后对贵州易地扶贫搬迁工作的再丰富、再升华、再发展,是实践论和认识论的具体运用和体现,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的贵州实践。“六个坚持”“五个三”,主要是聚焦“搬得出、稳得住”这条主线,完成“搬迁谁、搬到哪里去、房子如何建、钱从哪里来”的政策制定;“五个体系”是解决“搬出来后怎么办”,做好“稳得住、能致富”后半篇文章的系统思路。“六个坚持”“五个三”“五个体系”(简称“655”)一脉相承,各有侧重、又相互统一,构成了贵州易地扶贫搬迁系统工程的完整政策体系,充分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思想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精准体现中央易地扶贫搬迁政策与贵州实际的有机结合,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贵州特色。

  问:请介绍《意见》的主要内容?

  答:《意见》由1个主体文件和7个配套文件组成,是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的系统性文件和总体战略安排。主体文件回答了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的必要性、重要意义,提出了后期扶持的目标和重大任务,界定了后期扶持的范围和要求,明确了后期扶持的路径和措施。七个配套文件分别秉承了总体文件的纲,梳理了配套措施的目,清晰描绘了配套措施的实现路径。“1+7”文件,形成了纲举目张的政策体系,既与时俱进地回答了易地搬迁后期扶持的时代诉求,又科学细化了实现途径,是方法论也是操作指南。

  主体文件分为重大意义、总体要求、重点任务、保障措施四个部分,核心为重点任务中的“五个体系”建设。

  第一部分“深刻认识易地扶贫搬迁后续工作的重大意义”。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易地扶贫搬迁不仅要改善人居条件,更要实现可持续发展”重要论述为理论依据,强调我省易地扶贫搬迁工程的成败事关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必须顺势而为,通过加强和完善后续工作,巩固已取得的成效,做好后半篇文章。

  第二部分“后续工作的总体要求”。包括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目标任务。在指导思想上强调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党建为引领,着力构建基本公共服务、培训和就业服务、文化服务、社区治理、基层党建“五个体系”。在基本原则上要求衔接好搬迁群众农民和新市民“两种身份”、迁出地和安置地“两种利益”,强化基层党的建设,突出党建引领。在目标任务上提出2019年全面完成188万人搬迁入住任务,同步建立和完善“五个体系”,搬迁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全面提升。

  第三部分“后续工作的重点任务”。此部分为文件核心,将后续工作的基本思路和重点工作集中概括为“五个体系”建设。一是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强调要通过强化安置点的公共服务功能,推动搬迁群众在城镇获得均等的生存发展机会,公平享有公共资源和社会福利。重点聚焦公共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社区服务等“四大要素”配套建设。二是培训和就业服务体系,提出实行搬迁劳动力全员培训,确保有劳动力家庭实现一人以上稳定就业,盘活迁出地承包地、山林地、宅基地“三块地”资源,确保实现搬迁群众生计保障和可持续发展。三是文化服务体系,强调社区文化是搬迁群众后续发展的内在动力,重点要推进感恩教育、文明创建、公共文化、民族传承“四进社区”,以增强文化引领能力和群众认同感。四是社区治理体系,强调要聚焦机构设置科学化、社区管理网格化、居民自治规范化、治安防控立体化“四化”建设,实现强基固本。五是基层党建体系,强调要提升基层党组织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社会号召力“四力”,确保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始终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

  第四部分“保障措施”。按照“省负总责、市州统筹、县为主体”的管理体制,整合资源、各负其责、齐抓共管、合力攻坚。一是提高政治站位,加强组织领导。二是压实工作责任,强化要素保障。三是加强宣传引导,营造良好氛围,确保政策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责任编辑: 吴雨]
贵州省委书记孙志刚:坚决撕掉绝对贫困的标签
  中新网北京3月8日电 (记者 张一凡 张伟)全贵州新闻
贵州代表团审查计划报告和预算报告
  3月7日上午,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贵州代表团新华
“移民新村”开学季——贵州黔西县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见闻
  新华社贵阳3月7日电 题:“移民新村”开学季—新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