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搬”法:两次“全国会” 一篇大文章

13.04.2019  18:36

  4月12日,全国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工作现场会在贵州黔东南州隆重召开。这是短短三年间,在贵州召开的第二次全国易地扶贫搬迁现场会。

  2016年8月22日,中央领导和全国各省区市相关同志齐聚贵州,召开了全国易地扶贫搬迁现场会,标志着贵州易地扶贫搬迁工作“闯出了新路子”。这是贵州各级干部率领各族人民,用“十年磨一剑”的滴水穿石功夫,向党中央和贵州人民交出的精彩答卷。 上半篇文章:“六个坚持”搬出来

  喀斯特地质地貌突出、八山一水一分田的贵州,很多区域“不适宜人类居住”,贵州因此贴上了贫困的历史标签。搬出大山、搬离贫困,成为贵州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同步小康的必然选择。2001年,贵州被列为全国易地扶贫搬迁试点省份。

  2012年5月,为加快脱贫攻坚同步小康的步伐,贵州省委、省政府决定进一步加大易地扶贫搬迁力度。按照《贵州扶贫生态移民工程规划(2012—2020)》,计划用9年的时间,将居住在深山区、石山区特别是石漠化严重、生态环境脆弱地区的农村贫困人口,搬迁到城镇或产业园区、旅游景区的服务区安置,从根本上改善移民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提高自我发展能力。

  离故园,情难舍,易地扶贫搬迁是脱贫攻坚中最难啃的硬骨头。围绕着“搬得出”,贵州不断探索创新,在一次次实践中不断破题,做深做细易地扶贫搬迁工作,探索出坚持省级统贷统还、坚持以自然村寨整体搬迁为主、坚持城镇化集中安置、坚持以县为单位集中建设、坚持让贫困户不因搬迁而负债、坚持以产定搬、以岗定搬的“六个坚持”新路。

  从2012年至2015年,贵州省扶贫生态移民工程实施搬迁53.18万人。其中,武陵山区、乌蒙山区和滇黔桂石漠化三大集中连片特困地区贫困对象占91%,少数民族移民占62%。 后半篇文章:“五个体系”美起来

  2016年8月22日,随着全国易地扶贫搬迁现场会在贵州召开,贵州在“搬得出”方面取得了宝贵经验,干部群众受到极大的鼓舞。此后,进入新时期易地扶贫搬迁阶段,搬出大山只是“上半篇文章”,而农民搬出后如何融入社会,如何成为“新市民”,如何过上幸福生活的“后半篇文章”则更加考验贵州人的智慧和决心。贵州在不断巩固完善搬得出的“上半篇文章”的基础上,用精准扶贫的绣花功夫,提出了构建好“五个体系”,即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培训和就业服务体系、文化服务体系、社区治理体系、基层党建体系,做好让搬迁群众稳得住、能致富的“后半篇文章”。

  政策好不好,要看乡亲们是哭还是笑!全省随机入户抽查结果显示,群众对搬迁政策的满意度达99.46%,对配套基础设施及公共服务设施的满意度达99.03%,对住房的满意度达98.28%,对就业脱贫措施的满意度达97.95%。

  3年时间,贵州全省上下盯牢易地扶贫搬迁工作,成功搬迁并留住140万人,被誉为“人类历史上最大规模的搬迁”。这场搬迁硬仗,不仅为贵州按时打赢脱贫攻坚战奠定了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基础,而且对推动乡村全面振兴,对助力城乡和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都具有十分重大而深远的意义。一篇大文章:小康富路铺出来

  贵州易地扶贫搬迁的实践道路,诠释了各级干部用辛勤汗水换来群众感动泪水的实干精神。从乌蒙之巅的韭菜坪,到乌江深谷的“一口刀”;从黔北大山深处,到黔东南苗乡侗寨,一村村、一寨寨,留下了扶贫干部走进去动员搬迁的脚印,回响着百姓搬出来、乔迁新居的欢声笑语。

  贵州易地扶贫搬迁的成功经验,体现了各级干部不怕困难勇于探索寻找脱贫新路的创新精神。面对搬迁资金困难、百姓故土难离、搬迁后群众就业困难等难题,干部们积极探索各种保障机制,让搬迁群众走上了新的致富路子。

  贵州易地扶贫搬迁的可喜成绩,彰显着各级干部牢记嘱托、感恩奋进的使命担当。面对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在中央各部门和东部各帮扶省市的倾力帮扶下,贵州各级干部抢抓发展机遇,以“贫困不除、愧对历史,群众不富、寝食难安,小康不达、誓不罢休”的决心和勇气,把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追求目标,坚决打赢脱贫攻坚这场输不起的硬仗。

  昨天,188万人、10090个自然村寨需要搬迁,搬迁强度之大在贵州历史上前所未有,是一场难度最大的赶考,今天,贵州实现了140万人大搬迁,剩余40多万人将在今年上半年全部搬迁入住,贵州干部群众用苦干实干和创新精神、用使命担当交出了精彩答卷,铺出了小康富路,书写了全国易地扶贫搬迁的“贵州传奇”!(记者 刘莹 李玉红 庞博)

[责任编辑: 吴雨 黄勇]
贵州:推动全省易地扶贫搬迁工作取得新的更大成绩
省委常委会召开会议 传达学习贯彻李克强总理重新华
“稳得住、能致富”:中国做好易地扶贫搬迁“后半篇文章”
  贵州省晴隆县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的就业创业“梦工新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