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改变”协奏曲之三 产业发展激发致富期盼

02.07.2014  11:16

    “江南千条水,云贵万重山,五百年后看,云贵胜江南”。在贵州广袤的田野,以特色产业为引领,以农业园区为平台,以绿色优质为目标,产业发展正引领贵州农业阔步前进,明代刘伯温的预言正在变成现实。

    今年到贵州调研的农业部工作组欣喜感叹:如今在贵州农村,看到最多的是人们对自己家乡的自豪和未来发展的自信;听到最多的词汇是环境优美、生态良好、后发优势;群众最关心的是如何把本地产业做大做强,生活过得更富更好。

     特色产业“靠山吃山

    雷山县望丰乡望丰村,山路弯弯,河水清澈,满山翠绿,风景绝妙。“靠山吃山”,村民常挂在嘴边的是“叶子、果子、嘎子”,也就是茶叶、水果和畜牧。全乡1.8万亩茶园,村寨之间连成线,山与山之间连成片,既是茶园,更是风景。望丰村的杨梅、金秋梨、猕猴桃、核桃果园,种植面积也近万亩。养殖也很有特色,稻田里养鱼,圈里养黑毛猪,地里养土鸡,山丛里养蜜蜂。

    关岭自治县板贵乡峡谷村,昔日自然条件恶劣的石漠化地区,如今低热河谷地区高温高热、光照充足和昼夜温差大的气候资源优势尽显,石缝中的花椒树被一坨坨花椒压弯了腰,满坡的火龙果园为石山披上了绿装,满载着村民的致富期盼。村民任世超家6年前种的3亩火龙果,现在每年纯收入7万元。

    望丰村、峡谷村,是贵州农村的典型代表。八山一水一分田,贵州虽耕地破碎,但生态良好,生物多样,立体气候明显。得天独厚的自然生态气候条件和优势特色产业的资源优化组合,孕育了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的天然理想场所,也为发展精品农业、精细农业和精致农业提供了有利条件。

    传统中药材产业县施秉大力推进中药材品种多元化、种植规范化、产供销一体化,完成高标准示范种植1.21万亩,主导产业覆盖率达89%,带动农户比率达97%。

    独山县规划了5平方公里的农产品(中药材)加工园,1500亩的木材加工园,带动全县规模特色农业,带领贫困农户就业增收。

    晴隆县着力建好草地畜牧业示范园区、活畜交易市场,力争使全县草地畜牧业年总产值达10亿元以上,生态环境进一步改善,石漠化治理取得更大成效。

    寓生态于产业、寓产业于生态。近年来,随着农业结构深刻调整和农业产业化经营步伐加快,蔬菜、精品水果、茶叶、马铃薯、中药材、优质粮油及特色小杂粮、畜牧业、特色渔业等一批具有规模化、标准化生产和产业化经营的优势特色产业蓬勃发展,贵州农业出现了历史性的嬗变:茶园面积610万亩,规模升至全国第一;果园面积500万亩,火龙果面积位居全国第一;薏仁米面积、产量均列全国第一;辣椒的生产、加工规模和油辣椒制品市场占有率均列全国第一。

     农业园区“我做你跟

    盛夏时节,闵孝河边的江口县闵孝现代高效农业(扶贫)产业示范园犹如一个农业公园。河水潺潺,河边的坝子里,果园、菜园成排,坝子边上,山峰绵延。闵孝的西瓜、草莓、提子、蔬菜等种植小有名气,鲟鱼养殖已成规模,去年引进的从事澳洲龙虾育苗的台资公司势头良好,农业发展前景广阔。

    为改变长期以来形成的小农经营为主的农业生产方式,推动农业产业化进程,2013年省委、省政府做出了重点建设100个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区的战略部署。一年来,农业示范园区建设走出了一条依托优势特色产业,通过夯实基础设施,集聚要素资源,带动产业提质增效,促进农业转型升级、农村加快发展和农民就业增收的成功路子,初步形成山区现代农业发展的“发动机”和“推进器”,成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新的增长极。

    集聚资源要素的农业园区成为引领带动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新平台。晴隆县生态畜牧业扶贫示范园区的种羊场落户三合村,瞄准机会的村民开始种草,目前全村已种植500多亩皇竹草,每亩收入在七八千元;村民杨春在园区企业指导下养羊,现在已发展到130只。全县已建成38个肉羊基地、2个育种场,带动7万多农民种草养羊。

    印江自治县木黄食用菌高效农业示范园区以食用菌为主导产业,已建成食用菌生产加工基地13个,建立菌棒加工厂房15个,建立贮藏冷库10座。在园区带动下,当地群众成立食用菌合作社14个,全县食用菌生产能力已达7000万棒。去年园区销售收入2.56亿元,实现利润1.44亿元,园区内农民人均纯收入7780元,带动6个乡镇50个村的5800余户农民通过发展食用菌产业增收脱贫。

    今年,贵州省的农业园区从去年的113个增至213个。各市、州及县级也建立了农业示范园区,着力提高农产品商品率,加快农业结构调整,促进农业提质增效,带动经济发展。

     观念一新“黄土变金

    山还是那座山、水还是那片水。但是随着观念的转变,贵州农业、农村、农民正在发生着喜人的变化。

    吴光杰是黎平县沆洞镇的农民,他的另一个身份是“沆洞香禾糯协会理事长”。几年时间,他兴奋地看到当地农民一日三餐的主食香禾糯,转眼成了抢手高档商品。

    自从沆洞作为黎平县侗乡米业公司的香禾糯种植基地以来,香禾糯走出寨门,冲出贵州,漂洋过海到香港等地“见世面”。收购价格逐年提升,每斤谷子单价涨到4元左右。

    吴光杰说,种植不施化肥,不打农药,稻田里放养鱼、鸭子,有机种植的香禾糯亩均产量虽只700斤上下,但扣除工钱,每亩利润也有近2000元,一家人种几亩香禾糯,手头就变宽裕了。

    一斤香禾糯谷子能抵3斤普通水稻的价,会算账的农户现在学着吃普通米,留着香禾糯卖钱。

    岑巩县农民杨代辉是杂交水稻“土专家”,曾作为技术员到孟加拉国指导杂交水稻种植。而去年,杨代辉拒绝了出国邀请。他平时不仅要种杂交水稻,还有10多亩柚子园,忙得抽不开身。全县杂交水稻种植面积已突破4万亩,上万农户参与种植,成了当地的“黄金产业”。注册了“思州柚”商标的岑巩柚子,种植面积达4万多亩,成了又一个农业支柱产业。

    2013年,贵州省农民人均纯收入5650元,同比增长16%,增幅连续三年高于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在全国位居前列。(罗石香)

贵州“改变”协奏曲之一 小康路带来幸福生活

贵州“改变”协奏曲之二 农业发展快 全靠龙头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