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教师坚持探索教学实践发展 书写教育新篇章

24.12.2014  13:29

  记者 讲 故事

  这一年,我眼中的贵州老师,一如既往用爱心守护着从城市中心到最边远乡村的孩子,温暖图景令人动容。你们又辛苦一年了,深深感谢老师!。

  ——本报记者 肖慧

  今年,我采访了贵州高等教育的一件件喜事,倍感欣喜鼓舞,我们看见,贵州的高等教育正在加速发展,正在奋起赶超。

  ——本报记者 王雨

  一群教学的受益者、参与者、实践者的探索、坚持、勤勉都在为贵州教育书写下新的章节,也许时间久远,我会忘记他们的名字,但是他们带给我的感动却已留驻心间。         

    ——本报记者 杨春凌

   一堂课

  时间:11月17日 星期一 天气:大雾 地点:威宁迤那中学

  本报记者 王宁 特约记者 杨勇 

  下午两点,威宁迤那镇迤那中学响起了上课铃声。

  八年级三班的教室位于教学楼4楼,下午的第一节课是生物课。

  讲堂上的电子白板上,是美丽的蘑菇照片,而大大的两个黑体字,是这节课的主题:真菌。

  和常见的摆放方式不一样,迤那中学的课桌不是按行排列,而是每4张课桌拼在一起,同学们围绕而坐。每8人形成一个学习小组。每个小组课桌中间都摆放着一个座牌,上面写着小组的名称、口号、目标。

  生物课老师姓张,是刚刚来到迤那中学的特岗教师,年纪不大,脸上还有几分稚气:“请同学们先思考,我们平常见到的真菌都有哪些?

  张老师话音未落,几个女同学便开始讨论,查找书中资料,记录答案……在回答阶段,张老师把机会给了一位手举得最高的女同学。“老师我知道,银耳、金针菇、竹荪、灵芝都是真菌。

  “请同学们再思考下,食物“发霉”是什么引起的?”。

  一男同学举手回答,“老师,我们小组得出的答案是,第一是微生物作怪;第二是酶的作用;第三是食物的化学反应,所以食物才变质发霉。

  老师每抛出一个问题,教室里便是一片热烈的讨论,每个组的同学间相互提问,各抒己见,在张老师的引导下,孩子们完成了一堂热闹非凡的课程。

  45分钟的课程很快结束了。从教室里出来,意犹未尽的记者在休息室里碰到了迤那中学的马校长。

  “在我们学校,特岗教师占到了所有教师的一半以上呢。”马校长说:“3年前,我们开始实施课改,特岗教师是课改的生力军。

  马校长一边说,一边拿出各科导学案。从历史到语文、数学,琳琅满目。

  “这是每周二各个学科的老师们集中研讨时写的,老教师的经验,特岗老师的新想法,在里面都有。”年近60的支教老师杜老师说。她曾经是贵阳一所中学的校长,在迤那中学,她收了一位特岗教师做徒弟。

  说话间,第二节课的铃声响起来,休息室里的特岗老师们纷纷起身走向教室。谈起自己的徒弟,杜老师说了三个字:“有前途。

  我省特岗教师招聘数量继2013年后,再次位居全国第一。

  从2006年开始,我省连续九年实施农村义务教育阶段特设岗位计划,共招聘了70232名特岗教师,为全省70多个边远贫困县4000多所农村学校充实师资。很大程度上缓解了边远贫困山区师资力量不足的矛盾,目前,我省大多数特岗教师已成为当地学校的骨干力量,被誉为农村教师换血的一代。

   一顿午餐

  时间:11月28日 星期五 天气:阴 地点:道真上坝民族小学

  本报记者 刘斌 

  凌晨6点,上坝民族小学门口20多棵梧桐树上,还未来得及掉落的泛黄树叶,被寒风吹得哗哗响。

  天,还未亮。

  42岁的冉书勤套上一件厚外套,打着手电,摸索走出宿舍,走向学校操场边的食堂。她是这个学校食堂的工作人员。

  换上白色工作服,带上围裙、口罩,生火、烧水,冉书勤在整理锅碗瓢盆的间隙,学校食堂其他工作人员也陆续到来。

  7点,天空开始不情愿地亮起来。一大锅煮好的米皮冒着热气,食堂外面,50余名住校学生拿着饭盒排着队。

  8点50分,第一节课的上课铃声响起,冉书勤和同事却停不下来,他们继续为这所小学757名学生张罗“营养午餐”。

  138平方米的食堂干干净净,外墙上挂着当天的食谱:炒南瓜、土豆肉片汤。食堂工作间里,80公斤南瓜、150公斤马铃薯、50公斤猪肉、8公斤菜油、一堆大蒜、香葱、辣椒……早已准备好。

  清洗、切片,6名工作人员有条不紊。操作间里的电锅炉冒出腾腾热气,11点不到,已经闻到阵阵米饭的清香。

  另一边,冉书勤把煤火扒拉得旺了一些,她用一个大铲子翻炒着大锅里的肉片,传出有节奏的嚓嚓声……

  时间快到12点了,冉书勤和同事把菜饭分装到18个大不锈钢桶里,每人和当天的6名值日老师,两人一组,各负责给一个年级的学生打饭菜。他们把大桶抬到操场上,老师负责打饭,食堂工作人员负责打菜。

  12点,下课铃声准时响起。寂静的学校顿时欢快起来。学生们蹦蹦跳跳拿着饭盒走出教室,在自己年级组的大桶前排着队。

  “受条件限制,孩子们的营养午餐只能在操场上解决了。” 上坝民族小学校长夏小雄有些愧疚。这个小学2012年3月开始实施营养午餐,“不过解决了孩子们中午吃饭问题,孩子们也能吃得饱,这个政策太好了。

  穿过校门前的梧桐树,夏小雄送记者出校门,他说,“听说营养午餐计划要把标准提高到每人4元钱,那孩子们就能吃得更好些了。

  2014年,全省营养改善计划在87个县1.37万所学校实施,中央和省级财政共下达资金22.65亿元,惠及380万农村学生。其中,国家试点县,中央下达我省资金20.69亿元,惠及全省集中连片特困地区65个县1.21万所学校338万农村学生;22个县进行了地方试点,惠及1575所学校42万农村学生,中央下达1.23亿元,省财政下达0.73亿元,对地方试点县进行了奖励补助。

   一间微笑小屋

  时间:12月2日 星期二 天气:晴 地点:麻江谷硐中学

  本报记者 黄鑫 

  一路驱车向南前行,阴沉的天空渐渐地被留在了后视镜里。

  12月初,本该是一年中最寒冷的时节,可当走进距麻江县城近30公里的谷硐中学时,校园里翠绿的草木和唧唧喳喳的鸟叫声仿佛将我们带回到春天。

  走进校园,一条静静流淌着的小河边,名为“淑女楼”的女生宿舍正被一缕夕阳照耀着。

  细数每天作息的安排,小潘说:“从家里的村寨走路加坐车到学校平均需要1个多小时,如果不住校的话,每逢冬天早晨我就得天不亮从家里出发,现在周一到周五我住宿舍,不仅可以多睡半小时,还可以留半小时来看书,可以有更充裕的时间让自己安排。

  216宿舍的门正好对着二楼楼梯口,门外的左上方的镜框里整齐的贴着“淑女们”的“名片”,上面有本人照片、姓名、班级、床号、家庭住址、家长电话和指导老师的联系方式。潘淳是216的寝室长,她说:“信息详细点,宿管阿姨也就能轻松一点。

  叠成豆腐块状干净整洁的被子和那些孩子们亲手制作的墙面美化工程让这件不足20平方米的小屋充满家的温馨。“你看床脚和床下没有灰尘也没有头发丝吧?每天两班倒,早上5点40起床打扫一遍,中午回来再扫一遍,两人一组地循环了快3年。”8床的陈克双拉着我们在宿舍内参观。

  一张旧课桌被她们称作“淑女梳妆台”,桌面的7只杯子把手靠右,杯里的牙刷刷头朝上向左倚靠杯口,牙膏则是头朝下,无一例外。

  初中毕业只剩半年,宿舍里唯一的那句英文被贴在墙上——“Please smile”。“我们在这里的3年是快乐的,当离开时,请微笑。”潘淳触摸着墙上的字。

  2014年,全省建设农村寄宿制学校786所,学生宿舍120万平方米、农村寄宿制学校标准化建设项目511个、扩容改造学生食堂900所、建设教师公租房5.1万套,全省农村初中生、小学生寄宿率将分别达到65%和25%。

   一场谈话

  时间:12月9日 星期二 天气:阴转小雨 地点:贵州大学北区校园

  本报记者 王雨 

  下午两点,贵州大学北区校园,天空中飘着毛毛细雨,寒气袭人。此时已临近期末,学生们大多都在忙着复习功课,校园内显得异常的安静。

  在校园内湿滑的道路上,一个人正在快速地行走着,他就是大数据与信息工程学院院长谢泉,“有家大数据储存厂商代表马上要去我办公室。

  为配合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大数据产业发展战略”,今年5月贵大在原电子信息学院的基础上,成立大数据与信息工程学院,并新建了大数据科学与工程系,开设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物联网工程两个专业,今年9月面向全国招收了100名本科新生。

  谢泉三步并作两步很快就来到了位于博学楼六楼的办公室,等候在办公室的某公司驻贵阳办事处负责人,与谢泉寒暄几句后,立马就直奔主题:“我们知道贵大正在建设大数据云计算中心和实验室,我们希望能参与项目建设……”很快,俩人就大数据的相关问题交谈起来。

  等俩人交谈结束已经是1个小时后,谢泉又忙着与系里的何博士商量在周五举行的大数据专业建设工作会议事宜。由省里拨付的1500万元建设资金已经到位,各项工作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我们邀请了联想、华为、IBM等10多家知名公司来宣讲建设方案,再选取各领域最优秀的方案进行组合,确保大数据云计算中心和实验室的构架能在五年内保持领先水平。”谢泉说。

  “谢院长!”俩人正忙着时,学院研究生科科长刘国敏又拿着一份资料走进了办公室,“我们准备推荐这10名研究生参加创新班的面试。”为培养高层次的大数据专业人才,贵大拟从相关学院研一、研二学生中招收大数据研究方向的硕士生30人,进入创新班学习。

  “谢院长在吗?”刘国敏才走出办公室,系里新招聘的专业教师涂歆博士又走了进来,“谢院长,这是关于课程设置的构思,您看一下……

  时间很快到了五点四十,谢泉下起了“逐客令”:“不好意思,各位请回吧,我得备课了,晚上七点还要给研究生上课呢!

  2014年,我省高校本科教育以提高本科教学质量为核心,引导和推动了全省高校切实改进和加强教学工作。其中,进一步加强了学校专业设置的指导,强化专业设置服务产业发展的导向。优先支持与“大数据”、“五个一百工程”、“生态文明建设”、“五张名片”和战略型新兴产业、电子信息产业以及建筑业、物流业、现代服务业、养老服务业等急需的、具有贵州特色的专业及专业方向的建设。同时,建立了专业动态调整机制,加强专业评估与监控,在专业建设上“既做加法,又做减法”,杜绝高校因人设课、因人设专业的做法。

   一次大课间

  时间:12月4日 星期四 天气:晴 地点:惠水好花红幼儿园

  本报记者 肖慧 

  早上7点半,惠水县第一幼教集团的杨主任和骨干教师周贤怡从县城准时出发,前往惠水县好花红幼儿园。

  天朗气清,按照县城龙头园带动乡镇新建薄弱园的计划,她们今天起,专项指导好花红幼儿园的“大课间”等户外活动。

  上午9点半,阳光正好,一身橙红棉服的周贤怡带着大班孩子开始户外活动。孩子们之前从没玩过这样的“大课间”,今天周老师教他们转圈走、找操场地面上的黄色圆点站好位子、跟着音乐节拍模仿小动物做“早操”。孩子们一直盯着笑呵呵的周老师比划动作蹦蹦跳,嘻嘻哈哈地笑。

  同样紧盯周老师每一个动作的,还有好花红幼儿园的带班老师石广亭。这位年轻老师心里默默记着省级示范园来的这位优秀老师的各种口令、手势、身体语言。

  石广亭从贵阳某中职学校毕业就考到好花红幼儿园当老师,尽管学的是学前教育专业,但实践经验太少。在周老师他们来之前,她带“大课间”只会让孩子做广播体操,不像周老师这样,用各种有趣的游戏、活动,让孩子在快乐中全身心地运动。

  站在一旁的幼儿园园长张莎,从小学转岗来办幼儿园,特别感谢从惠水第一幼教集团来的两位优秀教师。“她们给我们的帮助太大了!看,大门的栅栏这么漂亮,户外的轮胎运动区、矮木桩,都是周老师指导我们一个一个完成的!室内的环境创设更不用说了,我们一开始自己整的根本不符合幼儿特点。

  一位也是从小学转岗来的“90后”老师宋宁宁,当初问题最多,总是拿着一堆手工材料跑去找周老师诉苦,“这个墙饰怎么做嘛!

  有周老师零距离指导,几个月前愁眉苦脸的宋宁宁,现在变化最大。她想跟着周老师学到更多的东西,用心守护孩子。

  好花红幼儿园有190多个孩子,都来自附近的村子。张莎有个心愿,“特别想把这里建成一个充满爱的家,让村里孩子也能和城里孩子一样,在幼儿园快乐成长。

  2014年,贵州继续实施学前教育突破工程,新建、改扩建乡镇(街道)公办幼儿园309所、村级幼儿园112所,预计年内分别建成250所、70所,实现公办幼儿园乡镇全覆盖,农村孩子可就近享受便利、优质、普惠的学前教育资源。

  今年,全省学前教育创新推进集团化办园,各地以优质幼儿园为龙头,组建县、乡、村管理网络,初步形成县域内“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以强带弱,共同发展”的良好格局。

   一条街

  时间:12月10日 星期三 天气:阴转小雨 地点:清镇职教城

  本报记者 杨春凌 

  清镇市百花社区岭北居委会党支部书记王入平一晚上接了好几个电话,有居民投诉餐馆客人车辆堵了小区路的、有餐馆客人喧闹扰民的……,她来回跑了好几趟,有几次甚至是刚踏进家门电话又急迫地响起,她只好又转身下楼。

  2008年她决定买百花大道旁首个开发的小区新房时,很多朋友都不理解,“那么偏的地方你也敢买?

  如今,站在“清镇市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示范街”的招牌下,王入平还记得2009年底,她装修新房时,这条全长1180米北面断头的街道仅有4、5家早餐店,招呼装修师傅吃个午饭都困难。

  “现在这条街的餐馆、酒楼不下150家!还有茶庄、养身馆、酒吧等生活服务类型的小店。这些变化都发生在2012年底,突然有大量餐馆涌入百花大道。”王入平回忆。

  那一年,职教城东区的4所学校年初开工,当年就实现入驻办学,百花大道被赋予新的名字——职教城东区连接线,向北1.8公里即是贵州清镇职教城东区。

  去年,王入平被任命为百花社区岭北居委会党支部书记时,她发现常住居民数据令人咋舌的变化:由2008年前的170户猛增至1200余户,这一数字今年再度被快速刷新为1700余户。

  作为首批入住百花大道的居民,王入平欣然看着家门前这条路发生的极速变化,2012年,百花大道一下子就吸引了3家房开在此新建住宅小区,仅两年的时间,这里已是一房难求。

  “门面房就更抢手了,我们刚搬来时,售楼小姐嘴皮磨破企图说服我买时价每平方米2950元的门面,家里不宽裕,我哪敢买,现在20000元一平方米你还买不到了。”王入平虽对自己错失商机有些遗憾,但性格开朗的她随即哈哈大笑起来:“谁能想到职教城真能带火这条街呢?”    

  目前,我省有265所高、中职院校,76万在校生,已建成层次较为完善、专业门类齐全、规模适当的职业教育体系,办学条件明显改善,改革创新、开放融合的局面让人欣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