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新型城镇化 发展新动能

04.06.2016  01:15

    “十二五”期间,贵州省坚持“加速发展、加快转型、推动跨越”主基调,大力实施“工业强省”和“城镇化带动”主战略,城镇化呈现出速度较快增长、质量稳步提升的良好态势。截至2015年底,全省城镇化率达到42%,比2010年的33.81%提高了8.2个百分点,年均提高1.64个百分点。山地新型城镇化的推进有力地促进了全省经济社会发展,走出了一条有别于东部、不同于西部其他省份的发展新路。

    山地特色新型城镇化带动固定资产投资和居民消费增加,“”出了经济增长的强大引擎。2015年,全省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05万亿元,年均增长12.5%;固定资产投资达到1.07万亿元,年均增长29.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3283.02亿元;全省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到5128公里,实现县县通高速公路目标。

    山地特色新型城镇化带动资源要素集聚和城镇布局优化,“”出了城镇扩容的发展空间。“十二五”期间,全省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城市集聚资源要素能力不断增强,城镇建设与经济发展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经国务院同意批准实施的贵州省城镇体系规划,明晰了发展格局、定位、层级,“一核、一群、两圈、六组、多点”的省域城镇空间格局正在形成,黔中城市群培育初见成效,贵阳—贵安新区—安顺一体化发展趋势日益明显,城市层级进一步明晰,为城镇化发展提供了强力支撑。

    山地特色新型城镇化带动了产业升级和就业扩大,“”出了城镇建设的内生动力。传统“五张名片”“四个一体化”推动产业多元融合、转型发展,大数据、大健康、大旅游等新兴产业已形成贵州产业发展新名片,通过实施工业“百千万”工程,推动全省产业向高端化、科技型发展。

    吸纳就业能力增强。2015年城镇新增就业人口数72.7万人,比2010年的21.89万人翻了3.32倍。

    山地特色新型城镇化带动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发展,化出了扶贫开发的广阔天地。异地扶贫搬迁、农危房改造、“5个100工程”等重大政策同向发力,“十二五”期间实现减贫656万人,贫困发生率下降到14.3%。

    山地特色新型城镇化带动了城市功能增强和品质提升,化出了“多彩贵州”的崭新风貌。城市品质不断提升,城市功能明显增强。2015年全省城镇建成区面积达1453平方公里,比2010年增加461平方公里,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修改有序推进。

    山地特色新型城镇化带动了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化出了绿色发展的现实优势。生态建设稳步推进。以建设全国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为引领,“精明增长”“紧凑发展”的城市发展理念不断深化,海绵城市、建筑节能、“两场”建设、中水回用、绿道系统等取得积极成效。环境优势巩固加强。守底线、走新路、奔小康的发展理念得到践行,纬度、经度、海拔高度、温度、空气湿度、负氧离子浓度、和风的“六度一风”现实优势,为旅游业实现“井喷式”增长夯实了资源基础。(记者 陈毓钊)

 

[责任编辑: 罗近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