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日报》刊登《城市综合体,生活因你而美丽》

05.09.2016  18:41

贵州日报》刊登《城市综合体,生活因你而美丽

 

陈诚是贵阳花果园小区的一名上班族。三年多来,他一直很享受这里的工作环境。

公司就在花果园湿地公园边上,园内古树参天,美不胜收。凭窗眺望,是一片碧绿温润的湖。工作之余,同事们常会游园小憩,欣赏莺啼燕语、孔雀争艳,在天鹅湖驻足,看天鹅引吭、鸳鸯戏水……

在陈诚看来,花果园的生态生活就是每天迎着朝霞,听着鸟鸣,看天鹅游弋,呼吸新鲜空气。工作劳累之时,可以伸着懒腰凭窗眺望不远处的青山,凝望近在咫尺的一湖碧水,让山水灵气吹拂掉每一丝倦意。

在2015年全省100个城市综合体绩效考评中,花果园排名第一。这里囊括了住宅、商业、写字楼等物业形态,超市、医院、学校等生活配套一应俱全。尤其值得一提的是,花果园6平方公里小车河城市湿地公园、16万平方米的花果园湿地公园、10万平方米的中央公园、50万平方米的山体公园、4.2公里的公园大道、16万平方米的环球广场六园围城,让人生活在现代都市,又无比亲近自然。

曾有媒体做过调查,花果园因其六大主题公园,被认为是贵阳市最美的物业。

现在,花果园的六大公园,甚至成为许多外地游客慕名探访的旅游目的地。

在兴义,金州体育中心城市综合体功能配套完善,商业、办公、酒店、会展、文娱、居住等“六大主导功能”齐全,囊括了现代城市生产生活的基本要素,成为城市发展的新中心。项目平面布置运用了苗族头饰民族文化元素,立体造型运用了布依头帕民族文化元素,梦乐城运用了马岭河瀑布元素,《金州赋》将中国传统的活字印刷与地方文化相融合。富有兴义地方特色的文化元素,润物无声地融入城市建筑之中……

在贵州,越来越多的人住进这样的城市综合体里。

在这里,生态绿色是生活的底色——青山在屋上,流水在屋下;中有五亩园,花竹秀田野……

在这里,有一种状态叫现代时尚,繁华热闹不输北上广深。商业、办公、酒店、会展、文娱、居住,现代城市的生产生活状态在这里每天上演,井然有序。

坐拥繁华,却也不肤浅。贵州元素的应用,让这片土地独有的文化随着贵州人生长进城市的街头。苗乡侗寨、布依传说、乡音乡情,寻常巷陌,触手可及。

在这里,生活不只是劳作,还有诗和远方。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路径:因势利导建造绿色家园

四年来,全省100个城市综合体建设深入贯彻“五大发展理念”,按照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紧扣城镇化带动战略,遵循城市发展规律,走出了一条有别于东部、不同于西部其他省份的发展新路。

抓创新,在谋篇布局上用力。 从省级层面统筹推进全省城市综合体建设,坚持分层推进,实施分类指导。商贸综合、办公会展、文化旅游、产城联动、交通物流等五种类型引导城市综合体错位发展,商业、办公、酒店、会展、文娱、居住等六大主导功能囊括了现代城市生产生活生态的基本要素。《贵州省城市综合体布局规划》、《贵州省城市综合体规划设计技术导则》、《贵州省城市综合体地方文化元素应用指南》对100个城市综合体的综合布局、主导功能定位、商业业态优化、绿色建筑打造、地方文化元素及智能技术运用等进行了系统的谋划。在黔西南,兴义商城城市综合体以城市资源条件和需求为导向,抓住良好的区域优势,对主导功能精确定位,优化了商业业态,在城市的边际散发出了令人炫目的商业魅力;在安顺,紫云亚鲁王城市综合体汇聚发展力量,将几年前的偏僻之地打造成了城市繁华中心。

抓协调,在推进发展上下力。 为推动到2017年底基本建成100个城市综合体的既定目标精准实施,全省建立了省、市(州)、县(市、区)三级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强化项目检查、调度、评估和动态管理等举措,强化年度任务分解和整体目标把控。月调度、季分析、半年小结、年终考评,使得项目推进始终处于受控状态。2015年3月至今年2月,省联席办组织开展了“地毯式”检查,更是实现了对100个城市综合体项目的全覆盖、拉网式体检,实现了现场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的“一对一”、“对症下药”式精准服务,达到了底数精准掌握、问题精准查找、对策精准实施、目标精准管理的效果。

抓绿色,在品质提升上着力。 全省100个城市综合体紧紧围绕体现“贵州符号”,展现“贵州魅力”,彰显“贵州特色”的要求,在建筑单体、景观营造、空间布局上,至少应用地理、人文、民族、产业其中的三种以上文化元素,实现了项目、文化、产业相结合,切实将城市综合体打造成贵州“文化千岛”的“T型台”。突出绿色建筑、智能建筑技术应用,每个城市综合体均按照星级绿色建筑标准创建,推广应用集成物联网、通信网、互联网等智能技术,全面提升了城市综合体的数字化、智能化、信息化水平,实现了建设、服务、管理相匹配,成了智慧城市的“体验馆”。遵义国际商贸城城市综合体,打造自己的电商服务平台,将“万物进黔”和“黔货出山”相结合,着力把贵州特色产品推向全国,将全国优质商品引入贵州。

抓开放,在招商运营上发力。 在省级层面,连续三年组织招商引资专题活动,搭建平台引进世界500强和国际国内外知名企业入驻城市综合体,全面提升城市的经营水平和品质。积极搭建政银合作平台,省住房城乡建设厅先后与国开行贵州省分行等12家金融机构签订政银合作协议,切实推动了金融机构与城市综合体项目合作;连续三年举办100个城市综合体运营管理培训班,切实提高地方政府和各项目业主的招商运营水平。各地主动搭建招商引资平台,大力开展项目推介活动,推动城市综合体由“集团军”建设向“集团军”运营方向发展。目前,大润发、红星美凯龙、居然之家、星美影视等一批国内外知名品牌已入驻我省部分城市综合体,给城市繁华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活力。

抓共享,在示范带动上使力。 省级层面累计投入财政资金3亿元,支持城市综合体周边道路、给水、排水、燃气、电力、通讯、污水垃圾处理等基础设施建设。各地根据项目建设和运营的需要,积极配套完善周边市政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积极回应民众对美好生活的期盼。大力推进城市综合体和示范小城镇“结对子”活动,在产业上充分融合、就业上充分结合,将农产品订单式生产与城市综合体链条式销售相结合,将示范小城镇富余劳动力与城市综合体就业岗位相结合。湄潭“西部茶城”牵手永兴镇,二者在提供市场平台和特色商品上相互促进,实现了产城互动格局。

成效:综合体助力城市跨越发展

城市综合体作为引领城市发展的火车头、城市功能聚合的融合点、城市品质提升的加速器。推进100个城市综合体建设是我省实施山地特色新型城镇化、打造山水城市品牌的重要抓手。四年来,随着城市综合体建设不断向纵深推进,城市空间得到了拓展、城市功能得到了完善、城市品质得到了提升、城市消费得到了拉动,正助推贵州城市赶超跨越。

据省住房城乡建设厅提供的数据显示,自2012年省委、省政府提出重点打造包括100个城市综合体在内的“5个100工程”战略部署以来,全省100个城市综合体以助力城乡一体化发展为出发点,实现了城市经济“量”的跨越。100个城市综合体与其他“5个100”工程共同“起舞”,加快构建区域“经济走廊”,增强对二三产业发展的辐射带动作用,推动城市投资需求加速和消费需求倍增,带动房地产业健康稳健发展,成为城镇就业的新渠道。四年来的持续推进,100个城市综合体累计完成投资1006.6亿元,建成主导功能建筑315个,完成施工建筑面积1395.5万平方米,吸纳了近20万农民就近就业。在贵阳,花果园城市综合体的购物中心和330米地标级“双子塔”国际甲级写字楼交相辉映,打造了现代城市生活方式,成了引领城市时尚消费的“火车头”。

四年来,100个城市综合体以助推城市转型升级为立足点,实现了城市发展“质”的跨越。全省各地把城市综合体与城市生产生活生态进行完美链接,实现了业态组合、公共空间、平面布局、交通组织等要素融合;与吃、住、游、娱、购、业等现代城市功能聚合,彰显了“以人为本”的理念和情怀,进一步提升了城市品质品位和城市居民幸福指数,城市综合体已成为我省城镇化提质提速的重要平台。在毕节,招商花园城市综合体,将酒店、会展中心、高端写字楼和国际品牌商业广场等融为一体,打造了新的城市“会客厅”。在安顺,万绿城城市综合体,着力提升城市现代生活品质,吸引了“大数据”和“众创”等新经济形态聚合,筑牢了城市商业中心的根基。

四年来,100个城市综合体以满足城市现代生活为着力点,实现了城市功能“度”的跨越。各地优化项目功能业态,强化办公会展、商贸购物、交通物流、文化娱乐和社交休闲等多业态互补,推动单一项目向综合配置转型,弥补了以往城市布局上各组团分布散、规模小、商业匮乏、消费单一和档次较低的缺陷,以全新的商业业态满足了现代城市居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精神需求,为城市发展的持续性和宜居性奠定了基础。在贵阳,国际金融中心城市综合体,集金融总部办公、商务服务、贸易咨询、信息金融等高端服务业为一体,打造了高端城市商务的典范。

四年来,100个城市综合体以彰显地方民族文化为落脚点,实现了城市面貌“美”的跨越。各地充分彰显山地特征、民族特点、地方特色,打造了属于自己的城市美景,突显了城市形象和城市品牌,彰显了地方文化的独特性、直观性、艺术性、体验性,提高了城市的可阅读性和可识别性。六盘水明硐湖城市综合体和凯里苗山侗水城市综合体等项目,依山就势、以水为亲,充分体现山地城市风貌;兴义金州体育中心城市综合体、黔西水西城市综合体、荔波樟江国际城镇综合体等,应用苗族、侗族、布依族、彝族、水族等民族文化元素,将民族特点与时代风貌兼收并蓄;赤水黔北明珠文化城城市综合体,突出运用红色文化、历史文化和地方文化,着力完善城市休闲元素,为市民和游客营造了乐在其中的唯美空间。

目标:2017年基本建成100个城市综合体

2015年12月,中央召开城市工作会议。会议提出了“建设和谐宜居、富有活力、各具特色的现代城市,提高新型城镇化水平,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城市发展道路”的总体要求。

今年6月,省委、省政府召开全省城市工作大会,结合贵州实际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精神。会议提出,奋力开创新型城镇化建设工作新局面,创造各族人民更加幸福美好的新生活,开启了贵州建设山水城市的新篇章。

省委、省政府充分肯定我省100个城市综合体在推进新型城镇化进程中的积极作用,并提出“围绕打造100个城市综合体,促进现代物流、商贸会展、研发创意等生产性服务业在中心城市集群发展”的具体要求。

8月30日至31日召开的省委十一届七次全会出台了《中共贵州省委贵州省人民政府关于推动绿色发展建设生态文明的意见》,提出坚持山地特色城镇化路子,为生态“留白”,给自然“种绿”,实现山水、田园、城镇、乡村各美其美、美美与共,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意见》中关于打造绿色家园建设生态美丽新城乡的一系列重要论述,为我省城市综合体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在建设发展过程中,全省城市综合体将以彰显地域特征、民族特色和时代特点为出发点,添色山水城市;以体现山水风光、民族风情、特色风貌为突破口,美化绿色小镇;以突显功能齐备、设施完善、生活便利、环境优美为着力点,促进城镇居民生活便利。

“十三五”昂首起步,贵州再出发。在这个重要的发展节点上,贵州紧盯到2017年底基本建成100个城市综合体的目标,计划直接和间接拉动投资约1万亿元左右,拉动全省城镇化率提升3个百分点左右。在2020年前,引导各地结合实际,按照城市综合体标准,自行培育一批城市综合体。

这是推进目标。全省各地满怀“功夫必须在我,功成不必在我”的责任感和“时不我待,久久为功”的使命感,按照既定的时间表和路线图,协调推进、统筹发展,将城市综合体打造成助推城市跨越发展的主阵地。

这是发展愿景。全省100个城市综合体正成为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和新型城镇化推进的战略高地,响应发展需要,呼应民众期待,提升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文章来源 9月2日《贵州日报》5版 编发 王卫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