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最美家庭”——蔚然家风 最美于斯

19.05.2016  20:59

  关注第二十三个国际家庭日

  本报记者 肖 菡

   核心 提示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是社会和谐稳定的基础。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5月15日是第23个国际家庭日,省妇联组织“明礼知耻 崇德向善在家庭”活动以来,在全省寻找到“最美家庭”3500多户,其中不少获得全省乃至全国表彰。今日让我们一起走近部分获得表彰的贵州“最美家庭”,感受润泽心灵的优良家风……

【荔波县张雁泉家庭】 助人善行 和睦之家

  张雁泉一家用小善积大爱,以和睦生和谐,用一个家庭的力量,改变了贫困乡亲和留守儿童的命运,影响了更多人的信念,收获的是整个社会的祝福和尊敬。

  在茂兰生态保护区工作的张雁泉,工作职责就是要保护好区内的自然生态。开荒种植马蓝是荔波村民历来的习惯,但传统种植方法产量不高对森林破坏性很大。

  在妻子的提议和陪伴下,他们一起深入村民家里,了解情况,思考解决办法。通过3年的探究,夫妻二人掌握了马蓝的生物学特性和一套用稻田种植马蓝及青黛加工较成熟的新技术,并经常到村民家中手把手传授。他们帮助建立青黛加工专业合作社,马蓝种植面积从最初的8户16亩试验示范田已发展到如今的326户986亩,户均收入近4万元,年产值2958万多元。

  张雁泉还专门申请注册中国南方喀斯特农村社区技术培训学院,聘请专家为村民传授技术,自己和妻子一起主持并担任指导教师对村民进行培训。他亲自执教开展竹编艺术培训,学员们用茂兰喀斯特优质慈竹编制成薄如蝉翼、细如发丝的平面竹编作品,实现了不出门打工就能赚钱致富的愿望。乡亲们都把他和妻子视为最亲的贴心人。

  为帮助贫困山区孩子上学,夫妻二人十年网上奔走,集结八方关爱,与国内外近2万名网友爱心接力,为贵州贫困山区孩子募集爱心物资和善款价值200多万元,帮助山区近千名留守儿童重返课堂,为他们建成存爱图书室26个、环境教育中心2个、爱心医务室10个。

  张雁泉的网络博客“爱存青山”与希望大地助学工作室已累计资助山区留守儿童2266人,存入首次资助款80.66万元,并在每年新学期开始前续存,为众多贫困学子提供助学资金支持。

  寒冬来临,因家里棉被紧缺,不少贫困孩子每逢周六把棉被背回家,周日又将棉被背回学校。夫妻二人设立了“爱存青山 温馨被子”暖冬行动计划,通过互联网将爱心慈善给予指定的贫困受众对象。目前,已购床上用品214件套,价值51240元,建立爱存青山筑梦宿舍4个,解决了214名留守儿童背着棉被来回跑的困境。

  夫妻二人还挑起了救助贫困重病儿童的重任。6年来他们先后为患先天性脸部巨型肿瘤的覃免,患脑部肿瘤的郭兴畔,患先天性风湿心脏病的何伟伟、申晗熙、莫朝浪,患腹腔肝脏巨大囊肿的女孩蒙彩秀,发起爱心救助,募集爱心善款68.36万元,并分别将他们送到北京、上海、成都等各大医院救治,拯救了他们稚嫩的生命。

  深受父母行为影响,女儿张高令子也积极主动帮助身边的贫困同学。在参加由中国少年儿童基金会、共青团中央影视中在京举行“奥运福娃牵手”活动中,张高令子讲述了家乡孩子因贫辍学的故事,在场的企业家们无不热泪盈眶,竞相购买她带去的仡佬族民族服装。张高令子将所得善款捐赠给荔波县玉屏镇第二小学购置体育教学器材和学习用品,受到了全校师生的热赞。

【花溪区黄永绂家庭】 阳光妈妈 温暖之家

  71岁的黄永绂是贵阳市花溪区3537厂退休职工,现为贵阳市花溪区阳光妈妈志愿者协会会长。

  她和普通家庭的贤妻良母一样,尊老爱幼,勤俭持家,还有一手好厨艺。但她也有一点不一样,她把母亲的爱送给了一个需要帮扶的特殊群体。

  自2012年到花溪阳光就业家园当一名阳光志愿妈妈后,在她的教育和感召下,全家人都成为爱心志愿者,加入爱心行动队伍。

  黄永绂常说:“我们多挽救一名戒毒员工,也就多挽救一个家庭,同时给社会带来一份平安。

  退休以来,她一直从事传统文化及禁毒公益宣传教育活动,用亲身经历和体会,到单位、社区、学校、戒毒场所、阳光家园等进行禁毒预防和传统文化知识演讲,并用真情去帮扶戒毒康复人员树立自尊,早日身心康复,回归家庭和社会。

  早在四年前,黄永绂就被新闻媒体评为“公益达人”,并多次被贵州省禁毒委推选为“优秀禁毒工作者”。她所带领的阳光妈妈志愿者团队于2013年荣获省妇联“贵州省三八红旗集体”称号。2015年6月,阳光妈妈志愿者协会被推荐为“全国禁毒工作先进集体”,黄永绂作为阳光妈妈志愿者协会代表去北京出席全国禁毒工作先进集体代表、先进个人表彰大会,受到习近平总书记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并在表彰大会上作事迹报告。她的先进事迹曾多次在中央、省、市电视台、广播电台及有关报刊报道。

  黄永绂于2010年开始介入社区戒毒、社区康复工作,2012年初走进花溪阳光就业家园帮扶戒毒员工。她不计时间和报酬,每天与员工坐交通车上下班,并同进午餐。为更好地帮扶戒毒员工,她提出了“有家就有妈,有妈才是家”的宗旨,发起成立阳光妈妈志愿者团队,用母爱去打开孩子们的心扉,让党的阳光照进他们的心田,

  2013年底,贵阳市花溪区阳光妈妈志愿者协会成立后,黄永绂担任协会会长和法人代表。在她的感召下,阳光妈妈志愿者由几十名发展到今天的500余名。她带领广大志愿者,帮扶救助戒毒员工200余人次,走访戒毒员工家庭100余次,为3对戒毒员工在阳光家园举办了婚礼,化解矛盾50余起,为多名戒毒员工回归并自主创业建立了跟踪服务工作机制,开展禁毒预防宣传“七进”活动近百次,进场所为戒毒学员送关爱100余人次,放映禁毒宣传片50余场。同时在阳光家园举办了员工与志愿者“生日同乐会”、联谊会、传统文化讲座、书画笔会、趣味运动会等,并经常与员工开展谈心及进行家访,帮扶和救助困难家庭。目前黄永绂已成为康复人员最信赖的倾诉对象,大家亲切地称呼她为“老妈”。

  经过艰苦细致的教育感化工作,戒毒员工有了归宿感,劳动积极主动了,身心得到不同程度的康复,精神面貌和文明行为习惯明显好转。黄妈妈说,能够带领一群人,做好一件事 ,干好一辈子,这就是我们家的家风。

【修文县李正磊家庭】 共抗病魔 真爱之家

  12年的陪伴照料,让修文县国税局的李正磊把妻子从癌症死亡线上拉了回来。这份执着的爱,抗击了病魔,创造了奇迹,演绎了现代爱情神话,撑起了大写的家。

  2002年,妻子被查出“脑癌”中期,晴天霹雳击懵了李正磊。他不相信,平时爱唱爱跳、身体结实的妻子从此就要在病榻上度过年轻的一生。他将即将中考的儿子托付给年迈的母亲照看后赶到了医院,悉心照料妻子。

  在手术、放疗、化疗期间,李正磊每天给妻子喂饭、喂药,给妻子讲故事、谈人生、谈儿子的将来……胡素琴的病情有了基本好转后,出院回家疗养。然而,3个月后,癌细胞复发,胡素琴全身瘫痪,大脑失去记忆。医生诊断癌细胞已入晚期,生命无法挽回,基本上不可能活过当年的“国庆节”。

  争取是生的希望,放弃是死的归宿。李正磊将妻子接到县医院后,一边配合医生为妻子进行保守治疗,一边四处打听治疗癌症的良方。一位老中医建议他用新鲜的三角风和艾草等中药煎制后,将药水倒在木盆里给病人泡澡,会有一定效果。他立即请木匠打了一个直径1.2米的木盆抬到医院病房里,利用周末时间走乡串寨购买三角风和艾草等中药材。由于每次需要大约10公斤药材才能煎制,他只好动员生活在农村的战友和亲朋上山采药。无论春夏秋冬,每天下班后的第一件事就是为妻子煎药泡澡,并进行搓脚按摩。

  12年来,为妻子煎药的锅烧烂了六口,耗去的中药材要用吨数来计算。

  听说贵阳有一个中药方子效果好,他背着妻子来到贵阳治疗,并将一疗程33天,药价5000元的药购了回来,至今还在坚持服用。听说镇远县一名病友长期服用当地的一种中草药,后复查癌细胞已不复存在,他立即赶往该县寻访。无论医生的治疗方法有多奇特,他都照办。昆明一名战友告诉他,云南有一种名叫雪莲花的中草药与新鲜牛奶混合服用能治此病,他不加思索地赶到昆明购买……

  在他的眼里,只要有一线希望,哪怕是天涯海角他也要去走一遭,哪怕是上刀山下火海他也要试一次。在他的悉心照料下,妻子的病情逐渐好转。从县医院回到家里后,胡素琴能慢慢下床,扶着床沿挪动脚步,但记忆力差,神志不太清楚。李正磊中午下班回家,一字一句地教妻子说话识字;下午晚饭后,搀扶妻子散步,锻炼腿部肌肉;晚上,放妻子爱听的音乐,随着妻子咿咿呀呀的声音唱歌,锻炼妻子的发音能力。

  2012年底,经省医专家复查,脑内残留的20%的癌细胞已钙化。患病至今12年了,胡素琴已能正常与人交谈,还能料理日常家务。

  李正磊和妻子与癌症抗争绝路逢生的故事在社会上传开后,四面八方的病人及家属,甚至移居意大利、法国的华人都来向他请教。2010年7月至今,有来自全国30个省市区及港澳地区的近1000多个病人或家属向他寻求帮助。面对众多病人,李正磊都无私地将医生的联系电话、药的配方和自己的QQ号发给大家。在他内心,永远愿与广大病友之间搭起一座拯救生命的爱心桥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