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松桃田儒文:绝症支书“挑大梁”

01.09.2014  17:12

               

                                                     

  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

 

——臧克家

 

凉风习习,秋意渐起。沿着326国道,车子在海拔一千多米的黔渝边区崇山峻岭上蜿蜒盘旋,不时见山头云雾缭绕,空气格外清新。颠簸几小时后,好不容易才到达松桃自治县红色革命根据地之一的甘龙镇。据说,1934年10月,贺龙、关向应两位将军曾率领红军在这里建立了严家坡苏维埃区政府,至今遗址犹存  ……在距甘龙镇约七八公里的浑泉村半山腰上,住着一党龄37年、任村干部31年、长时间挂着“引流袋”走村串寨的绝症支书田儒文。

一个普通的绝症村干部,他身后究竟藏着什么动人的故事,令十里八乡的群众络绎不绝地赶来探望。

 

      退伍回乡当上“村官”

 

        1974年,田儒文初中毕业后,因家境贫寒,再也没有跨进学堂门。1976年3月,刚满19岁的田儒文应征入伍,到湖南省怀化市某部队当工程兵,任过班长、排长等职,多次受到部队表彰。1980年12月,田儒文退伍回到浑泉村。村民们见田儒文年轻,见过世面,脑袋瓜子灵,就选他当支书。

看到村里“一穷二白”,路不通,产业匮乏,人均收入不足300元,这样的“家底”。田儒文自今想起都心有余悸。

穷思变,变则通。田儒文说,浑泉村土地资源丰富,适宜种植烤烟,并逐组召开村组会,征求群众意见,但是支持的人不多,担心亏损。1983年,田儒文以身作则,率先种了10余亩烤烟,并精心管理,当年创收2万余元。

“我富了不算富,大家富了才是真的富。”田儒文坦诚地说。

见田儒文种烤烟成了“万元户”,村民们红了心,才甩开膀子大胆种烤烟。

1984年,田儒文发动全村种烤烟600余亩,当年产值达150余万元,群众收获了钞票,也收获了信心。1985年,田儒文通过连片种植烤烟,节省了大量的物力人力,成为全县种烟“明星村”。

“感谢田支书鼓励我种烟,身患绝症,挂着‘引流袋’也常到家里来指导技术一心让咱老百姓脱贫。”堡上组残疾人田儒恒动情地说。如今,在田儒文的帮助下,种烟100余亩,建起烤房5个,每年收入逾30万元。

像田儒恒这样的种烟大户,该村有43户,直接受益1000余人,人均收入提高到今年的5000余元,是1983年的近20倍。2014年,全村种烟1400余亩,占全镇任务的三分之二,按每亩3200-3500元计算,预计创收450余万元。

如今,烤烟已经成为该村的“黄金”产业,全村走出一条“金叶致富”的康庄大道。

 

                                              身患癌症依然坚守岗位

 

时运不济,命途多舛。2000年4月,田儒文正在烤烟地里给烟农讲解病虫防治方法,突然感觉右下腹剧痛,后经多家医院诊断,均确诊为胰头癌。 

“党培养我近二十年,还没有给群众办到事,我不能就这样被病魔打倒。”看着检验报告,田儒文显得很坚强。

在湘西自治州医院,田儒躺在病床上,一边接受化疗,一边电话了解村里的工作情况,心里依然惦记着群众,村民们很敬重他,都从十里八乡赶来看望他,并为他捐款1万余元,连几名五保户都感动得捐出仅有的零花钱。

凭着非凡的毅力和坚强的意志,田儒文与癌症苦苦抗争了10年,治疗费花去20多万元。多年来,他不仅带领群众种烟致富,还争取210万元建设新农村,硬化1.3公里村组路,立面改造23栋房子,给群众修建瓦房,使村容村貌焕然一新。

2010年,他积极成立“鑫养殖专业合作社”,发展社员7人,养殖大户10余户,带动20余人就业,当年创收50多万元。。

“病情稍有好转,田支书不顾医生劝说,就匆匆赶回家,穿梭于村村寨寨。”村民田茂勇哽咽着一边说,一边转过头用纸巾揩眼泪。   

转入重庆市西南医院住院的3个月中,正值村里道路硬化,为了不耽误道路硬化时间,田儒文多次电话给其他村干部,叮嘱他们要把公路建成群众满意的致富路、幸福路,经得起历史检验。

尽管病魔缠身,但田儒文并不畏惧,而是义无反顾地把群众当“家人”,把群众之事当“家事”。

        “得癌症10年来,田儒文没有一天在家好好息过,就是年三十夜,都还要给五保户送肉送米去。”妻子李伦英说。怪不得他与五保户的感情那么好。

“田儒文是村里的好支书啊!办事公平公正,群众需要什么帮助,他总是想方设法办。”梅坨组年过古稀的赵成泽说到田儒文就不断竖起大拇指。赵成泽说,他与村民发生土地纠纷,田儒文身患绝症,多次协调才化解了矛盾,双方和好如初。

“体会到生命的短暂,才更觉得身体越是有病,就越想干更多的事来报答乡亲们这份厚重的信任。”田儒文的话令去看他的群众十分感动。

田儒文舍小家、顾大家,不断给群众兑现承诺,用实际行动诠释人生意义,是人民的公仆。

 

一门心思为民谋发展 

 

要想富,先修路。由于浑泉村偏僻落后,自然条件恶劣,群众出行困难。2006年,身为支书的田儒文见浑泉至田坝村级公路未通,就萌生要拉通,让群众“甩”掉肩挑背驮历史的想法,带动群众致富。

敢想敢做,雷厉风行。当过兵的田儒文不愿苦熬,积极“上跑”,协调了21万元修路。

群众听说村里要修路,大伙高兴极了,都愿投工投劳。田儒文很聪明,脑袋瓜子灵,点子多,为修路节省很多开支。他带领村民蹲点鏖战两个月,饿了就啃干粮,累了就倒在碎石上歇一歇,终于修通长6.49公里、宽3.5公里的公路。

“田支书是病得那么重,身挂‘引流袋’,躺在床上仍然牵挂村委会是否装修好、办公用品是否购齐,还每月亲自组织党员干部学习文朝荣先进事迹等……”镇党委书记龙秀福十分感叹。

一名党员一面旗。在村主任赵鑫的记忆里,哪里困难,哪里就有田儒文的身影。

2000年,茶坡组吕文学家房子被大火化为灰烬,田儒文不仅送去300元,还把其家人接到自己家里来住……

“自己连治病都没有钱了,还给贫困大学生送钱去,是大家值得学习的榜样。”镇长张著升对田儒文的举动啧啧称赞。

给贫困村民办低保、帮助五保户建房、为群众协调纠纷……

“这些年多亏田支书带领我们修路、种烤烟,家家都找钱脱了贫……”村民田茂勇道出肺腑之言。

当过兵的田儒文性子急,办事认真:“群众的事他从来看得很重,办得很及时,免得耽误。”村民田志兵说。

2014年6月,经过多年的医治,田儒文的病情得到大大改观,为了更好的治疗效果,医生将一根长30厘米的“引流管”从他的腹部打一个孔,再把手术后残留的液体抽出来,便于伤口痊愈。

尽管田儒文身患绝症,任村干部30余载,但始终尽职尽责,30载如一日

兢兢业业,无私奉献,没有豪言壮语,诠释了共产党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铮铮誓言,把全部的爱给了群众,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书写不平凡的诗篇,奏响一曲优美动听的乐章。

 

 

 

(唐义长  唐明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