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榕江三宝侗族结婚不入洞房

27.01.2015  18:33

    1月25日,贵州省榕江县三宝侗乡忠诚镇宰章侗寨一名侗族后生与本镇平松侗寨一名侗族姑娘喜结良缘,这是新娘(右)在家门口打扮等待接亲婆的到来。杨成利 摄

    1月25日,贵州省榕江县三宝侗乡忠诚镇宰章侗寨一名侗族后生与本镇平松侗寨一名侗族姑娘喜结良缘,这是新娘和伴娘入门后侗族老人在祭祖。杨成利 摄

    新华网贵州频道1月27日电 1月25日,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榕江县三宝侗乡忠诚镇宰章侗寨一名侗族后生与本镇平松侗寨一名侗族姑娘喜结良缘,婚礼仍沿袭传统的“行歌坐夜、不拜堂、不入洞房、不落夫家”等古朴的婚姻习俗。

    虽然自由恋爱媒聘婚在三宝侗乡已占主要地位,但男青年通过“行歌坐月”确定对象后,仍然要象过去长辈主婚制那样,经过求亲、订亲、订婚等过程,然后才择吉日举行迎娶婚礼。

    婚礼当晚,郎家请接亲婆前去接新娘,新娘邀约“商嘎”(侗语,即歌手)和伴嫁姑娘数人随接亲婆前往郎家。新娘按选好的良辰准时进门,新娘跨入大门时,拎起事先放在大门槛外边挂着银项链的一把糯禾,抬起左脚跨入门槛进入堂屋,将糯禾放在神龛下,然后坐在傍中柱的板凳上,“商嘎”和伴嫁姑娘分列左右,接下来进行祭祖。有趣的是,新娘不与新郎拜堂,也不入洞房,更不与新郎同宿过夜,而是和“商嘎”及伴嫁姑娘一起与新郎请来的男歌手对唱琵琶歌、酒歌到天亮。第二天由新郎及同伴送新娘和“商嘎”及伴嫁姑娘回新娘家(侗语称转优),婚礼才算结束。

    “转优”后新娘即住在娘家,过去要在娘家住三年以上,如今至少也要翻一个年头。新娘之所以“不落夫家”,一来是要报父母的养育之恩;二是舍不得同伴,还要回到月堂与同伴做伴,直到同伴都有了对象才分散,才到新郎家长住。(杨成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