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民族报》创刊30周年座谈会举行

03.02.2016  12:06
    1月29日,贵州民族报社职工纪念《贵州民族报》创刊30周年座谈会举行。省民宗委党组书记、主任吴军,省委统战部副部长王茂爱出席并讲话。省民宗委副主任左朝刚、省内有关媒体负责人出席,本报全体员工100余人参加座谈会,共同庆祝《贵州民族报》30周年华诞。     吴军在座谈会上说,《贵州民族报》作为宣传民族工作的重要阵地之一,创刊30年来,紧紧围绕政治性、政策性、导向性和可读性的办报指导思想,在宣传传播党的民族方针政策、推动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发展上发挥了独特的作用,社会影响大、宣传效果好。近年来,面对新时期网络媒体、自媒体等新媒体的挑战,《贵州民族报》在克服困难中前进,在迎接挑战中发展,走出了一条自己独特的发展之路,为下一步发展积累了宝贵经验。     吴军强调,面对“十三五”开局之年民族工作的发展,《贵州民族报》要发挥“四个作用”:一是要发挥好阵地的作用。宣传好党对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关怀,让中央、省的声音传递到民族地区老百姓的心坎里。二是要发挥好宣传窗口的作用。宣传、反映、报道好少数民族地区的改革开放,如今高速、高铁、产业园区、大扶贫、大数据、大旅游及城镇化建设等在民族地区发展风生水起,要反映好、描写好、宣传好这些新发展、新成就,让国内外读者通过报纸深层次了解贵州。三是要发挥好桥梁纽带作用,承担好党和政府联系少数民族群众的桥梁和纽带作用。把少数民族的声音通过报纸全面、客观、准确的反映出来。四是要发挥好摇篮的作用。要在大力弘扬民族宣传主旋律的工作目标下,培养和塑造一批民族新闻人才,使新闻采编队伍茁壮成长,更好地为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发展服务。     王茂爱在讲话中说,30年来,《贵州民族报》创办至今虽经历风风雨雨,但经住了岁月的考验。作为全国第一家时政类民族新闻媒体,《贵州民族报》不仅是宣传党和国家民族政策的重要阵地,也是培养优秀的民族新闻工作者和民族文学创作人才的乐园。30年来,《贵州民族报》不仅传播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好声音,也对一些不和谐的声音起到正本清源的作用,为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发展营造了良好的舆论环境。     《贵州民族报》社长、总编辑在作工作汇报时说,作为全国首家民族时政类报纸,《贵州民族报》从1986年创刊以来,一直坚持政治家办报的原则和民族特色办报方针,始终围绕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和民族工作大局开展宣传活动。30年来,报社各项事业不断取得新进展,是我省纸媒在外省成立记者站最早最多的媒体之一,在报纸发行量最好的时期,单期发行量最高时达20万份。30年来,《贵州民族报》不断强化“政治性、政策性、导向性、可读性”的办报指导思想,当好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守夜人”,大胆探索、大胆创新,不断完善办报措施和丰富办报手段,按照“政治素养、政策素养、理论素养、业务素养”要求加强办报队伍建设,把报纸办成具有政治价值、社会价值、经济价值作为办报价值目标追求,实现了“顶天”“立地”的办报总目标,“顶天”,即不折不扣坚决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的重大决策、重大部署以及省民宗委党组的工作要求,保持同党中央一致,宣传不走样;“立地”,即坚持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群众,深深扎根于人民群众之中,使报纸在个性报道特色中实现宣传、传播党的政治主张。使报纸的“政治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谐统一,各项事业迈上了新的发展台阶。     《人大论坛》杂志社社长陈政以及贵阳日报有关负责人出席座谈会并讲话。本报副总编辑覃敏笑、瞿大喜分别主持座谈会。本报员工退休代表、原总编辑罗家俊,以及本报十个州、市、区工作站代表,员工代表在会上发言。     座谈会上,与会嘉宾代表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文娱活动。座谈会活动由贵州省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开发促进会、中华民营企业联合会、贵州省福建总商会赞助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