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水滴石穿 摆脱贫困

03.04.2015  09:51

水滴石穿 摆脱贫困

——贵州省党政代表团福建学习考察侧记

3月31日,省党政代表团在宁德考察。张丽 摄

    扶贫攻坚结硕果,富民强省谱新篇。

    3月30日至31日,贵州省党政代表团踏访福建,实地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宁德工作期间,系统提出贫困地区脱贫致富的前瞻性思维和战略性举措,认真研究贯彻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关于新时期扶贫开发的指导思想。

    这是一片充满希望的土地。宁德,曾是全国18个集中连片贫困地区之一,历届党委、政府始终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不放,坚持践行“弱鸟先飞”“滴水穿石”的精神。如今,这只“弱鸟”腾飞,成就了一个扶贫攻坚的“宁德样本”。

    这是一片生机盎然的土地。“美丽乡村”建设,让越来越多的福建乡村以绿为底,以美为形,以人为本,“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在这里呈现出神形兼备、丰盈充实的全域化格局。

    这是一片奔腾开放的土地。“福建是‘一带一路’布局与自贸区建设两大政策利好重叠的省份”,当地党员干部挂在嘴上的这句话,彰显了“清新福建”获得在更高水平、更广阔领域扩大开放的全新语境。

    这是一片活力迸发的土地,战略性新兴产业向高地进发,转型升级再添新“章节”,精心构筑发展平台,努力推动产业升级,竭力开发智力源泉,借力合力共织智囊,大平台就此撑起,大发展更是令人期待。

    这是一片激情昂扬的土地。在“马上就办”“四下基层”的号召下,党员干部深入基层,走向群众,把干的足迹印在田间地头的泥泞里、港口码头的风雨中、农家小院的冷暖处,把人民的期待变成实在的举措,把人民的希望变成生活的现实。

    这是一曲扶贫攻坚的宏大交响乐,是从执政者到老百姓的“大合唱”,激昂,深邃,涤荡在海的那边,启发着山的梦想。

    贵州省党政代表团踏上了这片创造奇迹的土地,学习宁德经验,树立志气信心,打响摆脱贫困攻坚战。

     百姓富 生态美

     把生态环境保护作为扶贫开发的生命线

    好山好水好福气,清新福建任呼吸。

    车行之处,青山隐隐,碧水中流,草木飘香,进入宁德市霍童镇邑坂村,写意式的山水,宛如一支斑斓彩笔,在空间画板上晕染出美丽乡村。

    花卉苗木、草药经济、生态农业星罗棋布,休闲观光、摄影写生、寻根探史蓬勃兴起,农宿避暑、运动探险、养老养生让这个大山里的小山村成为城里人热门的度假目的地。

    茶叶、灵芝、林竹,小山村的寻常土货,成了人气商品。对城里人来说,这是“来自绿水青山的问候”,对村民来说,这是“金山银山的收获”。

    生态美,生产美,生活美,棒棒接力,妙笔不断。小山村呈现的活力、富足、幸福、美丽和文化底蕴,为扶贫开发、巧借山水、盘活资源作了生动的注解,让“美丽乡村”孕育出多彩多姿的“美丽经济”。

    绿水青山,是人民幸福生活的底色。福建省实现百姓富和生态美有机统一的扶贫开发实践,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化为生动的现实,赋予这片绿水青山新的生机和活力,令代表团成员赞叹。

    将考察学习视为一次思想寻根之旅,黔西南州州委书记张政感叹:“来之前我就很期待福建之行,果然,我们看到了百姓富和生态美有机统一的扶贫开发样本。宁德的扶贫成效,是多年逐渐形成的,今后,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赵克志书记和陈敏尔省长的具体要求下,我们会继续建设好黔西南,让黔西南在天蓝、地绿、水清、人和、业兴的环境下,跨上新台阶,取得新成绩。

    毕节市委副书记、市长陈昌旭说,宁德的扶贫开发实践,以生态保护为扶贫基线,以人民幸福为扶贫主题,给了毕节试验区不少启示:良好的生态环境也是生产力,应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把扶贫开发和生态建设结合起来,更坚定地走出一条“机制活、产业优、百姓富、生态美”的特色发展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