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江口县:水利扶贫惠山区

27.07.2015  09:57

      江口位于贵州东北部,是典型的农业山区县,也属国家级贫困县。全县总人口23万多人,农业人口21.3万人,约占全县总人口的92.6%。未实施水利扶贫之前,全县水利用系数仅为0.35左右,人均保灌面积0.29亩,人均有效灌溉面积0.65亩,21.3万人存在饮水不安全问题,  农村绝对贫困人口达到10万余人。

        自2006年实施水利扶贫工作中以来,江口得到国家水利部地鼎力支持,陈雷部长百忙之中深入我县视察水利扶贫工作,定点帮扶江口的水利部农水司、灌排中心领导和相关专家也曾多次实地开展指导。领导的重托和期望,有效调动群众投工投劳近200万个工日,已建成的500余处惠民工程在江口境内遍地开花,效益凸显。截止2015年6月底,全县水利用系数达到了0.46,人均保灌面积增至0.48亩,人均有效灌溉面积增至0.78亩,17余万人告别饮水不安全,  农村绝对贫困人口减少到45600人......

                                  建机构,争项目

        为切实抓好水利扶贫工作,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成立了以县委书记任组长、县长任常务副组长,分管副县长及县人大、县政协联系领导任副组长,县直相关部门及各乡镇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水利扶贫工作领导小组,在调研的基础上,出台了水利扶贫实施方案,县与乡(镇)签订了工作责任书,每年将水利扶贫工作列入全县年终综合考核的重要内容进行严格考核奖惩,并把考核结果作为干部选拔任用的重要依据。建立健全了副县级以上领导联系制度,乡镇主要领导牵头制度,驻村干部蹲点制度,村干部、县乡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视察制度,受益农户和社会各界舆论监督制度,在全县形成了主要领导高度重视、干部群众积极参与、工程队伍合力攻坚的水利扶贫工作新格局。在项目争取中,按照“一个项目、一笔工作经费、一个工作班子、一套工作措施”的办法来抓,对重点预备项目实行了“项目申报任务分解、部门负责、共同协调推进”的工作机制,争取项目类型实现了全覆盖,2006年至今累计争取项目资金13余亿元,约是“九五”和“十五”水利规划投资总和的26倍。

 

                                      强意识  ,抓建设

        在实施水利扶贫工作过程中,一是强化服务意识,积极服务和改善民生,农村饮水安全项目采取“先集中,后分散”的原则,重点推行“四种建设模式”,着力解决缺水区、深山区和受污染区的严重饮水安全问题。“一年四季望天水,有女莫嫁高背里”。江口县官和乡高背里村民组,山高水低,农户须到几里外取水,一瓢水往往要反复使用几次,生存条件极差,寨子里80%以上的男青年因讨不上媳妇,无赖选择外地打工和异地搬迁,是有名的“光棍村”。为解决该组的饮水问题,该县水务部门专门组织技术人员实地寻找水源,并通过召开村民群众大会集体讨论,进行水源对比论证后,投入项目资金128.4万元实施完成了该组饮水工程,确保家家户户用上了自来水。“昨日肩挑水,今日自来水,以后我们不仅可以从繁重的挑水劳作中解脱出来,再已不用愁儿子取不上媳妇了”村民杨昌发一脸的喜悦。二是强化质量意识,积极打造民心工程。在确保工程质量上,畅通行业与社会监督渠道,创新实行“法人单位、监理、项目乡镇主要领导和项目村主任”四支笔齐签报账制度,从源头上杜绝了工程质量和干部失职问题,为打造民心工程填补了监管制度空白,有力保证了工程建设质量。三是强化效率意识,提高服务效率。把效率意识放在推进水利工作的突出位置,切实采取有效措施,明确了工作责任,理顺了各种关系。在项目申报和工程建设过程中,实行跟踪管理,限时办结,限期完成。同时,县水利扶贫工作领导小组及时研究解决工作中出现的困难和问题,有效保证了水利扶贫工作的顺利推进。四是强化安全意识,促进人水和谐。在生产安全上,把安全工作放在决定水利事业发展成败的高度,严格执行各项安全制度和监管制度,层层签订安全责任状,定期组织专业人员现场对工作人员作安全知识培训和讲解,提高从业人员预防安全事故和执行安全措施的能力,以确保安全生产。在资金安全上,严格项目审批制度,严把各个关口,加强资金监督管理,确保项目资金安全。同时,严格有关规定,加强教育培训,确保干部安全,几年来,未发生一起水事安全事故,水务系统无一列违规违纪案件发生。

                                抓产业,重实效

      在水利扶贫项目实施过程中,着力加强部门联动、群众参与和产业调整,确保水利扶贫工程真正发挥效益。一是实行项目互补。对农发项目、扶贫项目、烟水配套项目和水利建设项目等进行统筹规划,进行项目互补。如县水务部门实施的水土保持防治工程与县烟草部门实施的烟水配套工程就十分注重项目的优势互补。既保护了耕地,满足了考烟生产基地农作物的用水需要,又改善了群众生产生活条件,确保工程效益最大发挥。二是推动产业发展。注重水利项目与产业结构调整相结合,形成水利项目围绕产业配套服务。如闵孝镇鱼粮溪村自水利基础设施完善以来,农户积极参与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大力投身于农业产业化发展,自筹1068万元,争取帮扶资金546万元,组建农业合作社,建设高标准果蔬基地,基地种植各类果蔬2550余亩,农民人均纯收入达7000余元,成为远近闻名的富裕村。三是吸纳群众积极参与。通过大力宣传,积极动员,广大群众踊跃参与水利扶贫建设,特别是“民办公助”项目非常明显。我县坝盘乡张屯村受益群众投劳折资46万元建设项目区田间渠道8条12km,解决了678亩农田灌溉问题。同时,各施工队大量吸纳返乡农民工、当地群众参与建设,最大限度地解决返乡农民工和广大因旱绝收,有效解决了农村劳动力就业,开辟了就业渠道,促进了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使工程在实施过程中较好地发挥了社会效益。

                                                                                  刘仕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