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牢牢守住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未负青山 赢得金山

20.09.2016  08:04

未负青山 赢得金山

——贵州省牢牢守住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的实践与启示

    2015年6月,在贵州考察调研的习近平总书记殷切嘱托:希望贵州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守住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培植后发优势,奋力后发赶超,走出一条有别于东部、不同于西部其他省份的发展新路。

    习总书记对贵州工作的重要指示,给贵州发展确立了根本遵循、理论指导和行动指南。贵州上下深刻认识到,唯有牢牢守住生态底线,才能守住发展根基,拥有未来;唯有牢牢守住发展底线,才能建设更美的生态,更富裕的生活。

    牢记嘱托,不负青山,赢得金山。贵州正按照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一起守、两个成果一起收”的要求,经济增长速度和生态环境质量稳居全国前列,不断缩小与先进地区的发展差距。

     一场发展理念和发展方式的深刻变革

    从地图上看,贵州就像一只美丽的多彩凤凰栖息在云贵高原上。曾几何时,美丽而贫穷,是这只彩凤的真实写照。作为欠发达省份,贵州经济贫困与生态脆弱叠加交织,有些地区“看山山光、看水水荒”,陷入“越穷越垦,越垦越穷”“贫困—破坏—进一步贫困”的恶性循环。

    围绕发挥示范作用,为西部欠发达地区实现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一起守、两个成果一起收”探索可借鉴复制的有效模式和经验,贵州正在经历一场发展理念和发展方式的深刻变革。

    第一,坚持一张好的蓝图干到底,以良好政治生态持续优化发展环境。

    贵州坚定不移实施“加速发展、加快转型、推动跨越”主基调和“工业强省、城镇化带动”主战略,坚持“”与“”并举,在全力赶超中加快转型、在转型升级中跨越发展,持续保持明显高于全国的发展速度,确保在不断缩小差距中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同时,贵州坚持以建设“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来保障经济社会发展的良好势头,大力优化发展环境,营造团结和谐、干事创业和遵纪守法的良好环境。

    第二,辩证处理好发展和生态的关系,以建设生态文明开辟转型发展新路。

    贵州立足资源禀赋和市场需求,着力发展能够发挥生态环境优势的产业,着力发展环境友好型、生态友好型产业,推进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近些年,抓住气候凉爽的生态优势,贵州大力发展大数据产业,推动“智慧树”茁壮成长、“钻石矿”流光溢彩。目前,已经吸引了高通、阿里巴巴、富士康、腾讯、华为等大数据领军企业入驻,大数据信息产业年均增长37.7%。

    第三,强化生态文明体制建设,通过强化法制保障绿色赶超。

    2013年以来,为使领导干部牢固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坚决守住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贵州省先后出台多个办法,实行差异化考核,对地处重点生态功能区的10个县调整综合测评办法,取消GDP考核指标,转而以居民收入增长、现代高效农业推进、旅游产业发展、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发展状况进行测评。此外,贵州省还在赤水河流域8个县(市、区)开展环境保护行政问责试点,制定了《贵州省赤水河流域环境保护问责办法》。

    第四,善于发挥比较优势,把生态资源优势转化为生态型产业优势。

    生态良好、文化多彩是贵州的突出优势之一,但这一优势以往常被忽视,没有很好地用于打造竞争优势。近几年,贵州开始重视这一优势,初步把生态资源优势转化成了生态型产业优势。

    凭借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贵州积极发展全域旅游,着力打造“山地公园省·多彩贵州风”品牌,实现了旅游业井喷式增长。他们做大做强生态优势产业,有效增加生态产品服务供给,让绿水青山带来源源不断的金山银山,使生态优势和产业优势逐渐形成了浑然一体、和谐统一的关系,为绿色发展奠定了坚实的产业基础。

    第五,明确发展的价值取向,努力实现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十二五”期间,贵州共完成民生实事投资2897.7亿元,城镇新增就业267万人。完成教育“9+3”计划,启动基本普及15年教育,19个县市区实现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中职“百校大战”基本完成,花溪大学城、清镇职教城、贵州大学新校区基本建成,走出穷省办大教育的图强之路。新增三甲医院22所,医疗卫生服务体系逐步完善,基层群众就医条件不断改善。实施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154万套(户),改造农村危房192万户。到2015年底,贵州省城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24580元和7387元,年均增长11.8%和14.4%。5年减少贫困人口656万人。

     一次从行动自觉到理论自觉、再从理论自觉到行动自觉的生动实践

    “十二五”期间,贵州全省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2.5%以上,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年均增长11.8%和14.4%,主要经济指标增速位居全国前列。与此同时,生态环境保护也取得了可喜成绩,全省森林覆盖率达到50%,森林面积达到1.32亿亩,累计完成营造林2161万亩,治理石漠化8300平方公里、水土流失1.1万平方公里,中心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保持100%、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达到98.9%。

    “贵州省牢牢守住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实践研究”课题组的专家们认为,贵州牢牢守住两条底线的成功实践,归根于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国务院的高瞻远瞩与亲切关怀,得益于贵州时不我待、紧抓机遇,披荆斩棘,风雨兼程,不达目标誓不罢休的勇气、决心和行动。

    课题组将贵州省牢牢守住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的实践归纳为八个方面:从明确发展新路、突出规划引领、量化底线指标等方面,凝聚共识系统谋划,绘制守住两条底线的战略蓝图;从发掘弘扬贵州精神、增强贵州文化自信等方面,构筑“精神高地”,培育守住两条底线的文化根脉;从优先突破交通瓶颈制约、着力攻克水利发展“顽疾”等方面,突破交通水利瓶颈,筑牢守住两条底线的硬件支撑;从改造提升、做大做强特色产业,高端切入、优先突破新兴产业,大力提高产业集约集聚发展水平,大力推动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发展等方面,开辟新型工业化道路,构建守住两条底线的产业体系;从大力推进山地特色新型城镇化、统筹推进城乡协调发展等方面,优化守住两条底线的城乡布局;从构建科学的空间开发格局、统筹抓好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扎牢生态文明建设的制度笼子等方面,建设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拓展守住两条底线的战略空间;从全面深化重点领域体制机制改革、着力争创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等方面,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激发守住两条底线的动力活力;从狠抓脱贫攻坚“第一民生工程”、“穷省办大教育”、全力打造健康贵州、深入推进“平安贵州”建设等方面,全力补齐民生短板,共享守住两条底线的丰硕成果。

    贵州牢牢守住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的实践,是一次从行动自觉到理论自觉、再从理论自觉到行动自觉的生动实践,在创造宝贵经验的同时,给我们的启示无疑是深刻的。

    一方面,“两条底线一起守、两个成果一起收”是西部欠发达地区后发赶超的实现路径。

    贵州始终坚持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一起守、两个成果一起收”,经济增长速度和生态环境质量连续5年稳居全国前列,有效缩小了贵州与全国的发展差距。实践证明,即使在贫困问题突出、生态环境脆弱的西部欠发达地区,只要发展理念和思路对头、工作方法得当,大胆地试、勇敢地闯,就完全能够做到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一起守、两个成果一起收。

    另一方面,“守底线,走新路”是美丽中国建设的重要遵循。

    在坚守两条底线的实践中,贵州始终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着力优化生态环境,着力发展生态经济,着力繁荣生态文化,着力完善生态法治,较好地实现了生态美百姓富的统一,探索了青山常在、清水长流、空气常新,各民族群众在良好生态环境中生产生活的美丽贵州建设之路。实践证明,这条路是以绿色GDP增长为基础的发展新路,是以生态文明制度创新为保障的发展新路,是以群众获得感提升为目标的发展新路,是以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依归的发展新路。(经济日报记者 王新伟)

[责任编辑: 谢素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