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生态循环为烟田添新“绿”

25.08.2016  19:40

    工人们正在播州区花茂烟叶工场分拣烘烤好的烟叶(8月24日摄)。新华网 卢志佳 摄

    新华网贵阳8月25日电(卢志佳)8月23日,记者走进遵义市播州区马蹄镇的紫星有机肥积制工场,一股浓重的酒糟味扑鼻而来,这座占地30余亩的制肥工场里,几台翻抛机马达轰鸣,工人们正热火朝天地生产酒糟有机肥。

    “遵义是白酒产区,有大量的酒糟资源,我们利用这一优势,由本地7个烟农综合服务专业合作社共同出资兴建了这个工场。”紫星有机肥积制工场场长蒋弟生告诉记者,工场共投资572余万元,其中7个合作社共同投资242余万元,贷款300万元,政府补贴30万元。

    另外,烟草部门依托国家烟草农机具政策补贴政策,补贴146万元用于购置有机肥翻堆、粉粹、包装等相关机具。

    蒋弟生介绍,2016年,这7家合作社共施用工场生产的有机肥8900吨,这些有机肥主要用酒糟、烟草秸秆和少量石灰制作而成,就地取材也让生产成本大大降低。“合作社的烟农购买有机肥价格为每吨700元,低于市场商品有机肥每吨300元左右,为烟农节约肥料成本投入267万元以上。”蒋弟生说。

    据悉,紫星有机肥积制工场年产酒糟有机肥达3万吨,目前可供应遵义市播州区、汇川区的所有烟田。“有机肥可以大幅度替代化肥在烟田的使用,从使用效果来看,施用有机肥的烟株生长正常,病虫害发生率降低,也不会发生土壤板结问题。”遵义县烟草专卖局局长贺方云说。

    “变废为宝”的神奇在烟叶生产的各个环节发生着。地膜是烟叶生产过程过必不可少的农用物资,烟叶采收后,地膜也须随之回收。

    这些天,遵义烟区正值收获季,大片烟田你由绿转黄。播州区花茂烟叶工场的太阳能烤烟房将一片片烟叶变成“黄金叶”。另一边,鸭枫烟农专业合作社经营的花茂废旧农地膜回收加工场正把废弃的地膜加工成育苗托盘。

    为解决烟地“白色污染”问题,遵义烟区积极探索,形成了“户清除、点集中、社收集、场加工”的回收模式,加工生产育苗托盘、筐篮等烟用物资,实现了变废为宝、变害为利、变弃为用。

    当地烟农乔万烈告诉记者,通过流转土地种烟要交地膜清除押金,烟农还要与烟草公司签订废膜清除承诺书,若不按规定揭膜,不但地膜、烟肥补贴得不到,还要影响来年烟草公司对种植计划的审批。

    “烟草公司对田间废膜的清除给予每亩50元的补贴,利用废膜加工生产托盘每张有9角左右的利润,这样一来,田间废膜的回收率达到了95%以上,收来加工成托盘了之后,合作社也能获利。”乔万烈说。

    遵义市烟草专卖局局长丁伟介绍,遵义全市规划建设了7个废膜加工场,并利用闲置收购站点设置了241个集中回收点,实现了烟田废膜回收全覆盖。

    “除了有机肥研制和废地膜回收利用,新能源烤房和生物防治病虫害技术的推广使用也是遵义烟区几年来积极探索的,通过综合应用环境科学技术和现代科技成果,我们努力推动绿色生态烟草农业向可持续发展。”丁伟说。

    遵义播州区花茂废旧农地膜回收加工场工人正在加工废地膜(8月24日摄)。新华网 卢志佳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