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举办科技活动周——用科技点亮平凡生活

19.05.2016  20:59

  彭勃博士开讲FAST,向天文爱好者解密“天眼

  市民体验日珥镜、光学望远镜等天文望远镜

  市民亲身体验心肺复苏现场急救

  一位小朋友好奇地体验消防破拆工具

  本报记者 肖慧 实习生 曾帅

  一年一度的贵州省科技活动周(5月14日至21日),又开始了!科学技术、科学研究?高精尖、高大上?离我们普通人太远了吧?No!No!No!2016年科技活动周,有各种好玩的、有用的、精彩的活动,告诉你:科技不远,就在身边。

  听听我们从小耳熟能详的科学伟人爱因斯坦怎么说,“我没有任何特殊的才能,只是有强烈的好奇心。”带上好奇心,走进活动周,亲身感受我们的平凡生活,怎么被科技点亮。

   场景一

  我看到红红的太阳啦

  “太阳出来啦!赶紧,赶紧!”筑城广场上,一帮抬头望天的大人小孩,刚看到从乌云里露出刺眼光芒的太阳,就飞快围拢在一个小小的日珥镜四周。

  一位戴着黑框眼镜的老师,边看镜头边调试。贵阳头天晚上下了一夜大雨,现在的天空云层很厚,太阳好难得露脸,“因为太阳在动,我们地球也在动,要看到清晰的太阳,每次都要调。”他解释。

  这天,国家天文台·贵州大学天文联合研究中心、贵州大学物理学院面向公众开展以即将竣工的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为核心的天文科普公众开放活动。几位老师正指导大小朋友用日珥镜观察太阳黑子和日珥。

  “好啦好啦!快来!”一直排队等着的男孩立马靠近,紧盯镜头,微微移动视线。“看到没?”妈妈着急地问。从早上10点来到广场,他们就想看看镜头里拉进了距离的太阳是什么样。

  才几秒钟时间,太阳又缩回云层里去了。男孩抬起头,有点小得意又很欣喜地低声对妈妈说,“我看到啦!红红的太阳,圆的,上面有一些阴影。”这是太阳黑子,太阳黑子是太阳表面的低温区,比太阳周围温度低1000至2000度左右。

  卢女士看着9岁半的儿子,一脸好羡慕的表情。“我也想看呢,但今天太阳好难得见,先让排队的小朋友看吧。

  平时,卢女士喜欢带孩子参加科普活动,像今天这样能通过天文望远镜观测天象的机会很少。“如果能给家长孩子提供更多可以互动的科普活动就好了。

  站在一旁的贵州大学张立云教授连忙告诉这位卢女士,平时周末都可以带孩子去参观国家天文台·贵州大学天文联合研究中心,那里的天文望远镜更多、更专业。“不过要提前电话预约,我们可以安排老师接待。”卢女士和儿子很期待。

  小提示:科技活动周期间,国家天文台·贵州大学天文联合研究中心、贵州省科技馆、贵州省植物园、贵州省防震减灾科普教育基地等全省61个国家级、省级和青少年科普教育基地,将免费向市民开放。这些基地的名单、活动内容和联络人,可关注“科技活动周”微信公众号查询。

   场景二

  给躯体固定气囊打气有点累

  5岁半的小男孩杨敬哲,看到广场上一字排开、面前地上有好多橙红色器材设备的消防叔叔们面前,不肯走了。

  一位消防员请他试试给一种轻型的躯体固定气囊打气,杨敬哲开心极了。认真地站在垫前,用一个小巧的气泵打气。一下、两下、三下……胖胖的小男孩脸上开始涨红。

  这是贵州消防总队联合贵阳消防支队开展的科普活动。

  站在一旁的消防员给大家讲解说,在人体需要固定部位裹上躯体固定气囊后,气囊会与人体形状相符并紧贴在一起,这样可以防止伤者在搬运过程中二次受伤或进一步恶化伤势。

  “好玩,给它打气有点累。”气喘吁吁的杨敬哲说,尽管他不太听得懂叔叔们说的这些消防器材设备的科学原理,但至少,今天见识了平时电视上看不清楚的消防员灭火救人的装备,很满足。

  带男孩来的爷爷说,让小孩子体验一下的科普活动,能了解生活中的科技,很有意义,希望以后多开展类似活动。

   场景三

  原来心肺复苏术要这样做

  广场上,一直有市民不断围观并亲身参与的医疗科普活动是在人体模型上进行心肺复苏术。

  “先判断这个人是否处于休克状态,才能进行心肺复苏!如果有呼吸有心跳,不可以实施!

  “在人体两个乳头中间画条线,从胸口中间从上到下再画条线,找到两条线中间的位置,把手掌覆盖在左侧,这是最快找到心脏位置的方法。

  “按压时手臂要垂直,一定要用力!按压深度要达到5厘米不能超过6厘米。别担心会按痛病人,他(她)都休克了。有时候医生救人,连肋骨都按断了,但必须按到那个程度才起作用,紧急时刻首先要救命!

  “连续按压30下,然后给病人呼气两次。呼气时先自己吸一大口气,全部呼进去,边呼气边要看胸口是不是上抬起来。这样按压心脏、呼气算是一组,连续做5组才算一个周期。如果做完一个周期,病人还是没有呼吸、心跳,继续重复。

  贵州城市职业学院医护学院的老师和学生,一遍一遍亲身示范教市民,心肺复苏术很耗费体力,好几位同学的脸上冒出了汗珠。

  一位很热情的女生,累得不行了仍然在大声召集周围的市民过来,“大家都来试试,这是人体模型,不怕的。自己试了才知道怎么救人。

  亲身体验过的付阿姨,感叹原来心肺复苏术要这样做才行,“看着简单,真正做才知道要把动作做到位,还有点难。”一些在人体模型上学习操作的市民,还相互提醒手怎么放在胸口正确的位置上、怎么对着嘴呼气等等,很认真。

  带队进行这次“急救小常识”活动的许老师说,学校今年是第一次来参加科技周活动,她感觉市民对医疗科普很有需求,比如怎么实施心肺复苏、遇到心脑血管病人该怎么办等等。

  之前来了一位男士,他有个朋友前几天突然就在朋友聚会上脑溢血发作,但大家都不知道怎么第一时间急救。他感觉很有必要学习医疗急救常识。

  小提示:“现在很多市民有个误区,一旦身边亲人朋友突然发病,第一想到的就是送医院,一定要请医生急救。”许老师解释,对危重病人来说,抢救时间只有几分钟甚至几秒,如果能平时多了解掌握急救常识,在医生赶到之前,普通人也可以在第一时间抢救病人。

  专家解密“天眼

  讲座现场来了200多位市民观众,最小的在上幼儿园,最大的年过七旬。

  坐在台下的中小学生、科研人员、社会各界天文爱好者们,好奇地看着讲台上这位科学家。一身休闲装扮的彭勃博士,用一句“同志们,早上好!”开场,引得大小观众有点迷惑。

  他解释,“用同志们,因为我们都是志同道合者,简称同志。”好多观众会心一笑。这位射电天文学专家,就此开始解密建在贵州平塘的中国“天眼”。

   射电望远镜探测不可见的宇宙

  “天眼”的正式名称是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英文简称FAST。和收集可见光的光学望远镜不同,射电望远镜能看见宇宙中肉眼看不到的电波。

  研究射电天文有什么用?自从20世纪30年代诞生以来,射电天文学贡献了脉冲星、类星体、星际分子、宇宙微波背景辐射等四大天文发现,简单说,射电天文揭示了很多宇宙中鲜为人知的奥秘,深刻影响了人类对自然的认识。

  说到射电天文,有个和大家现在生活联系紧密的故事。一位射电天文学家把射电天文里一种图像处理技术应用到了当时刚刚发明的WIFI上,虽然WIFI不是射电天文家发明的,但有了射电天文家的这种图像处理技术,WIFI才被应用到了手机上。

   FAST的洼地选择“千里挑一

  要问FAST从哪里来,可以说是从SKA国际合作中来。1993年,第24届国际无线电大会上,包括中国在内的10个国家发起倡导,建造新一代大射电望远镜阵(简称SKA)。

  1997年,我国提出建造FAST的初步设想。FAST是利用天然的洼地来建造射电望远镜,因为仅靠机械没办法支撑这么大的射电望远镜,只能靠地球来支撑。

  国家天文台在贵州全省选择了900多个洼地,然后对其中近100个洼地进行遥感分析,包括洼地的口径、深度、道路的可行性等等,再从中筛选出80多个。

  对这些洼地,科研人员一个一个进行实地勘察。彭勃是这些科研人员中的一员,他和同伴们大概实地考察了80多个洼地中的一半,跑坏了一辆野越车,跑坏了几双鞋。

  就这样,“千里挑一”选出了这么一个平塘大窝凼。

   FAST精神就是风雨兼程

  2011年开始建设,到2016年9月全面竣工,“天眼”整整建了5年时间。

  FAST项目建成后,和目前全球已建成最大的单口径射电望远镜,美国建的直径305米阿雷西博望远镜(Arecibo)相比,Arecibo能做的事,FAST能比它做得更好,Arecibo做不到的事情,FAST也有可能做到。

  中国探索射电天文学的过程,是从COPY(复制)到LEAD(引领)的过程。FAST的研发团队从最开始的几个人,到现在的100多人,建设过程中有上千人的建设团队。

  FAST人的精神,简单说就是风雨兼程。从1994年开始筹建,这20多年的历程充满了挫折、痛苦,包括到平塘来建“天眼”,好多科研人员被不知名的蚊虫咬得浑身都是包,但大家一直坚持,既仰望星空又脚踏实地,走出一条梦想之路。

   贵州可建高端科普平台

  FAST建成后,在贵州,在平塘,形成了天文地质奇观。对普通人来说,可以来一番天文地质奇观的探秘,在这里能看到不一样的风景。在静谧的山谷里,仰望美丽的银河、灿烂的星空,观星、拍摄星空美图。

  游客还可以在FAST感受没有手机随身的悠闲生活。按照FAST的要求,其核心区半径5公里范围内不能有手机信号,否则会影响信号接收。如果游客到“天眼”旅游,交了手机,就可以摆脱随时都在看手机、随时都在上网的状态。可以钓钓鱼,看看桃源般的小村子等等。

  彭勃博士说,这些都是旅游的方向,还有另一种高端科普平台的形式:请诺贝尔奖科学家到FAST来,不仅可以给予科研上的指导,还可以和中国未来的诺贝尔奖得主——小朋友们进行互动。(注:记者了解到,这些高端科学实践和科普活动,省科技厅相关部门已开始着手策划。)

  特别希望贵州的少年们能主动地去想,去做梦,梦想和现实接触的时候,就可以更多地了解FAST,会有更多的发现。

   小朋友提问科学家

  讲座现场,彭勃博士特别喜欢少年朋友们向他提问,来看有趣的一问一答:

  问:“天眼”能找到外星人吗?

  答:你自己相信外星人吗?你问的这件事,基本是肯定的,但是需要你帮我。我还有不到十年就退休了,后面的路还需要你来继续“风雨兼程”。

  问:人都有两只眼睛,如果FAST也有两只眼睛,会不会看得更准呢?

  答:你说的有道理,我们把那叫作干涉仪,但现在叔叔不能再往深了讲,你可能听不懂了。但是,我们一只眼睛看到一个程度,两只眼睛能看得更精准、看得更远,你想得很好。

  问:如果“天眼”能监测到外星人,是那种和平的外星人,我们能不能去外星球做客或是探险?

  答:这种可能性非常大,但是,我们要坐“光船”去。现在离我们最近的一个“太阳”,我们如果以光速去,要走4.7万年,太远了,人类活不了那么久。我们要想办法,比如黑洞、虫洞的可能性。但是,我们也不一定非要去到外星球,我们的互相访问可以通讯啊,通讯的速度就比较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