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在京召开“十三五”规划纲要专家咨询会

11.12.2015  11:26

12月9日,我省在北京召开“十三五”规划纲要专家咨询会,邀请全国人大、国家有关部委、高校科研院所的专家学者,对我省“十三五”规划纲要提出意见和建议。

与会专家学者对“十二五”时期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重大成就给予充分肯定。大家认为,“十二五”时期,是贵州经济加速发展、综合实力提升最快的五年,是突破瓶颈制约、基础设施变化最大的五年,是全面深化改革、发展活力最足的五年,是坚守两条底线、生态建设成效最好的五年,是社会协调发展、人民得实惠最多的五年。进入“十三五”时期,贵州的工业化、城镇化进入加速发展阶段,基础条件日益改善,发展环境不断优化,资源红利、生态红利、劳动红利、政策红利、改革红利将叠加释放,这些积极因素将为贵州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创造有利条件。与会专家认为,“十三五”时期是贵州大有作为、必须奋发有为的战略机遇期,是实现弯道取直、后发赶超的关键时期,是脱贫攻坚、同步小康的决胜时期。贵州“十三五”规划纲要贯彻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守住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坚持加速发展、加快转型、推动新跨越主基调,深入推进工业强省和城镇化带动主战略,突出大数据、大扶贫两大战略行动,深刻领会了中央对贵州工作的要求,符合贵州实际。

与会专家对我省“十三五”规划纲要提出了建议。全国人大财政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吴晓灵建议,贵州要充分利用金融政策,支持和培育市场主体发展;合理利用财政杠杆,合理化解政府债务风险,引导社会资本投入产业发展。国务院扶贫办副巡视员郭建军建议,贵州要落实好大扶贫和大数据两大战略行动,特别要针对贫困人口状况出实招,力争见实效。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副院长王鹏建议,贵州要找准大数据应用的重点领域,引进重点企业,加大人才引进力度,加快形成大数据产业链。国务院参事、国土资源部原总工程师张洪涛建议,贵州要保护好绿水青山,加大对天然气、磷等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力度。

专家咨询会建议摘要

吴晓灵 (全国人大财政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第一,制定五年规划,金融的支持是非常重要的。我认为地方政府能发挥作用的还是培育场外市场,帮助企业加大上市之前的股权融资,助推企业上市实现公开募集资金。

第二,更好地发挥财政资金的杠杆作用,严肃财经纪律,化解政府债务风险。建议国家把贵州高速公路建设债务做适当的转化,该是国家出钱的债务转到国家债务上,让贵州能够腾出一些财力来做扶贫工作。

第三,我们在使用财政资金的时候,尽量采取杠杆,由政府出资,多建一些担保机构和担保基金,真正做到有风险就及时赔,这样才能引导更多社会资金和金融资金的投入产业发展。

张洪涛 (国务院参事、国土资源部原总工程师):

建议贵州利用好两大自然资源。一个是绿水青山。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贵州山清水秀,要利用好这个资源。第二个自然资源是地下矿产资源。

建议贵州在高端的资源发展上做好文章。贵州的特点是富煤、缺油、少气,但近年在页岩气开发方面取得重大突破。美国曾经依靠页岩气实现了能源革命,如果贵州能把页岩气利用起来,减少煤炭消费,调整能源结构,就能实现一个大的跨越,而且这对保护青山绿水意义十分重大。

另外,贵州的磷化工行业在全国大概是数一数二的,而且贵州的磷矿里面含有一些其他元素,可以利用在高新科技领域。如果能在产业调整、能源结构调整方面做一些过细的工作,对贵州来说将是一个福音。

鲜祖德 (国家统计局党组成员、总统计师):

第一,贵州更加要突出服务业。对于贵州来说,要守住两条底线,既要发展经济,又要保证绿色,服务业应该是重点的发展方向。

第二,要更加突出生态文明建设。贵州的生态很好,空气好,山清水秀,要把生态文明建设更加突出出来,让外面一看贵州就是一个生态文明大省,强省。

第三,更加突出新产业、新业态、新商业模式的培育。贵州提出大力发展大数据产业,非常好。发展大数据,人才建设是关键。要让我们的专家人在贵州有事可看、有钱可赚、有景可看、有家可念。

秦玉才 (国家发改委西部司原司长):

十三五”时期贵州要突出转型升级和提质增效,特别是在加快转型上要下工夫,突出转方式,调结构、增效益。

精准扶贫要突出产业和教育发展。大数据产业“十三五”重点应该把资源共享池建起来,包括服务平台和应用软件平台建设,在人才建设方面还要多下一些工夫。

生态环境建设方面,要突出生态补偿机制。生态保护要提高一个档次,统筹生态环境和城乡规划建设,整体提升。

产业方面:医药养生产业要抓住龙头整合做大。旅游要以黄果树为龙头,整合旅游资源形成大旅游格局。承接产业转移这篇文章要做好。农业的关键还是调整产业结构,突出建设农产品生产基地和加工基地。

区域发展方面,要建好产业园区,其中重点抓好国家新区产业发展。

改革方面,可以在农村产权制度改革上有一些创新,特别是集体资产的集约化管理、农村房屋产权、建设用地流转等改革。要引导城市要素向农村流动,真正促进城乡一体化。

开放方面,要通过建设贵阳综合保税区等平台,发挥出海通道作用,发挥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等平台作用,扩大经济文化交流,把贵阳打造成“一带一路”的重要节点城市。

陈亚军 (国家发改委发展规划司副司长):

文本框架思路清晰,结构严谨,重点突出。其中,工业化和城镇化,既是贵州的薄弱环节,也是贵州奔小康和现代化的核心内容,因此我觉得把它放在两大战略行动后来体现,是合理的一种逻辑程序,凸显了时代特点和贵州特色,而改革从一种现代市场体系视角出发,跟创新驱动也是联合在一起的,因为创新驱动离不开包括产权等制度的安排,因此,这是一个难点。

然后是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是贵州的薄弱环节,将大数据信息技术纳入其中,毫无问题,但农业怎么处理?我曾在贵州当过一年的县委副书记,我知道贵州为什么服务业高,因为它的工业比重低,农业里面很多都是政府消费类的农业,包括公务人员的开支,事业单位的开支等,如果工业发展起来,跟其他服务业比重是不可比的,因此如果让工业带动生产性服务业,农业也就不难处理了。

于合军 (国家发改委地区经济司副司长):

建议大数据可以作为任务的打头篇,这是贵州的亮点。由它来带信息化、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四化同步,体现我们加快转型的思想。建议增加一些内容:

第一是双创的内容,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这对发展大数据产业来说非常重要。

第二是关于扶贫方面,建议把扶贫的措施写得再实一些。对于我们贵州来讲,如果我们要确保如期实现脱贫目标,我们也一定要量化,到底哪些措施能够解决多少人。可以把措施写得相对实一些,对于涉及到的人口,至少大体上要有一个测算。

宋志明 (工信部规划司副司长):

工信部对贵州发展大数据是全力支持的,苗部长几次大会小会提,贵州省能提出来比较新的大数据战略,确实不容易,而且确实发展得不错。关于大数据,我们要认真研究一下,基础设施、大数据应用、“互联网+”和信息安全,它们之间的逻辑关系是什么。我个人理解大数据和“互联网+”不完全是一回事,确实“互联网+”有利于大数据的产生汇集,但是“互联网+”有的时候不是为了大数据,“互联网+”弄好以后,有利于大数据的收集。

工业方面,转型升级是传统产业怎么升级,而不是从里面挑出好的。贵州要发展,整个工业都要发展,传统产业落后的要去掉,新兴产业要冒尖,突出高端化和智能化。

王玉洵 (国家卫计委规划与信息司巡视员):

在卫生服务方面要实现一个大的转变,从以疾病治疗为中心,转向联合健康为中心。“十三五”期间,应聚焦强基层、补短板、改变服务模式的问题,推动医防结合和分级诊疗。希望增加慢病防控的内容,这是当前一项省钱有效且易操作的好政策,要重视从治病到预防为主的转变,例如依靠信息化手段传播健康教育、加强体育健身宣传等,都可作为实施慢病防控的有效手段。再就是把重点放在加强县级医院的建设上,大力推进分级诊疗,建议纲要中所提的新建和改扩建的相关内容能和国家、省级服务体系规划相衔接。

唐小平 (国家林业局调查规划设计院副院长):

在完善生态建设方面,我认为要构筑两江上游的生态屏障,纲要里缺少构建生态屏障的骨架,应把整个生态安全的格局进行描述,作为贵州生态空间的重点区域,进行红线管控。应加大突出森林资源可持续经营的问题,达到既要利用还要经营的目的,例如增设生态公共服务设施,包括城乡绿道、生态驿站、湿地公园等,争取打造成体系,才能吸引人,才能留住人,达到经营的效果。

李平 (中国社科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研究所所长):

对于贵州来讲,贫困落后是主要矛盾,加快发展是根本任务。从区域发展模式来看,在继续积极争取国家各项扶贫性资金的同时,在提升各项产业竞争有适合价值创新能力的基础上,切实从外延性发展模式,逐步过渡提升到自身发展模式的转变,通过发展高质高效能够提供高质量工作岗位的产业部门,来促进形成居民收入,企业收入,地方财政收入共同增长的长效机制。

立足西部和跨越发展,双轮驱动,要适度超越纯粹比较优势,认识误区,充分利用深化改革和新一轮产业革命的机遇,积极创造制度、政策、土地优势,敢于探索高水平对内对外开放,敢于探索先行先试的制度创新,敢于打造高水平的产业发展平台,跨越式发展技术水平高,创值能力强,就业质量优,生态环境友好的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

郭建军 (国务院扶贫办副巡视员):

贵州把扶贫开发作为第一大工程,充分体现了贵州省委政府对扶贫工作的重视,突出了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理念。建议在标准脱贫工程中,立足于生态保护、改善贫困群众生存发展条件和构建环境友好型社会,积极稳妥实施易地扶贫开发工程,促使项目地区实现有住房、有产业、有饮用水、有照明电、有硬化道路、有学校、有卫生室、有文化室建设目标,着力改善贫困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

胡志坚 (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院长):

考虑规划本身的目的,我认为有一些地方要协调一下,比方说在落实创新里面,作为创新扶贫方式,坚决打好扶贫攻坚,这样一讲比较容易理解。

另外,在大数据方面,创新驱动不仅仅是科技创新,还包括体制创新,例如市场化,现代市场建设,垄断的打破,准入的问题。所以,能不能把创新驱动战略跳出科技创新驱动狭隘的范围,需要贵州作出一项顶层设计,将所有发展方面贯穿联系起来,当然,人才基地传统的科技创新也要讲,但是更重要的是落实到发展上。

刘多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副院长):

建议把网络经济改为信息经济,这样包括“互联网+”等等全部能够囊括在当中。对于加强信息基础设施,一方面是宽带,宽带提速降费,包括乡村、城市、主干网等。我建议在指标体系中,把城市宽带和农村宽带指标涵盖在前面的指标表里面,这样也能够体现和国家“十三五”规划的衔接。

王鹏 (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副院长):

大数据产业发展关键是应用,价值链的核心也在应用。前几年贵州发展大数据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现在已经到了攻坚阶段,现在的关键是要把应用做起来。

第一在行业,选取现阶段比较现实的、市场空间比较广阔的行业领域,如医疗健康、教育、农业等,实施专门的计划,集中力量突破业务。

第二在企业,在已建立的数据中心的基础上,把国内外大数据应用领域的企业列个单子,一个个地为每个企业量身订制一个方案,把他们引进过来。这是未来产业能不能发展成功的关键所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贵州大数据在全国、全世界有多大影响。

第三在人才,出台超常规的政策,引进、聚集一批专业人才和团队,为产业的长远发展打好人才基础。

王杰秀 (民政部政策研究中心主任):

从民政的角度来讲,一方面是在社区建设层面,另一方面是社会组织发展。在中央强调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大背景下,我认为加强社区建设是老百姓最能感知幸福的一项工作。再就是吸纳就业,维持社会稳定,推动经济发展。这两个方面应加以强化。

另外,我觉得在发展养老业方面,贵州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前段时间,去到“爽爽的贵阳”,那里山清水秀、气候宜人,我想,发展养老不应只是海南的专利,贵州也有这方面的特点和优势。

苏明 (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副所长):

关于财税改革,我建议补充以下方面:一是细化预算编制和执行,提高执行率。二是预算公开,也就是透明度要给予加强。

要编制中期财政规划,还要编制综合财务报告。预算制度改革方面,我认为重点是处理中央和地方的关系,从省来讲,重点是处理省以下政府之间的关系,包括深入划分,转移支付等制度。其中,对省以下转移支付制度改革要深入进行。另外,我们要想办法构建县一级综合保障机制,这个制度的构建,需要中央和省本级的共同努力。

金维刚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社会保障研究所所长):

要通过政策的引导和舆论的宣传,提高城乡居民对于养老保险的认识,现在很多居民对这方面的认识不足,应提高个人交费的意识和责任,适当增加个人交费的标准。另外,在财政补助方面,要加大投入力度,特别是要完善投入机制。建议在“十三五”时期,把财政对于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方面的补助,能够形成一个比较稳定的增长的投入机制,要推进城乡居民医疗保险的整合,实现制度的统一,管理的统一。

关昌余 (交通运输部规划研究院副院长、总工程师):

在投资规模和建设速度上,要保持“十二五”的速度或略有提高,不宜大起大落;要着力推进交通结构调整和品质提升,着力补短板、调结构,切实加快薄弱环节、落后地区交通运输发展。在基础设施支撑能力目标上,建议增加“建制村硬化路、通班车、通邮政”的三通目标,有序推进一批高速公路的建设,大力开展普通干线改造,包括国道改造、省道改造、县乡道改造等。应明确提出加快资源路、开发路、旅游路的建设,优化完善公路网络。

李原园 (水利部水利水电规划设计院副院长):

贵州的特点是山地特色,和现在集约化、规模化、现代化的生产格局和生产要求有很大冲突和矛盾。在这种情况下,它的体制和机制的创新有待加强。贵州目前水利发展阶段和水情,是三个阶段并存的,一是它有很多的水利短板,是成为制约贵州脱贫致富和发展的瓶颈,存在补短板,然后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一些问题。第二又存在像黔中经济区和几个重要地级市,需要把它的水利服务保障体系成为细则,提供比较安全的水质保障,实现成体系,上水平,保安全的目标建设。第三,就是针对大型水库的良性运行维护机制的建立,应作为重要的问题在“十三五”着力解决。

张真和 (农业部全国农业技术推广研究中心研究员、农业部蔬菜首席科学家):

贵州要做好农业这篇文章。贵州发展面向东南亚、港澳地区,还有珠江三角洲地区的特色农产品生产,是非常具有优势的。贵州农业发展的优势是生态好,劣势是基础薄弱、耕地零星分散、阴雨多、地区交叉分布、贫困人口多。建议:

第一,要加快完善交通网络,除了高速公路、高铁,还要重点发展县乡公路建设,把干道和县乡公路打通形成一个完善的交通网络,让农产品能运出去。

第二,贵州没有必要在粮食上做太大的文章,重点发展特色农业,加快发展特色蔬菜、水果、茶叶、药材。

第三,是要强化对夏秋蔬菜产业的认识。按照立体气候特点丰富种植层次,避免同质化竞争。强调特色农产品对外贸易,比如温豆类产品、菜心芥兰、夏秋季草莓等。

第四,强化农业基本建设,包括以围灌为主的高效节水灌溉和水肥一体化设施建设。

第五,农业科技服务体系建设要突出加强国家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重点是理顺管理体制,最好是实行县管为主的管理体制,提升一线公共服务机构的服务能力。

王秀峰 (国家卫计委卫生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

就贵州发展大健康等医药养生产业方面,提几点建议:第一,坚持高端化、绿色化、集约化的发展定位,不能降格以求。第二,注重产城融合、城乡统筹,构建完整的大健康产业体系,培育大健康医药产业基层产业形态。第三,注重突出民族文化特色和区域资源优势,重视以苗医药等民族医药产业和保健品、健康食品产业、道地药食资源深加工产业、健康养生养老业、民族特色健康旅游业的发展。

此外,在谋划部署大健康医药产业时,应当注重品牌优势和组团发展,实施差异化战略,打造有凝聚力和知名度的特色品牌。

贾金虎 (环保部规划财务司规划处处长):

纲要贯彻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遵循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思路,围绕增后劲、补短板、促均衡、上水平,提出一批重大政策,谋划一批重大项目,充分体现了对环保工作的重视和支持。建议将工业污染源全面达标排放计划予以突出,并列举相关措施。对生态环境大数据建设,要强化并突出,作为环境监管和信息公开的重要手段。增加环境信用建设的内容和要求。对化工企业的安全环保搬迁后的土壤情况进行详查和综合治理示范。对排污许可应放到制度建设的核心。

高书国 (教育部教育发展研究中心战略研究室主任):

报告视野有高度,分析有气度,措施有力度。

一是在自然资源,生态资源和人力资源的开发上,应把人力资源作为三大资源开发的核心,作为产业转移,产业提升的核心。

二是既要高水平普及九年义务教育,也要普及十五年教育,建议补充在目标框架里。

三是技能人才培养,应特别强调教育的精准扶贫。

四是在互联网、大数据这方面,应增加互联网+教育,这是贵州人力资源开发实现弯道超车,或是弯道拉直最重要的潜在优势,要以互联网为基础的家庭教育来攻克学校少、分布散等难点。

五是创新人才的培养,无论是从质量、数量,都应加大地方高等学校的体系建设,包括正规的普通高等教育体系和职业教育体系,促使高等教育地方化迈向普及化。

商静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区域规划研究所所长):

贵州城镇化的意义应该比东部沿海省份增加了一项——对扶贫的关联度很大,所以贵州把城镇化作为主战略意义是重大的。但同时贵州城镇化基础比较弱,所以规划里应注重城镇化的内容。

在新型城镇化篇章里面,建议考虑关于产权融合、乡村县域和区域的问题。空间的结构优化,对于引导人口产业聚集,城镇开发建设,重大产业布局是非常基础性的。

贵州的县域城镇建设跟其他地区比不具有优势,所以我们认为重点和难点应该是破解城镇形成规模效应的难题,提高区域竞争力。

邢文训 (清华大学教授):

贵州2014年教育投入是630多亿,占GDP比重达到6%,超过全国4%的平均水平。规划里面这个数据要保证,一定要突出出来。

贵州大学宋保安教授刚刚当了中国工程院院士,这给了我们贵州教育和科技界很大的信心。贵州在花溪建了大学城,把省内重要的高校都集中在里边了,这是一个很好的平台,但我感觉仅这一个平台太孤单了。这里只有高校,高科技园区比如大数据中心在金阳,新科技园区在平坝,都比较远。我们知道,中关村之所以能起来是因为有八大院校,形成了科技创新能力,美国的硅谷也一样。建议“十三五”规划里预留科技创新的部分。

建议贵州注重高端人才引进,给他们比较好的待遇,让人才能留得下来。(记者 杨唯 陈毓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