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文史研究馆主办“山骨讲堂”第一期隆重开讲

28.05.2016  01:02

2016年5月24日下午,贵州省文史研究馆经过精心准备,诚请了省社科院研究员、省文史馆馆员熊宗仁先生到馆作“贵州民族文化面面观”讲题,得到参加听讲的馆员、特聘研究员、干部职工及部分大学师生近60人热烈欢迎。

本次讲堂由副馆长杨玉和主持,顾久馆长、王德玉书记全程参加。熊宗仁先生对贵州民族文化有深刻的研究,他系统而全面地从贵州地域称谓、行省名称、文化符号、古代民族与近代、当代民族、民族繁衍的谱系与聚居格局及五大族系交流融合等方面一一展开,深入细致地对文化的定义,文化的核心和价值观作了阐明。

熊宗仁先生才思敏捷、博闻强记,他从贵州多民族文化产生的时间、空间、条件、文化优势、价值、人文精神、特色、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贵州民族文化与中华文化、问题意识与未来愿景十个方面,讲述了贵州民族文化面面观。其内容包括了地域文化与行省文化的远古迄今、清晰的省界,模糊的文化边界、浸透融合的点线面体结构等等,谈了贵州独特的自然生境与人文生境。在文化优势中分析了改革开放巨变中的贵州文化多元价值取向与一元化思想,贵州民族文化核心价值的审查思考。提出了“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吗?”、“节日”的困惑与文化回归、“原生态”的价值,展开了对“现代---文明,原始---野蛮”的辨析,谈到自强自信、开放创新、天人合一的根本内涵。他认为,贵州精神的实质应该是遵循思想的旗帜、行动的引领、内外兼修的准则,是孕于心而形于行,不是口号、标签和时髦。谈到了多民族文化与唯一性最优化原则。在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方面,他认为没有文化反思,就没有文化自觉。提出了“鱼和熊掌”可以兼得,保护和开放可以并举,回归自然与对接现代两级维度的把握问题,认为贵州多民族文化与中华文化的关系是局部与整体、同中有异、异中有同的多元一体关系。在“问题意识与未来愿景”的讲题中,他表示应走出文化怪圈,自省、自觉、自信、自强,文化的崛起与后发赶超是必然。

讲堂最后进行了互动,文史馆年轻的干部在提出了多个具有代表性和思想性的问题,熊宗仁先生一一作了精彩的解答,赢得全场热烈的掌声。第一期“山骨讲堂”顺利而圆满结束。

开办“山骨讲堂”是文史馆为了发挥馆员、特聘研究员优势,借力其他知名专家学者,面向文化界人士、机关和企事业单位干部职工以及大中学校师生等群体,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贵州地域文化、民族文化进行现代性阐述,努力做到传递正能量、服务于当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