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食药监局举行食品安检公众开放日活动

30.06.2015  16:24

    新华网贵州频道6月30日电 6月29日,贵州省食药监局举行了“公众开放日”活动,省食药监局相关领导、省人大代表、省政协委员以及消费者代表和媒体代表等40余人参加了活动。活动中,大家参观了省流通环节食品安全检验中心与贵州龙膳香坊食品有限公司,不少市民在参观结束后表示,了解食品检验程序后,对食品安全的问题放心多了。

    送检食品编号、样品分离处理、分装试管、电脑分析……在省流通环节食品安全检验中心开放日现场,讲解员向数十位市民仔细地讲解每一步检验流程,参观的市民听得连连点头。

    据了解,按照规定,省食药监局每月将对各类食品进行抽样检查上千批次,并按规定进行社会公示,不合格产品将一律封存,一定程度上控制了流通领域的食品安全问题。

    活动中,该中心研究员陆洋还对食物甲醛超标的真相进行了“揭秘”,并介绍了贵州省大数据重点领域应用示范工程“七+N”朵云之一的“食品安全云”。

观看食品安全云建设宣传片。罗近人 摄

    陆洋说,近来,微博微信上纷纷传出“超市里的金针菇、黄瓜、小西红柿、白菜等食品含有甲醛”的消息。剧毒、致癌、致敏……一时间,不少市民“谈醛色变”。陆洋表示,中心工作人员已分别对贵阳市内的超市以及农贸市场进行了抽查。按照法定抽样程序,随机抽取包装好的金针菇、黄瓜、小西红柿、菜心进行检测。检测发现,所有样品甲醛含量均不超过国家推荐的最低限量值(10毫克/公斤),最终得到的结果为:甲醛含量低。

    此外,陆洋还介绍,少量甲醛并不会对人体造成伤害,只有大剂量使用甲醛才会对人体产生伤害。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规定,每日每公斤体重可容忍的甲醛是0.15毫克。也就是说,体重50公斤的人,每天可容忍的甲醛含量是7.5毫克,要想达到对身体的伤害值,要一次性吃掉15.6公斤含甲醛食物才有可能。而且,甲醛并非无影无踪,它是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物质,在购买食品的时候,闻一闻就很容易分辨出是否含有过量甲醛。甲醛易溶于水,通过浸泡和清洗能够有效的去除食物表面的甲醛;而在烹饪过程中,通过10分钟的烹煮或者是煎炸5分钟,也能使甲醛大幅减少,不会对人体产生伤害。

    “食品安全云是‘食品安全’‘云计算’‘物联网’和‘大数据’的交集,是云计算和大数据技术在食品安全领域的具体应用,更是食品安全信息产业化的有效载体。”陆洋说。食品安全云面向政府改进管理,提高监管效率;促进企业诚信经营,开展品质竞争,促使品牌溢价,提高创新能力;引导公众明白消费,购物质优价廉,饮食科学合理,增强消费信心;创新构建政府、食品企业、消费者风险交流、良性互动、互相促进的产业生态圈。

    据介绍,贵州省大数据重点领域应用示范工程“七+N”朵云之一的“食品安全云”分析数据显示,2014年至今,在对全省市场上300余个批次水发产品、豆制品、猪血、米面制品、蔬菜等食品检测检验后,评定风险等级为一级。这意味着风险因素比较安全,绝大多数食品老百姓是可以放心食用的。

贵州龙膳香坊食品有限公司生产车间。罗近人 摄

    随后,媒体和市民代表还来到贵州龙膳香坊食品有限公司参观生产车间。

    在参观中,市民代表、省政协委员李莉对该公司的生产环境表示认可,但她同时表示:“一家企业好,不代表所有的企业都OK。食品安全关系着每一个人,而仅仅靠政府监管是不够的。”她认为,还要有企业自律和消费者参与监督,三方合力下,食品安全才会越来越有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