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突破交通建设瓶颈 构建现代交通体系

14.10.2014  11:20

贵州:突破交通建设瓶颈 构建现代交通体系

新华社记者齐健

    地处西南腹地、区位呈现“地理枢纽”特点的贵州省,持续攻坚交通建设瓶颈,在国家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向西部倾斜的政策支持下,相继实施了铁路建设大会战、高速公路和水运建设3年会战,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贵阳连接广州的高速铁路将于今年底通车,明年将实现县县通高速公路并初步打通长江经济带新航道。

     立体交通

    专家认为,地理枢纽成为真正的交通中枢,将弥补贵州经济社会发展的“短板”,加快相关产业在贵州的布局、助推同步小康建设。作为“一带一路”枢纽的贵州省在构筑东中西部联动发展的新模式、建设连接南北东西大通道、打造国际贸易投资合作和开放新平台、推动国内产业布局优化调整方面大有可为。

    2012年初,国务院出台支持贵州发展的国发2号文件,提出贵州要坚持把交通基础设施放在优先位置,加快构建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打破交通瓶颈制约。此后,贵州相继启动高速公路、水运和铁路集中建设会战,以期在“十二五”末打通交通“动脉血管”。

    近年,贵州省相继贯通了兰海高速、厦蓉高速、杭瑞高速等大通道,可直达厦门、北海等“海上丝绸之路”枢纽。到2015年,5100公里高速公路在贵州境内将形成“六横七纵八联”骨架,贵州将承担起长江上游地区重要陆路交通枢纽的功能。

    目前,贵州快速立体交通网络初具雏形。贵州省交通厅相关统计显示,2013年,贵州建成高速公路651公里,新增8个县通高速公路,形成9个高速公路出省通道。高速公路通车里程、建设规模进入西部12省市区第一方阵。2014年,贵州计划建成高速公路项目15条(段)721公里,高速公路通车里程将突破4000公里。到2015年,打通集中连片贫困地区最后的交通瓶颈。

    铁路方面,贵广高铁开通后贵阳至广州仅需4小时,将给西南诸省提供一条便捷出海通道。成都铁路局客站建设指挥部指挥长刘琨说,贵州省的高铁建设已步入快车道,高铁枢纽贵阳北站将与贵广高铁同期启用,设15台32线,未来几年还将引入长昆高铁、渝黔铁路、成贵高铁以及贵开城际和贵阳环铁等多条线。贵阳将成为西南重要高铁枢纽城市、西部地区连接华南珠三角地区的铁路中枢。

    “今年贵州启动了水运建设大会战,3年内将投资百亿元。2015年,贵州北入长江的航运通道乌江将先贯通,辐射贵阳、遵义、铜仁等地多个港口。”贵州省交通厅副厅长韩剑波说,“贵州未来的水运发展目标是构建‘两主四辅’的出省水运通道体系,打通‘北入长江、南下珠江’的两条出省水运主通道,构建港口枢纽、船舶产业和便民水运体系。

    今年,贵州机场的旅客吞吐量同比增长30%左右,民航“干支两旺”格局初显。民航贵州监管局局长王勇说,为优化区域航空布局,贵州还将加快支线机场建设。六盘水机场、仁怀机场将于2015年、2016年建成投运,远期将形成“一干十三支”的机场运行格局。

     交通中枢

    在坚持交通引领经济社会跨越发展,使“地理枢纽”升级为“交通中枢”的同时,贵州适时制订“四化同步”的发展战略,充分利用现代化交通体系缩小城市间时空距离、连通产业园区与资源腹地、畅通毛细血管服务民生,谋求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和信息化同步发展。

    贵州的交通规划充分考虑与产业的对接。到2015年,5100公里高速公路在贵州境内将形成“六横七纵八联”骨架:贵阳市与其他市(州)政府所在地有2条通道连接;与相邻各省(区、市)形成2个以上省际通道,高速公路出省通道达15个;高速公路覆盖全省规划的5个1000亿元产业园区、10个200亿元产业园区、20个100亿元产业园区,以及数十个风景名胜区、农业产业园。

    ——高效的交通走廊将使贵州的城镇化摆脱唯一特大城市贵阳“小马拉大车”的尴尬,增强对滞后地区的辐射和带动。

    ——交通条件改善特别是水运通道的打通,将为贵州煤电磷、煤电铝、煤电钢、煤电化“四个一体化”赢得发展机会。

    ——交通为贵州山区特色农业和旅游业发展打通瓶颈。

    贵州省副省长刘远坤说,贵州是发展无公害、绿色和有机农产品的天然理想场所,但过去囿于交通运输瓶颈,土生土长的“山珍”要么运不出去,要么物流成本太高。现在贵州具备了把“山珍”向全国出售的物流条件,大力发展现代高效农业正逢其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