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绿色农产品风行天下:牢记嘱托感恩奋进的强劲旋律

07.03.2019  18:41

  前不久,毕节市七星关区朱昌镇的10万斤“碧秀佳牌”白萝卜装船出口到迪拜,脆甜爽口的大萝卜热销海内外;与此同时,安顺市普定县与广州、深圳、青岛等城市的许多农贸市场相继达成韭黄直供合作协议……

  一颗萝卜,何以能演绎出口迪拜的跨国之旅?一束韭黄,怎么就成了热销发达城市的贵州好滋味?

  全国两会上,全国人大代表、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孙志刚,用一句“要喝没有污染的茶就到贵州来”,展示了贵州绿色发展的底气和决心,也道出了贵州绿色农产品猛虎出山、贵州好滋味风行天下的“秘诀”。

  推进绿色发展,让贵州绿色农产品进一步风行天下,是全国两会上,贵州代表委员的热点话题,也成为会场外多位专家学者关注的“课题”,会场内外共识明晰:贵州绿色农产品猛虎出山、贵州好滋味风行天下,不仅因好山好水出好货,更是大扶贫大生态战略相统一、农村产业革命和生态文明建设相统一、百姓富生态美相统一的深刻体现,是贵州牢记嘱托、感恩奋进大乐章里的强劲旋律。

   牢记守好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的殷殷嘱托,贵州用一场振兴农村经济的深刻的产业革命,托举绿色农产品风行天下

  守好两条底线,是习近平总书记对贵州工作的殷切嘱托。

  坚守生态底线,厚植生态优势,贵州让绿色底色更厚,让山水“颜值”更高,让大地“气质”更佳。

  “田还是那块田,地还是那片地,但是种出来的价值已是今非昔比。推动农村产业革命,荒山满坡也能变成千顷良田。”3月5日晚,遵义市市长魏树旺代表、六盘水市市长李刚代表告诉记者,干部群众“用事实证明了农村产业革命是一件正确的事情”,在遵义和六盘水,“贫困群众要脱贫,不搞产业不得行”“要想致富快,蘑菇加蔬菜”的观念已经深入人心。

  兴仁市鹧鸪园村支部书记余必丽代表是当地远近闻名的蔬菜种植能手。她靠着自己的一套“种植经”,在石漠化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带领村民种植蔬菜走上了致富路。

  “当时村民不相信种蔬菜能赚钱,还说农民是吃饭饱,不是吃菜饱。”“不施化肥,不用农药,保护生态,改善环境。”按照此技术种植出来的蔬菜,因为绿色优质备受市场喜爱,销路好、价格高,当地村民也开始加入其中。

  如今,鹧鸪园村全村有蔬菜大棚百余个,订单农业逐渐发展起来。菜园绿了,钱袋鼓了,村民们意识到“安全健康、品质优良”绿色优质农产品正是他们脱贫致富的有力法宝。

  去年2月,贵州省委提出在全省来一场振兴农村经济的深刻的产业革命,按照“八要素”要求,全省大规模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坚决把玉米等低效作物调下来,把刺梨、食用菌、石斛等资源禀赋好、市场前景广阔的产业种上去,助推贵州绿色农产品风行天下。

  贵州的产业革命,引来多方关注。北京农学院都市农业研究所所长史亚军认为,贵州的农村产业革命找到了有效路径,把传统产业转型打造为乡村振兴的第一突破口,与贵州的资源禀赋、市场需求高度契合,正全面激活农业现代生产要素,全面释放农村经济发展新动能。

  国家发改委市场与价格研究所副所长刘泉红深有同感。他认为,“八要素”有效补缺乡村产业振兴短板。

  产业革命系统推动产业扶贫和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取得历史性突破。2018年,贵州调减玉米785.19万亩,是2017年调减面积的20多倍,腾出来的面积,种上了蔬果药茶菌等高效替代作物,种植面积达666.67万亩,农业增加值创近5年来最快增速,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领跑全国,一大批以猕猴桃、食用菌、中药材等为代表的黔货正以“泉涌”之势走向市场,推动黔货“如猛虎下山”。

  牢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殷殷嘱托,贵州把生态文明理念贯穿精准扶贫的全过程,绿色农产品成为最甜蜜的生态果实

  “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绝不是对立的。”“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习近平总书记对贵州的殷殷嘱托,指引我们走出一条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和谐共生的新路。

  从“求生存”到“求生态”,从“盼温饱”到“盼环保”,贵州绿色农产品风行天下的背后,正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完美诠释,绿色农产品已然成为最甜蜜的生态果实。

  贵州绿色农产品好在哪里?作为从事蔬菜科研与示范推广工作近31年的蔬菜专家,全国人大代表、省农业科学院研究员孟平红言语间透着自豪:“守护好绿水青山,好山好水好生态,滋养了贵州人,也滋养了贵州绿色蔬菜。

  “贵州蔬菜里,有绿的基因、有绿的香甜。”孟平红说,“地无三尺平,十里不同天”就是贵州的优势。我们可以根据不同地区不同气候特点,发展不同种类不同上市时段的蔬菜,立足天然温室、天然空调优势发展早熟蔬菜、夏秋反季节蔬菜,供应北方城市和两广、港澳等地。

  从“十个县不再考核GDP”到“环保问政”,从“多彩贵州拒绝污染”再到“绿色政绩”,贵州在生态文明建设的征途上蹄疾步稳,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环境更优美,绿色已经成为贵州奋进的厚重底色。

  “绿水青山可以通过发展特色中药材、食用菌、茶叶、特色蔬菜等有机、绿色农产品实现向金山银山的转变。”中国农业大学农民问题研究所所长朱启臻认为,贵州特殊的地理环境形成了丰富的珍、野、稀、名、特物种资源,是发展特色农业的资源“宝库”。

  “把生态文明理念置于精准扶贫的全过程,以贫困地区适度开发、发展特色生态经济、加大智力与科技扶贫力度等,促进了生态文明建设与精准扶贫的良性互动。”北京农业职业学院教授马俊哲认为,地处长江与珠江两大河流的上游重要生态屏障区的贵州,是生态文明建设的主阵地,更是脱贫攻坚主战场,从绿色农产品助农增收的喜人情况看,贵州已经实现了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推动了大扶贫与大生态有机统一。

  数据最具说服力。“贵阳机场出港货物中,鲜花、四季豆、猕猴桃、食用菌等绿色农产品增长迅猛,已经成为贵州出港货邮新的增长点,并展现出强大的发展后劲。”全国人大代表、贵州省机场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王勇自信地说。

  创新发展思路,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把生态优势转化成发展优势,我们种下的常青树就是摇钱树,绿色农产品就如汩汩奔涌的致富之源,绿了生态,富了口袋。

  牢记百姓富生态美的殷殷嘱托,贵州把生态红利转换为民生福利,绿色农产品风行天下踏出感恩奋进的坚实步履

  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党的十九大贵州省代表团讨论时指出,要续写新时代贵州发展新篇章,开创百姓富、生态美的多彩贵州新未来。

  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正成为多彩贵州的主旋律。

  “起床先喝一杯都匀毛尖茶,出门晨跑后,再开始一天的工作。”这是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工程院院士、贵州大学校长宋宝安多年的习惯。这次来北京参会,行李箱里依旧随身携带着最爱的贵州茶。

  “都匀毛尖是我最喜欢喝的茶,它和所有的贵州绿茶一样,翡翠绿、嫩栗香、浓爽味。”宋宝安表示,更重要的是,贵州茶是按照欧盟标准生产加工的生态茶、干净茶,是农产品安全执行最为严格的茶。

  “明前茶即将开始采摘,届时欢迎到我们村里品尝新茶。”全国人大代表、石阡大屯村支书周绍军自豪地发出“春天之约”。

  生态美带来百姓富。周绍军的底气,来自全村2230亩正在吐芽的茶树。“去年我们产茶60余吨,全村群众仅务工收入就是120多万元,群众人均可支配收入超过了9000元。”茶产业已经成为大屯村群众脱贫致富的“心头宝”。

  山清水秀的自然生态是贵州最突出、最响亮的品牌。建设生态文明,贵州大力推动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加快生态要素向生产要素、生态财富向物质财富持续有效转变,使“绿色红利”转化为“民生福利”,贵州大地处处呈现出青山绿水红日子的生动景象。

  中国人民大学学术委员会副主任温铁军认为,贵州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做亮生态底色、培育绿色动能,奋力探索人与自然和谐、经济与生态相融的绿色发展之路,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百姓富、生态美正确方向不断前进。

  “环保生态与经济发展绝不是对立的,关键在人,关键在思路。”农业农村部中国休闲农业专家组专家冯建国认为,“生态立省”战略助力贵州后发赶超,贵州多年来又好又快发展的实践证明,坚持建设生态文明、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并没有减缓经济的发展速度,而是实现了百姓富生态美的有机统一。

  把生态保护与脱贫攻坚紧密结合,贵州山水颜值更高、大地气质更佳、人民收入更多。2018年,贵州第一产业增加值增长6.8%,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9.6%,农村产业革命带动160.8万贫困人口人均增收2348.4元。

  在全国两会上,进一步推动绿色发展,让绿色农产品风行天下,贵州代表委员信心笃定: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绿色产业就是最美的富民产业,坚定不移将农村产业革命进行到底,贵州一定能书写百姓富生态美的崭新篇章。(记者 顾海凇 马刚 付松 李坤 肖知潞)

[责任编辑: 栾小琳 刘菲]
贵州代表委员热议守好“两条底线”:拨动绿色琴弦 奏响发展强音
贵州代表委员热议守好“两条底线”—— 拨动绿新华
贵州绿色农产品风行天下:踏响绿色发展的铿锵足音
  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强调,贵州新闻
贵州绿色农产品风行天下:踏响绿色发展的铿锵足音
  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强调,要保新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