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绿色金融立潮头 贵山秀水写华章

26.06.2015  11:59

    翻开贵州的发展历史,循着贵州的发展足迹,总有一股力量一路同行,风雨兼程。

    那就是贵州金融业。

    新常态下,全省金融系统和省直有关部门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主动适应新常态,创新工作思路,强化工作措施,推动经济社会发展进入了发展最快的时期、城乡面貌变化最大的时期。

    这一时期,全省金融业书写下了对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空前的贡献华章。

     敢立潮头,探索绿色金融新路

    高山青,绿水长,云滔滔,雾茫茫。

    青山绿水的贵州要发展与生态两翼齐飞,推动生产方式绿色化,构建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产业结构和生产方式。这,不仅需要脱硫、脱硝、除尘等技术性手段,更需要经济手段的拉动和倒逼。

    这其中,绿色金融的作用备受关注。

    探索绿色金融,贵州省金融行业已在路上。

    2014年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年会期间,一场关于探索绿色金融发展之路的“巅峰对决”在贵阳举行。

    这也是国内首次的绿色金融“头脑风暴”。国内外经济、金融界的顶级专家齐聚贵阳,大力发展绿色金融的声音从贵山秀水间发出,引起了全国金融行业的注目。

    此后,贵州省积极跟踪推动、大胆实践,依托大数据产业发展,积极探索“互联网+金融”。

    贵州省成立了全国首家大数据交易所和众筹金融交易所,同时申报以大数据大健康为服务重点的民营银行,准备申报互联网银行和保险公司,积极推动发行全国首支绿色债券,贵阳市积极打造互联网金融产业园,贵安新区西部金融港建设加快推进。

    一系列的实践,贵州省已在绿色金融之路上奋力疾行。

    6月26日至27日,贵阳国际生态文明会议期间,一场绿色金融发展与绿色经济发展高峰会议将举行。

    届时,中央金融监管部门、国内外金融机构以及高校、研究机构的专家、学者齐聚贵阳,将从全球的角度分析绿色融资、绿色经济在中国面临的挑战、政府的角色与绿色转型的关系、金融业如何应对与落实绿色投资等方面为绿色金融发展“支招”。

    敢立潮头谱新篇,绿色金融之“绿”,正成为贵州大地上耀眼的绿。

     金融活水,助推地方经济发展

    金融机构加大对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支持力度,存贷比持续保持高位运行,月增量存贷比多次突破150%。

    全省金融系统凝聚金融力量,以金融活水,浇灌全省各项事业。

    截至今年4月末,全省采矿、制造、电力、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和传统优势产业的贷款余额达到5732亿元,较年初增加428亿元;基础设施建设贷款3813亿元,同比增长29%;小微企业贷款2963亿元,同比增长24%;涉农贷款5163亿元,同比增长25%;保障性安居工程贷款436亿元,同比增长121%;384家小额贷款公司贷款余额100亿元,368家融资性担保公司在保余额420亿元。

    今年前4月,全省保险业累计实现保费收入102亿元,同比增长21.33%,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43个百分点,保险业累计支出各项赔款和给付36.78亿元,同比增长30.8%。

    同时,贵州省企业融资成本持续回落,今年3月,全省贷款加权平均利率较上年同期下降0.39个百分点。

    金融助力,贵州省经济社会发展蹄疾步稳。

    金融行业的发展与地方经济的发展向来共生共荣。贵州省经济的发展成就了全省金融行业的枝繁叶茂。

    自2012年开始,全省金融机构开始“三级跳”。

    2012年,全省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突破1万亿元;2013年,全省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突破1万亿元;2014年,全省银行业资产突破2万亿元。

    随着总量不断迈上新台阶,贵州省金融行业增速进入全国前列。

    2013年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余额分别增长25.9%、22.1%,列全国第1位和第4位;2014年,存贷款余额分别增长15.1%、22.4%,列全国第4位和第3位;今年4月末,存贷款余额增速同样列全国第4位和第3位。

    精彩绝伦的数字背后彰显出的是全省金融行业的新突破。

    融资渠道多元化成效明显。2013年以来,贵州省金融行业通过大力发展直接融资,全力拓宽融资渠道,银行表外融资快速发展,银行间市场债券融资屡创新高,先后实现了“新三板”挂牌、社保资金和保险资金运用的零突破。

    2013年、2014年全省直接融资分别超过400亿元和1100亿元。今年1至4月,全省直接融资154.9亿元;通过银行间市场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41亿元;全省已有6家上市公司公布再融资或并购重组预案,预计融资224.8亿元;贵州银行、贵阳农商行分别成功发行13.5亿元同业存单和7亿元二级资本债。

    截至今年4月末,全省新三板挂牌公司达20家,四板市场累计挂牌企业286家;保险资金投资贵州省重大项目建设规模累计达130亿元。

    与此同时,金融总体风险可控水平,2013年和2014年全省银行业不良率分别为1.33%和1.31%。

    金融改革开放创新成效明显。随着民生银行、平安银行、进出口银行在贵州省设立分行或办事处,全省引金入黔再结硕果。大量资金以银团贷款、外币贷款等方式从省外、境外源源不断汇入贵州,为贵州金融注入了新活力。

    截至2015年4月末,各金融机构通过跨境人民币融资业务已为贵州省企业融入境外资金239.4亿元,为企业节约利息支出超过2亿元。

    农村金融机构改革加快推进。在2013年农商行挂牌11家基础上,2014年开业农村商业银行达28家,2015年又获批筹建7家。全省已开业村镇银行43家,获批筹建4家,村镇银行县域覆盖率约50%。成立了2家科技支行、3家生态支行、54家社区支行和68家小微支行。

    新型金融组织发展力度大。设立了贵州省信用再担保公司、贵州股权金融资产交易中心、贵州绿地金融资产交易中心、贵州大数据交易所、中科贵银(贵州)产业投资基金。普惠金融体系加快构建,全省实现行政村基础金融服务全覆盖,贵阳市实现社区和小微支行城市社区全覆盖。

    凤栖梧桐。贵州省金融业的良好发展态势更赢得了一大批高端金融人才的青睐。